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186)+番外

作者: 文墨东 阅读记录

阿备先陪着曹操将袁绍送到偏殿安置,突然问道:“本初兄未有官职在身,怎么突然进到宫里来了?”

袁绍道:“陛下召见,我随叔父进宫面圣。”

阿备想起来了。

历史上,袁绍在母亲死后,为其守孝三年。三年之后,又为早已死去的名义上的父亲袁成“补”守孝三年。一时间,名声大振,天下的士人争相投靠他。

中常侍赵忠很反感袁绍,还对汉灵帝刘宏说坏话:“袁本初故意抬高自己的身价,还好养死士,不知道想干什么。”

袁绍的叔父袁隗听说了这件事后,吓得半死,还专门将袁绍叫道跟前训话,让他不要再这么干了。

如今,袁绍还在为父母守孝的期间。虽然名声和架势还没有后来史书上记载的那么吓人,但也是名动京城。汉灵帝刘宏听说他的事迹后名声后,将他召进宫中见面,也是常理。

阿备点点头,没有再多言。他见曹操将袁绍照看得很好,便悄悄地离开了偏殿,重新回到了白衣人消失的通道上。

按照袁绍的说法,阿备在通道一侧的墙根下仔细寻找,但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于是阿备又在另一侧的墙根下寻找,片刻后,他发现了一滴血迹。

阿备心中一凛,只恨东汉时期没有照相机或者专门用来采集的证物袋,只能先凑合地掏出宣纸将这点血迹的位置形状等记下,随后再顺着墙根继续寻找。

阿备撅着屁股找线索找得正欢,一双端正的文士靴突然出现在他的视野中。

阿备顺着鞋面往上看,看到了象征着至少两千石高官的青色绶带,然后和一双充满智慧和沧桑的眼睛。

“袁公。”阿备赶紧站起身,恭敬地行礼。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袁绍的叔父袁隗,袁家“四世三公”招牌中的第四代三公级人物。

“涿侯。”袁隗面容和蔼,语气温和。即使面对小辈,形容举止也没有半点的轻视和无礼。

阿备看着袁隗,突然觉得有些眼熟,思考了片刻后,恍然大悟——袁隗和袁绍很相像,或者说袁绍和袁隗很相像。

面容上的相似倒在其次,主要是那份独一无二的气质,一种由百年时间、四代人物积累出来的高贵、优雅与智慧。

“涿侯独自一人在这里干什么呢?”

“没什么,找点东西。”

“东西找到了吗?是否需要某的帮忙?”

“不用、不用,怎敢劳烦袁公?”阿备赶紧道,“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没找到就算了。”

对于自己心中的猜测,阿备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不想节外生枝,只是避重就轻地答了一句。

袁隗垂了垂眼眸,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作纠缠,很体贴地换了个话题:“我随侄儿袁本初一同进宫面圣,后听见德阳门处喧闹。本初过来查看后便没了音讯,不知涿侯可知道他的下落?”

“本初兄受了伤,正在德阳殿的偏殿治疗。备为袁公领路?”

“涿侯事务繁忙,不用劳烦了。”袁隗的声音依旧温柔,“某认得路,自行过去便可。”

很显然,袁隗还记得阿备撅屁股找东西的事情,于是体贴地自己离开了。

看着袁隗越走越远的背影,阿备的心中不知为何却生出了一丝胆战的寒意。

那一刻,他仿佛变成了一只草原上的野兽,凭借着本能感知到了随风而来的危险信号。

他苦思冥想,然后猛然发现,那丝若有若无的危险,似乎就来自于眼前这个高贵优雅、温柔无害的背影,来自于那被深深埋藏起来的不为人知的野心,来自于和他极为相似的另一个人的身影。

阿备不由地握紧了拳头,心中的天平向着一侧更加地偏了过去。

安置好袁绍后,阿备和曹操、中黄门桓贤一同面见了汉灵帝刘宏,详细地复述了白衣人的事件始末。

刘宏的愤怒自不必说,于是阿备身上又多添了一重人物,要两案并查,找出幕后真凶。

白衣人事件闹得这么大,涉及的人员这么多,瞒是瞒不下去的,一天之内便传遍了整个雒阳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人们纷纷猜测,这个“梁伯夏”到底是何许人也?他口中说的话是真的吗?刘氏的天命是不是真的要完了,这大汉的江山是不是真的要改姓了?江山改姓易主之后,又会是谁当皇帝呢,会是一个姓梁的人吗?

宋皇后听闻这件事后,连夜便召父亲宋酆进了宫。屏退了左右宫人后,向来柔顺的宋皇后第一次责备了自己的父亲。

“刺杀皇帝是何等大罪!父亲难道想要被夷三族吗?”

在宋皇后看来,白衣人闯宫哪里是什么上天示警,这根本就是一起有预谋的刺杀事件!而且是专门冲着皇帝刘宏去的!

宋酆都听懵了:他的确有这样的想法,但他才刚组织好了人手,根本就还没来得及行动呀!

宋酆都连忙以首叩地:“冤枉呀!我绝没有做过这种事情!我也从来不知道什么白衣人!”

“父亲还要抵赖吗?”宋皇后捏着拳头,柔弱的身体摇摇欲坠。

她万万没想到,就连骨肉至亲也会欺骗她!这样的欺骗,比杀了她十次更令她痛苦!

“太常来艳、司徒刘郃、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步兵校尉刘纳……”宋皇后一字一顿地将名单背出。

她能够清晰地看到,她每背出一个名字,父亲宋酆的背脊都会剧烈地抖动一下。显然,这些名字全都化成了利刃,捅进了父亲宋酆的心窝里。

可是,这些利刃又何尝没有捅进她的心里?

上一篇: 错小 姐(出书版) 下一篇: 迷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