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196)+番外
皇帝大怒,下策书废除了宋皇后的后位,收回了她的皇后玺绶。宋皇后没有为自己辩白,只是脱掉华服、除下发髻,一身朴素地自己走进掖庭暴室,没过多久便传出了死讯。
宋皇后的父亲宋酆也被下狱,直接死在了狱中。宋氏一族上上下下一百余人全被押送到各门处斩,滚滚人头铺满了雒阳城的集市口。
而与此事有牵连的其他人,太常来艳、司徒刘郃、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步兵校尉刘纳等也都纷纷被下狱而死。
后宫之中,皇子刘辩的生母何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一人。虽然她暂时还没有皇后之位,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只是迟早的事情。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半点拖沓。阿备在家里做复盘时,也不得不赞叹汉灵帝刘宏的帝王心术。
至于整件事情中,青虹到底是谁弄出来的?宋皇后到底有没有给灵帝下巫蛊?何贵人又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种种问题,就像刘宏自己说的那样——
——都不重要了。
之后的汉灵帝刘宏,就好像真的中了巫蛊一般,突然之间性情大变。
原本蓬勃的朝气、踌躇的壮志仿佛青烟一般,转瞬之间便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散漫、无稽和荒唐。
他开始在西园卖官,把朝廷里的各类官职明码标价,从四百石的小官到两千石的三公,无所不卖,给钱就行。
他还将给天子拉车的马匹换成了驴,自己亲自架着四驴车在京城里飞驰,暗示那些执政的人都蠢钝如驴。
他还在西园里养狗,给狗的脑袋上戴上进贤冠,腰上捆上绶带,光明正大地骂那些当官的士族都是狗。
他把所有人都骂得狗血淋头,包括他自己。
他放肆地挥霍着自己手里的资源,就好像从此以后再没有了明天。
阿备在自己的宅邸中,冷眼旁观着外界的风起云涌、刘宏的绝望摆烂,然后将自己曾经和刘宏一起商讨出来的策略想法全部扔进了火盆中。
看着那些承载着无数心血的竹简一点点化为灰烬,阿备心中那些愤怒、不甘、不愿的情绪也一点点沉了下去,最终化为了一声叹息。
都不重要了。
都不重要了。
阿备将自己腰上的印绶解下,放在了桌案上。
他已经决意辞官,今天就走。而他在走之前,还有一个最后要见的人,有一件最后要解决的事情。
【作者有话说】
查资料的时候就发现,汉灵帝刘宏一开始还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君王的,很多举措也很有明君的风范,但是后期却画风突变,整个摆烂了起来。这种巨大的转变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有了一种意难平的感觉。我努力地将这种转变和悲哀描写出来,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喜欢。
注1:《后汉书·灵帝纪》:(178年) 秋七月壬子,青虹见御坐玉堂后殿庭中。
注2:《后汉书·灵帝纪》:(178年)冬十月,屯骑校尉袁逢为司空。皇后宋氏废,后父执金吾酆下狱死。《后汉书·宋皇后纪》:甫恐后怨之,乃与太中大夫程□□构言皇后挟左道祝诅,帝信之。光和元年,遂策收玺绶。后自致暴室,以忧死。
注3:《后汉书·灵帝纪》(178年)九月……司空来艳薨。(179年)冬十月甲申,司徒刘郃、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步兵校尉刘纳谋诛宦者,事泄,皆下狱死。——从史书来看,这几个人的死亡和宋皇后巫蛊案没有任何联系,作者在这里这样写只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全部都是作者自设,请读者们勿要较真。
第105章 不要负了孟德
阿备来到了袁绍的宅邸中。
袁绍原本是受河南尹何进的托付探查异象的真相。但如今宫中风云突变,就连刘备这个被汉灵帝刘宏亲自指派着去探查异象的人都停了下来,他自然也不可能继续上赶着去查。
于是,袁绍又重新回到了袁家的宅邸中,过上了深居简出的守孝生活。
原本,按照袁绍自己定下的规矩,守孝期间除非海内名士,否则绝不相见。但他毕竟才和刘备一起追查过异象真相,而且刘备虽然不是名士,但却有着实实在在的灭鲜卑的军功,也算得上是海内盛名。
略一思索后,袁绍还是见了刘备。
好久未见的两人再次见面,一番客套问候后,相继落座。
阿备道:“我就要离开雒阳了。临走之前,想到本初还有件东西放在我这里,便送过来还你。”
看着仆从递上来的漆盒,袁绍有些诧异:“我并未借什么东西给涿侯,最近也未曾丢失过什么东西呀。”
虽然心中奇怪,但袁绍还是打开了漆盒伸头去看。下一瞬,袁绍迅速地扣回了漆盒的盖子,原本轻松的神情也严肃了起来。
“涿侯,这是何意?”袁绍咬着牙,眼神中逐渐浮现出了丝丝不善。
那漆盒里,放着的是闯宫的白衣人穿着的染血白衣,以及白衣佩戴的鬼怪面具。
阿备轻嘬了一口热茶,轻描淡写地道:“物归原主罢了。”
“涿侯,你可知道,你说的这些话、做的这些事,是能要人性命的!我袁本初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要害我?”
异象之事影响巨大,雒阳皇宫里面如今又风起云涌。这种时候,他袁绍要是被刘备认定为异象的幕后黑手,杀了宋皇后满门的刘宏岂会轻易放过他?
只杀他袁绍一人,那都是格外开恩了!夷灭他袁氏三族,也不是不可能的!
阿备抬起头,看着满脸愤怒的袁绍,只觉得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