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204)+番外
第109章 三见张角
这天深夜,阿备带着刘德然悄悄地离开了卢植的大营。
他们提前将马匹的四个蹄子全都用布包裹好,还将马脖子上的铃铛也摘了下来。因此,一路行去,即使在寂静的深夜中也没有发出太大的声音,没有惊动其他任何人。
这是阿备深思熟虑之下做出的行动。
张角毕竟是太平道的教主、黄巾军的首领。如今汉军和黄巾军正剑拔弩张、两军对垒,他作为大汉的官员却在战场上私下面见张角,任谁知道了,都会认为他是在私通敌军。
这也是无论如何说不过的。
更何况,他还不是此次对战的将领,只是个突然出现的外地官员,这种行为就更加令人怀疑了。
而这件事要是爆出来,他或许还能凭借着汉灵帝刘宏的信任而逃过一劫,他的师长卢植却很有可能被牵连贬谪。他来广宗县城,其中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救下卢植,可不能刚刚完成目标就因为一时疏忽而前功尽弃了。
因此,对于自己要去见张角这件事,阿备除了卢植和刘德然没有让其他任何人知道,包括关羽和张飞。深夜出营,也做足了准备,没有惊动任何人。
阿备和刘德然就如同两个飘荡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广宗县城下。
此时,连日来被清理得十分干净的城门外,一个人正拿着火把站在旁边。
“来人可是涿侯?”拿着火把的人上前一步,年轻的脸庞被燃烧的火焰照得透亮。
而那张脸,阿备只看了一眼便认了出来——这年轻人正是当年为报父恩主动投身太平道、成为了刘德然手下第一个间者的秦孝!
这么多年了,阿备再也没有见过秦孝,只偶尔透过刘德然得知他的只言片语。
如今再见真人,只觉得他长高了许多,五官大了、身子壮了,虽然面上添了许多风霜,但眼神还如同多年前那般坚毅。再加上他形容举止自有一番风度、衣着打扮又与旁人不同,便知道他早已成为了太平道的高层。
知道曾经的故人如今还过得不错,阿备那颗老父亲一般的心便安稳了许多。
两军阵前,周围又还有外人在,阿备和秦孝不便相认,更不敢露出多余的表情,只互相用眼神对视了一眼,各自确认对方安好,便很快移开了视线。
“在下是大贤良师的亲传弟子,唐周。”
秦孝走上前来,装模作样地确认了一番阿备和刘德然的身份,随后便冲着城门后打了个手势,领着两人走进了广宗县城。
“大贤良师早已等候多时了。”
阿备看着如同被摩西分海一般向着两边推开的黄巾军,心中感慨万千。
在阿备的授意下,这一次,已经在太平道中潜伏多年的秦孝没有再告发张角的起义计划。于是,这个时空的历史上再也没有了“唐周告密”的事件。
但光和七年(184年)的黄巾起义依然仓促地提前发动了。
另外有一名已经信奉太平道多年的弟子,告发了张角的起义计划。
阿备在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沉默良久,长长地叹了口气:历史大势,如江河如海,浩浩汤汤,不是一个、两个的人力可以改变的。今日他不做,明日就会有别人去做。
就像现代互联网上争论多年的那个话题,如果有人穿越回去提前杀掉了西特勒,那么能阻止二战的爆发吗?
答案是不会的。
因为在那之前,各种问题已经积累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西特勒的出现,不过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没有了西特勒,还会有西特科、西特罗。二战总会爆发的。
换到黄巾起义也是一样的。张角的摊子铺得太大,对人员的管理也不严格,出现告密的叛徒是必然的。没有了历史上的唐周,也会有别人。
同样的,黄巾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它自身巨大的缺陷和局限性注定了它必将失败,就如同之后两千年里华夏大地上无数次注定失败的农民起仪一样。
那么,他今夜来见张角,又能有什么作用呢?又是为了什么呢?
阿备抬头,只见夜幕如漆,星子如棋。
如果历史的大势真的如同江河东流,如果人的命运真的如同星辰轨迹,那么他是否能以凡人之力改变江河的走势,改变星辰的轨迹呢?
不仅仅是在今天的这个夜晚,在来到广宗县城前的无数个夜晚,阿备都在认真地思索着。
而他的决心,也在这一点点的思索中变得越发的坚定稳固。
如果历史的大势真的如同江河东流,那么他拼尽全力也要改变江河的走势!
如果人的命运真的如同星辰轨迹,那么他不惜代价也要改变星辰的轨迹!
阿备将目光从夜空上移开,落到了夜空下那一群群衣衫褴褛的“逆贼”身上,落到了那一个个手持木棍锄头的“匪寇”身上,落到了那一队队被逼入绝境而不甘反抗的“歹人”身上。
今夜,他的目标就是为这些注定死亡的大汉百姓挣出一条活路来!
再见到张角的时候,阿备几乎要认不出他来了。
多年前的秋日里,张角虽然也是满头白发、满脸皱纹,但面色是红润的、身板是挺直的,说话的声音也是中气十足的。他往那里一站,就自然地有一种能活到一百岁的气势,令人相信只要跟着学他的道便也能如他一样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但是现在,卧在病榻上的张角脸色惨白、身形佝偻,眼圈下有着深深的青黑,两颊上是深深的凹陷,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一语三喘。即使是不通医理的人,也能看出他命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