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171)+番外

作者: 文墨东 阅读记录

告别了小萍姑娘,张角继续往前走,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

他游历四方,见过许多地方官员。在那些人的眼中,百姓就是牛马,就是税收的产出机器,就是徭役的工具人。

对于很多地方官员来说,只要保证今年的税全都收上来,徭役全都按时服完,管你们百姓是死是活,身体是好是坏。

哪怕是遇到了大疫,很多地方官员也就是象征性地抬抬眼皮,施点药,趁机刷点政绩,其实内心里毫无波动。

地方官员们是这样想的:毕竟大疫属于天灾的一种。既然是天灾,关我们什么事呢?

他张角的太平道发迹,就是因为汉地连年大疫,百姓们在生死线上挣扎。

毕竟已经到了这个时候,有人能给你一碗热水喝,能给你一点照顾,还有百分之一的概率能够被救活,你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即使明知道符水治病是假,即使明知道神仙救世是虚,你真地会拒绝跟着这个人去干一场吗?

而现在,在这个偏僻的北境边郡中,有人却将百姓的身心健康真真切切地挂在心中,出钱出力培养赤脚医生维护每一个底层百姓的健康。

张角能够感受到,刘备是真真正正地将每一个底层的老百姓当人在看待,而不仅仅是产生税收的机器、完成徭役的工具。

真是仁德啊……

如此的仁德,甚至让张角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世界上真的真实存在这样的人吗?他现在看到的、听到的这一切,真的不是他的梦幻吗?

张角忧心忡忡地继续往前走。

年龄幼小的孩童聚在一起玩耍,一边追逐打闹一边唱着童谣。那稚嫩的歌声,随着秋风送入了张角的耳朵。

“小么小儿郎呀,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先生骂我懒呦,”

“没有学问那无颜见爹娘。”

这童谣声调轻松明快,字词长短错落,和时下流行的十分不同。张角忍不住停下脚步,细细地听了起来。

而听着听着,张角原本轻松的表情逐渐凝重了起来。

“小么小儿郎呀,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光。”

“只为穷人要翻身呐,”

“不受人欺辱喂,不做牛和羊。”

“郎里格郎里格郎里格郎。”

“不受人欺辱喂,不做牛和羊。”

刹那间,一道惊雷在张角的心口炸开。他只觉得一股汹涌的情绪在胸口翻腾,酸涩的感觉迅速地充满了他的眼眶。

那一句“只为穷人要翻身呐,不受人欺辱喂,不做牛和羊”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地回响。

张角强忍着泪水,向孩童询问这首童谣的作者。孩童笑道:“这是刘府君所作。”

一直悬空的石头终于落到了地上,一种久违的踏实感觉浮上心头。张角愣了一下,拊掌大笑起来。

刘备!刘备!果真是你!

这世上,恐怕也只有你会写出这样词、作出这样的歌了!

张角加快了脚步,向着高句骊城赶去。他已经下定了决心,这次无论如何要与刘备好好地见上一面!

走了不久,张角路过了一块站着两个农人的田地。走过去了数十步后,张角越想越不对劲,忍不住又退了回来。

张角细细地看了那两个浑身脏污的农人,半晌,最终朝着其中一个试探着喊道:“你是……刘府君?”

一副农人打扮的刘备抬起头来,和张角对上了目光。

“张道人。”刘备笑了起来,他认出了眼前的这个故人,“咱们又见面了。”

【作者有话说】

张角得意挥手:怎么样,没想到我又出场了吧?嘻嘻!

注1:经典儿歌《读书郎》。大部分人应该只知道第一段歌词,但其实原版是有两段歌词的。我个人非常喜欢第二段歌词,并从中深深地理解了“微言大义”的含义。

第92章 投靠张角?

阿备在玄菟郡征战鲜卑、安定百姓,糜竺在徐州也没有闲着。

这几年里,糜竺和糜家的商队一直在幽州徐州两地跑,既负责将中原的粮食、物资运到偏远的玄菟郡,又负责将玄菟郡产出的矿产、铁器、纸张等运到中原贩卖。

不仅如此,糜竺还担负起了阿备在外的眼睛和手掌,负责帮他网络各地稀奇的物产。尤其是各种植物,更是重中之重。

因此,阿备很快就收集到了至少两个不同产地的棉花种子,并将它们种到了高句骊城外的试验田中。

当然,阿备天天要忙着玄菟郡里的各种大事,没办法天天顾着试验田。因此,他就是在试验田上挂个名,没事去转悠一圈,真正照顾那些宝贝棉花苗的另有其人。

那个人,就是肖敢。

在高台论学之后,肖敢被阿备那一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深深打动了,亲自前往村落野地,实践他的老庄之学。

然后,肖敢很快就被现实给狠狠地打脸了。

原来,少了机械的辅助,木头是没办法自己聚合在一起形成房子的,干净的水是不会自己从来洞里涌出来的,麦苗是不会自己整齐地插进土里的,谷壳是不会自己主动脱离掉下来的……

在无数个寒冷饥饿的夜里,肖敢住在四面漏风的木棚里,反反复复地回忆自己过去二十几年的人生。

原来,曾经的自己被保护、被照顾得那么好。

有父亲卖力耕田,种出粮食;有弟弟杀敌戍卫,保障安全;有妹妹打扫洗刷,运转家庭;有母亲织布绣花,攒出束脩……

上一篇: 错小 姐(出书版) 下一篇: 迷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