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谁家宠妾不作死啊(215)

作者: 菜汪汪 阅读记录

谢宁深吸一口气:“若是陛下的意思,我也只有鞠躬尽瘁而已。”

谢太后笑了:“鞠躬尽瘁?你这话说的倒是叫我无言以对。是了,想做好这个皇后,你只有鞠躬尽瘁。当今是什么性子呢?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你给他做皇后,切记不要妄想。有了名位,就不要奢求皇帝的心,如此也不一定能保你一辈子,但至少能保你许久。”

这道理,她悟了一辈子。可她最后的失败,也不仅是因为失去帝王心。

皇家的男人啊,不能指望他们对你有包容。

“妾多谢太后娘娘指点。”谢宁叩头。

“日后就少来我这里吧,有你的煎熬日子,你要是预备好了,就去办事吧。”谢太后摆手。

谢宁没再说什么,只是深深的叩头,就起身去了。

外头的人招呼一声谢娘娘。

她还没名位,能叫什么呢?自然只有一声谢娘娘。

此时的宸王府,谢庶妃一走,仿佛抽干了这府中的精气神。

正院里,陈氏悄无声息又躺下了。

郑侧妃,杨侧妃不管怎么憋气,都知道只怕事情没有转圜,只能急着给娘家送信。

碧霄院里的裴时沅倒是比较淡定,横竖皇帝不会不要这一群人,早晚她都是一样的待遇。

不求就不失望。

她抱着黑猫笑:“哎哟,我们雪球马上就是小皇子了哟。”

雪球喵呜,它哪里知道自已如今成了小皇子呢?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往前走。

敬国公府坐的稳,并没有反对陛下对谢氏的安排。

对于贾家来说,谢氏再出一个皇后也不算威胁。

鲁国公过几年必然要退下来,那时候他谢家就是后继无人。

一个奶娃娃能做什么?至于鲁国公养出来的人,等他一去,又有什么用?

眼下,陛下还指望着边关安稳,自然是用得上他鲁国公,谢家还是要风光些时候的。

何况,大行皇帝还没出殡,贾家的姑娘无论如何如今也进不来,总要等大行皇帝出了孝期之后。

敬国公也明白陛下的性子,所以这会子不会跟他拧着来,他要扶持谢氏,那就扶持谢氏好了。

陛下还年轻,日子长着呢。总不能逼着他现在就把后位空着吧?

敬国公明白,贾太后可不是好相与的,她对谢氏不假辞色,算是完全不给她脸面。

可见谢宁这个谢娘娘做事,如何不不顺手,可她确实也算是个能忍耐的,小小年纪,硬是坚持着。

三月里的时候,天气越来越暖和,裴时沅遗憾的想马上就是大行皇帝出殡的时候了,看来今年的杏花和桃花依旧看不着。

“真是的,去年错过,今年也看不着。”

寒月也咋舌:“还真是。”

这府里,说也住了这么久,可就是看不着这些花也是真巧。

此时谢庶妃进宫已经二十来天了。

第194章 位份表在这章

依旧没有名分,但是这么久了,想必也办了不少事。

宸王府还是那个宸王府,待遇一切如旧,只是人心越来越浮动。

前院的人赶着来花园找人,找的就是裴时沅。

“裴庶妃,我们王妃请您去呢,说是有话跟您说。”

裴时沅就知道,快了,快到她了。

这几日,王妃把府里的人都见了。

裴时沅没推辞,索性跟着她往正院去。

陈氏瘦了很多,这一回她可见是急的厉害。

“裴妹妹来了,快坐。”

陈氏一见了裴时沅,就热情的招呼。

裴时沅被这一声妹妹叫的浑身一个哆嗦:“妾不敢当,王妃娘娘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陈氏反倒不知道怎么开口。

牛妈妈挥挥手,屋里就剩下了她们几个。

陈氏道:“陛下……也这么些日子了,至今没有叫我们进宫的意思。我心急,就想问问你,可有什么消息?”

“娘娘说笑了,这些时候陛下身边的并没有来过碧霄院,娘娘不知道的事,我也一样不知道啊。”裴时沅心想这可真是病急乱投医了。

“唉。”陈氏叹气:“我也知道,我叫你来,是想着你素日里得王爷喜欢,或许知道的多一些,你说,眼看着就是大行皇帝出殡的日子了,还不叫你我进宫,这……这成何体统啊?”

裴时沅看她,陈氏这阵子吃不好睡不好,憔悴的不像个样子。

她的急切是真的。

裴时沅忽然道:“虽然你我如今算是天子嫔妃,可都没有封位,先帝出殡,你我不在场也并不算什么太严重的事。宫里头,不是有人在吗?”

陈氏啊了一声,茫然的看着裴时沅。

牛妈妈心里一个咯噔:“裴庶妃,您这话……您这话说的,我们王妃才是……才是……那可是大行皇帝指婚的啊。”

“可是,王爷是陛下了呀。”裴时沅笑了笑:“既然是娘娘叫我来的,想来不爱听什么浮皮潦草的假话。我倒是有些真话想说,又怕说了得罪王妃娘娘。”

“都这个时候,您有话只管说,我们娘娘如今也是六神无主了。”牛妈妈这话说的就实在是过了,可事实上谁着急谁知道,这府上谁也没有正院着急。

裴时沅起身,福了一礼才又坐下:“那妾就斗胆说些真话。”

陈氏压住一肚子的疑问点头:“你说吧。”

“谢氏先进宫而您没有进宫为什么呢?时至今日,再忙也会有空说一句接您来的话吧?”

陈氏抿唇,说不出话。

“咱们家陛下的性子,想来娘娘也是明白的。他并不是那么讲规矩的人,如今您看来不合理的事,在他那顶多就是言官骂几句的事。谢庶妃提早进宫,就意味着她有机会正位中宫。”

上一篇: 缚山河 下一篇: 闻妻有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