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危险匹配[星际](335)

作者: 霁微阳 阅读记录

“所以,是母后提出了用AI取代她?”

“她想换一种方式留在你们身边。”

“对,所以‘她们’是一个人。”叶莎顿了顿,抬眼看着旻帝,“还是说,让‘她’长久待在冰冷的地下,您对此心存愧疚?”

旻帝只是道:“很难解释,莎莎,这些事很难解释。”

“这不是政务,父皇,您不必把它想得条理清晰、黑白分明。”叶莎说,“和您一样,我也很难过,就像……母后又一次离开了人世,这些年我本来有机会陪伴她,但。”

旻帝瞥她一眼,“你没像那时候哭得满脸鼻涕了。”

“……毕竟不是小孩子了嘛。”

“嗯,还算你有进步。”

“父皇你还说我?我刚才进来的时候明明——”

“唔呃咳咳……你不是说要找帝国情报局继续监控星网?你该赶紧去了,宸宇中枢的破灭,你母后一定希望你也能亲眼看到。”

旻帝一边说一边不耐烦地挥手,就好像叶莎坐在这里碍到了他的眼。

于是叶莎摇头笑着起身,决定给父皇稍微留一点颜面。

她离开地下幕厅前,不禁回头看了一眼,旻帝仍静静坐在那里,不过这次没有抬头去看水晶棺,而是垂着眼,目光没有焦点地望着地面。

“殿下?”

穆沈走上前来,轻声询问,“您没事吧……”

“没事的。”叶莎微微摇头。

“虽然我这话说得不是时候,但殿下,您或许应该稍微整理一下仪容,外面还有很多人在等待,他们会注视您的一举一动……”穆沈语带担忧。

叶莎抹了把脸,恍然发现自己的脸颊冰凉得可怕,昨天晚上通宵工作,早上妆还未清洗,就从皇宫跑来陵园,现在整个人怕是已经腌臜得不能看了吧。

“殿下,我送您到仪宾楼去吧。”穆沈垂着眼,弯腰向叶莎做了个请的姿势,一如过去,他还是她身边侍卫时一样。

“站直了,穆沈。”叶莎说,“你现在是帝国情报局的局长。”

“殿下也是帝国的摄政王。”穆沈站直身子,双眼灼灼看着叶莎,“所以同样不能弯腰。”

叶莎对他笑笑,“陪我一同过去吧。”

穆沈也不由自主微笑起来,但他想起来什么,看向墓厅沉重的双扇大门,“陛下还在里面,需要属下做什么安排吗?”

叶莎摇头,“不必了,让父皇一个人静一静吧。”

“是。”

这天,摄政王在皇家陵园中短暂停留后,重新返回皇宫,代替帝国皇帝理政,她的日程被一整天的会议排满,除了帝国情报局的局长每隔一个小时就要来汇报一次,帝国行政中枢的日常并未被打乱。

早上发生的事情如同一个小插曲,繁华热闹的帝都星没有引起一点波澜。

但当晚,当日光西斜,行政区的辉煌即将落幕于黄昏中时,一个爆炸性的新闻登上了《帝国晨报》头条快讯。

#北宸帝国皇帝叶旻利宣布退位#

#咨文:第二皇女叶莎公开为皇储,继任大典将择期举行#

这些消息,随着星网,迅速传遍全星际,一时间,有人喜不自胜,有人怅然若失。

有人站在星河遥远的彼端,回头蓦然发现,此处和帝都星的距离,已经远到看不清方向。

第186章 全赴之心19

三年后。

北宸帝国帝都星, 航天空港。

一艘远航星舰低调地驶入泊位,在工作人员确认安全后,舰港接驳, 一行人走出星舰, 踏入空港舱门。

“欢迎回家,端阳侯阁下。”

等待的人群迎上去, 向走在人群最前方的秦辞致以美好的祝词。

秦辞脸上带着和蔼可亲的微笑,和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人们握手。

“阔别多年后回到家乡, 您感觉如何?”有人在恭维中问道。

秦辞笑答:“感觉从没有这么好过。”

“等摆渡艇返回地面, 您恐怕会觉得陌生吧,这几年帝都星变化还挺大的,尤其是经历了人工智能暴动、虫族袭击这一连串的事件之后。”

“帝都星经历的磨难, 我在雷柏行省也已经听闻, 只遗憾当时身处偏远,无法赶回帝都星。不过在那之后,前线有亲王殿下领军,虫族已经不足为惧, 帝都星也彻底根除了人工智能的残余,靠人类迎来了高速发展,我想,即使帝都星变化很大,一切发展也都是可喜的。”

“您也很多年没有见过陛下了吧, 听说贵府上的宴会, 陛下也会参加, 两位这多年的情谊一点也没因为距离而荒废啊, 真是令人欣羡。”

“陛下感念雷柏行省边远,条件艰苦, 所以对我多有容忍而已,陛下心肠仁慈,但并不单纯是对我,对在场诸位、帝国民众也都是一样的。”

众人言语往来间,不免有人试探深浅,但秦辞面上不显山不露水,全都不动神色地推挡了回去。

看来行政部部长的位置留了这么多年,不是没有原因的,外出几年,端阳侯为人处世更显老练,眼下他又有了雷柏行省的资历,等他正式进入九大部,无疑将成为帝都星最炙手可热的一方势力。

或许正是因为有端阳侯在外挟制,即便帝国舰队对虫族的战役连番大捷,军部那边也丝毫没有居功自傲的意思,每天行事都谨小慎微。

仅是一个照面,许多人都在心下感叹,时局果然和过去不一样。

秦辞始终云淡风轻地带着笑容,直到各方人等都上了摆渡艇,他才稍微卸下脸上的表情,扯松打得笔挺的领带,长长舒了口气。

早就坐在艇内等待的女性军官,笑着调侃秦辞,“您也会感到疲累吗?我还以为您对这场面游刃有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