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小夫妇在八零(200)

作者:绿词 阅读记录

颇有些打击陆绍远的积极性。

再加上陆绍远的声音低沉悦耳,苏玉慧眼下又容易困顿,腹中的胎儿没什么回应,倒是苏玉慧听着陆绍远念古诗词,眼皮渐渐的重了起来。

没一会儿的功夫,苏玉慧便靠着陆绍远的肩膀睡着了。

第121章 第 121 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陆绍远抱着苏玉慧放到了床上, 又轻手轻脚的给苏玉慧擦了脸和脚,中间苏玉慧也醒了过来,起来刷了牙之后,没一会儿的功夫便又睡着了。

原本白天还想着问陆绍远的问题, 就这样被苏玉慧暂时又忘到了脑后。

陆绍远也洗漱过后躺在了苏玉慧的身边, 轻轻的把苏玉慧揽进了怀里。

————————————————

余腾飞, 潘江滨他们目前都住在了恒贵地产给工人们提供的宿舍里, 宿舍的环境当然比不了陆绍远他们的两套房子里, 不过4个人住着, 反而其实比在陆家住起来更自在。

今天他们几个都收到了,从县城寄来的家信。

说起来别人收到家里寄来的信都是值得让人高兴的事,不过余腾飞每次受到从家里寄来的信后,基本上都不会打开看。

他不用看也能猜到家里人给他写信,无非就是让他给家里汇钱, 以及给他说一些。很不靠谱的对象的事情。

上次余家人让陆昌连捎过来的那封信里就有一位女同志的照片, 那位女同志前阵子还胆大包天地跑来了首都找余腾飞,只不过被余腾飞的冷脸给吓走了。

余腾飞已经攒了钱在首都买了房子的事,他更是没有和家里人提起过。

不过从余腾飞买了首都的房子之后,潘江滨,杨志韬还有郑东海他们三人都有一些意动。

尤其是杨志韬和郑东海,他们两人都已经结婚了, 从来首都工作之后就和家里的媳妇儿还有孩子两地,长期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

在余腾飞买房之前, 他们还真没想过要在首都买房,他们总觉得他们在首都还是有一种漂泊感, 也一直觉得在首都买房是一件离他们很遥远的事情。

只不过见余腾飞竟然说买就买,很是干脆利落的付了首付, 又和银行借了贷款之后,因着余腾飞借的贷款年限长,每个月的贷款还款就比陆绍远他们每个月还的更少一些,这样一来,倒也不会让余腾飞有很大的压力。

也就让潘江滨杨志韬,郑东海他们更心动了。

前几天他们给家里写信,基本上都说了想要在首都买房的事情,尤其是杨志韬和郑东海,他们买房这种大事他们肯定是要和妻子商量的。

杨志韬和郑东海两人的妻子都是通情达理的,再加上两人在信里面写得很清楚,包括房子的首付金额以及后面和银行贷款之后,每个月要还给银行的钱,这样细捋下来,他们两人其实也完全可以在首都买房。

如果他们也在首都买了房之后,就可以让妻子带着孩子来首都一起生活了,后面孩子还可以在首都上学,买房这件事儿,他们两人翻来覆去的想了很久,基本上已经决定了。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只不过还要看妻子的想法。

潘江滨还没结婚,不过他在家里边谈的那个小对象,潘江滨似乎还很中意,两人每周都要写一两封信,前段时间潘江滨还回了县城一趟,见了那个姑娘。

虽然他和那个姑娘还没有结婚,不过他想在首都买房这件事儿也还是同时和家里人说了,也和那个小姑娘说了。

潘江滨郑东海还有杨志韬他们三人都很是兴奋的在拆信件,尤其是杨志韬,更是兴高采烈地和潘江滨他们说着,“我都不用拆开看,我也知道,我家那口子肯定会同意我要在首都买房这件事儿的。”

郑东海翻了个白眼,“得瑟啥呀,在首都买房这种大好事,家里有谁会不同意呀。”

余腾飞这会儿已经躺在了床上,并没有掺和到潘江滨他们三人的话题里。

果不其然,没一会的功夫,郑东海和杨志韬他们都看完了信,他们两人的妻子都没有表达不同的看法,对于能在首都买房子,她们也很是高兴。

这段时间郑东海和杨志韬他们在首都干活,两人的妻子在家里面又得伺候公婆,家里的家务也得干,还得带孩子,郑东海他妈稍微有点事儿多,这样一来,郑东海的妻子还得忍受婆婆的挑三拣四。

这样一对比,哪里比得上来首都呢,到了首都之后她们也想找点活干,这样一来家里的收入也多了,夫妻两个还有孩子还能在一起,不是要比在家里面强百倍吗?

郑东海和杨志韬两人看了信之后,脸上的喜色更浓。

潘江滨的父母也表达了同意且还主动提出要给他汇一些钱过来,这样付首付的时候,潘江滨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三人的家里人都是很有人情味儿的,完全不像余腾飞的家里人那样。

既然家里人都同意了,他们便打算明天就去找陆绍远说一下他们三个人都想在首都买房的事儿。

潘江滨收起信之后说道,“咱们和陆哥说要在首都买房的话,想必陆哥也会为咱们感到高兴吧。”

现在潘江滨,杨志韬和郑东海他们早就把陆绍远当做自家哥哥一样了,虽说陆绍远的年纪比杨志韬和郑东海还是稍微小一点。

不过因着陆绍远平日的行事作风,杨志韬和郑东海他们完全感受不到陆绍远比他俩还小,也是心悦诚服的喊陆绍远一声陆哥。

杨志韬和郑东海两人也忍不住畅想了起来,“等咱们买了房子之后,家里媳妇和孩子也能过来了,一家三口在首都,这种日子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