(三国同人)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169)+番外
张王两族的族员们为了活命,愿意配合揭发两位族长的罪过。但也为了活命,只肯揭发张两位族长的一些不痛不痒的小罪过,像是勾结鲜卑背叛国家这种要夷灭三族的大罪,是一个字也不敢提。
因此,张王两族的长老们才能说得这么有底气。
阿备冷哼一声,亮出了手里的底牌:“既然如此,几位长老不如看看这是什么?”
张王两族的长老们抬头一看,顿时脸色苍白、冷汗淋淋,仓皇失措地大喊道:“不!不可能!怎么会……?”
阿备手中拿着的,乃是张王两位族长亲笔写下的对鲜卑王檀石槐的效忠文书,上面不仅有张王两位族长的落款,还有两位族长鲜红的血指印。
这些东西,都是汉军攻破鲜卑王庭后得到的战利品。
“这一定是假的!这一定是伪造的!”
“这是我汉军在鲜卑王庭中搜出来的,众目睽睽,又有鲜卑王的印信在此,如何作假?”
证据确凿,张王两族的长老们彻底没了反抗的意志,仓皇地跪倒在地上:“府君!此事乃是两位族长个人之事,与我等毫无关系呀!请府君明察呀!”
“将族中的良田、金银全部献出,带族中的千人部曲全部投效,还要里应外合献出玄菟郡……如此大的动作、如此大的手笔,岂是张王两位族长个人能做到的?”
阿备只觉得眼前之人实在可笑——现在事情败露了害怕了,当初贪婪地想要拿下一切的时候怎么不害怕?怎么不想想会有今日?
“霸占民田,逼人卖身,藏匿隐田隐户的时候,与你等毫无关系?”
“进攻矿场、夺取工坊的时候,与你等毫无关系?”
“勾结鲜卑、高句丽,里应外合劫掠高句骊城的时候,也与你等毫无关系?”
“张王两族数百人,没事的时候享受着族里的权势,高官厚禄、欺压乡里、横行霸道、贪赃枉法;有事的时候把头一缩,把事情都推到死人身上,就想照样过之前的日子——天底下有这样的无理的事情吗?”
看着埋头跪地的长老们,阿备心中悲凉。
“你们身为当地的世家大族,本应该积善行德、循规蹈矩,成为百姓的表率,弘扬天地的正气。可实际上呢?你们都干了些什么?!”
“我刚来到玄菟郡的时候,以为最大的敌人是贫瘠偏远的土地;安定了百姓、建立了郡学之后,以为最大的敌人是鲜卑的南下劫掠;平定了南下劫掠之后,北境的鲜卑又成了心腹之患。”
“我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汉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内部,就在这每一郡每一县的世家大族之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汉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大汉死无葬身之地、让百姓万劫不复呀!”
阿备咬着牙,将令箭狠狠地掷到地上。
“张王两族通敌叛国,证据确凿。按律,夷三族!”
【作者有话说】
注1:阿备说的这一大段话致敬《康熙王朝》怒斥群臣片段。
第91章 又见张道人
在走完了流程之后,罪恶的张王两族终于迎来了他们应有的结局。他们两族留下来的财产、土地也照理收归国有。
利用这些土地,阿备进一步扩大了“公田薄租”的实施范围,安置了更多的无地流民。
看着那些颠沛流离、饱受饥苦的百姓终于有了立身之本,终于不用再忍饥挨饿,阿备也不由地露出了笑容。
说起来有些好笑,阿备还需要感谢张王两位族长犯下的叛国之罪。因为这样,他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干掉干净利落地扫清张王两族在玄菟郡内的势力,将被他们两族霸占的田地分给百姓。
当然,就凭着张王两族那个飞扬跋扈的劲儿、那个短视傲慢的心态,就算他们不叛国,早晚也会犯下其他大错,阿备总能抓住把柄将他们给搞下去。
但那样的话,张王两族的势力就无法清楚得像现在这样彻底,也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将土地分给百姓。总的来说,还是现在这样更好。
阿备甚至在心中产生了一丝幻想:要是他今后就任的郡县,当地大族都像张王两位族长一样叛国就好了,这样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打土豪,分田地”的目标了……
想着想着,阿备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也太不切实际了!
张王两位族长这样的,乃是特殊情况,哪里能年年碰上、处处遇到?
利国利民的好事从来没有可以轻松完成的,天上也不会掉馅饼。想要完成“打土豪,分田地”的目标,还是得自己想办法,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来。
而现在,他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比如马钧最近又研发出来了一种新的织布机,他得去瞧瞧提提意见;比如第一批去科尔沁草原垦荒的民团要出发了,他得去动员一下;再比如关羽和糜芳的拜师宴要举办了,他得去参加参加……
事情一件一件地做,路一步一步地走。
阿备相信,美好的未来一定会一点一点地到来的。
……
当张角第一次踏上玄菟郡的土地时,北境的秋风正高高地卷起了高粱杆上枯黄的叶,沉甸甸的穗则不动如山,依旧牢牢地倒吊在半空中,将那原本笔直挺立的杆子压得深深地弯了腰。
秋风送来的,除了粮食丰收时的独特香味,还有一阵刺耳的喧闹声。
张角顺着声音看过去,只见一群兵士正围着一位身材瘦小的大娘,两方人马拉拉扯扯,其中一名兵士的手中还拿着一个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