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181)+番外
——什么给出一系列云朵的形状,然后问你明天下不下雨?
怎么说呢?试题里的每一个汉字百官都认识,但连在一起他们就完全理解不了了。好一点的,能连蒙带猜地答出几道算术题,差一点那真是一点都答不出来。
但是,身为汉帝国身份的官员、士人中的精英,强烈的自尊又不允许他们承认自己的失败,非得将试卷都答满不可。于是,一个一个就在号舍中抓耳挠腮、苦思冥想,急得满头大汗。
汉灵帝刘宏坐在考院外的二层小楼上,将一切都尽收眼底,一边喝着小酒听着曲,一边乐得哈哈大笑。
“哎呦,那个人好搞笑,把头发都抓散了……哈哈,那边那个更搞笑,直接急得拿头撞墙了!……那边那个,直接趴在桌子上不动了,这是直接放弃了吗?真没用呀……!”
隔山打牛的敲打很不错,听刘备和刘辩联手整蛊也很好,但这一切的一切又怎么比得上自己亲自出手、亲眼见证百官们的窘态来得爽快有趣呢?
汉灵帝刘宏连日来的郁闷一扫而空,神清气爽起来。
哼哼哼,这群士族,总算是落到我的手里了。
好不容易捱到了傍晚十分,铜锣再次响起,这一天的考试总算是结束了。
百官们相互搀扶着走出烤院,各个衣衫凌乱、神情萎靡,一副怀疑人生、怀疑世界的模样。
刘宏坐在最上首,昂然道:“众卿家亲身体验了一回科举考试,可还觉得这鸿都门学的学子不过尔尔、不堪大任?”
这种时候,谁还能说话?谁还敢说话?
是想不要命了,还是想再回那地狱般的考场呆几天?
百官们皆是低下了头,不敢再多说一个字。
这一回的交锋,是刘宏和刘备大获全胜,士族一败涂地。
刘宏心中得意,正要开口回宫,蔡邕却突然走出了行列,眼含热泪道:“科举考试辛苦,但也不过是一人一身之苦,并不能说明什么。
臣仔细看过那考卷上的题目,那里面没有一句圣人之言,全都是些鸡兔猫狗、口味云朵之类的琐碎之事。
我大汉的官员,是要治理一方土地、教化一方百姓的,会这样鸡兔猫狗、口味云朵之类能有什么用呢?
臣知道陛下心有大志,想要立下一番不输世宗、中宗的功业,但鸿都门学绝不是可行之法!还请陛下与国事为重,关闭鸿都门学吧!”
说完,蔡邕泪如泉涌,跪倒在地上。
而坐在上首的刘宏,则早已抿紧了嘴唇,一张脸黑如石炭。
【作者有话说】
注1:《后汉书·蔡邕传》:光和元年,遂置鸿都门学……其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士君子皆耻与为列焉。
注2:文中的科举的规定主要参考清朝时的情况,也有部分作者的私设。
第97章 天降异象
在东汉的朝堂上,蔡邕是个定位很特别的人。
他有旷世逸才,熟悉汉事,是大家公认的能够修筑后汉史书的第一人,受到天下士人的敬仰。
同时,他对父母孝顺,对汉室忠心,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即使是大汉最偏远的郡县,当地的百姓也曾听闻他的美名,在民间有着巨大的声望。
不仅如此,蔡邕的性情中还很有几分纯真迂直。
在朝堂中这么多年,他从不结交朋党,也不参与各种政冶斗争,只一心呆在东观校读经典、修著史书。
偶尔的几次进谏,也是因为他自己实在有些不吐不快的想法。其他时候,都是三缄其口。只有刘宏亲自问到他的身上了,他才会开口。
汉灵帝刘宏平时就爱蔡邕的这份纯真迂直,觉得他是这朝堂上少数能说几句真话的人。
但此时,汉灵帝刘宏也恨死了蔡邕的这份纯真迂直。
因为他的纯真愚直让他成为了三头牛都拉不回来的犟种,也让他成为了别人煽风点火、搅弄风云的假手!
刘宏看了看埋头痛哭的蔡邕,又看了看蔡邕身边的其他大臣。那些大臣们一个个敛首垂目,露出衣领下一段白皙的脖颈,看上去像一群归顺的羔羊。
但谁又知道,那看似乖顺的面孔下藏着怎样一颗大逆不道的心呢?
蔡邕虽好,但此时也必须舍了。
必须得杀一儆百,要不然镇不住这下面的人!
刘宏眉头一皱,便要发作。阿备赶紧上前一步抢先道:“蔡议郎一片为国为民之心,实在令人佩服。”
开玩笑,蔡邕的名望多高呀!
历史上,大魔王董卓为了刷声望,都得对他礼敬有加。杀了董卓的王允是何等英雄了得,因为杀了他,后世都被骂了几千年。
今日若是罚了他,对于汉灵帝刘宏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新建立的鸿都门学可是大大的不利!
本来根基就不稳、名声就不好,还要凭空背上一个污点骂名,今后科举制就更难推广了。
刘宏看了刘备一眼,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虽然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并不赞成刘备的做法。但既然刘备坚持要这样做,他不介意卖刘备一个人情。
阿备道:“可是,蔡议郎刚才的观点,备却并不赞同。科举试卷上的题目,看似琐碎无用,实在是治国之基础、安邦之根本。”
阿备拿起一卷试纸,指点着道:“比如这鸡兔同笼问题。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若是国家需要征召一万名士兵,规定六口之家抽三丁,五口之家抽两丁,四口之家抽一丁。那么请问,官吏应该从多少护人家中抽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