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妻有两意(191)
“阿娘的书信?”
沈女史说道:“娘娘卧病,有些事请您拿主意也是一样的。”
若不是官家日日在庆寿殿里,沈女史也不会一直在延义阁等他,这些信是不能给官家看的。
赵琰刚从庆寿殿回来,也知道她为何在此,“好,本王知道了。”
沈女史将信交给他之后就走了。
赵琰将信放在书案上,先拆了最上面的一封信,他并不避讳崔珌。
赵琰认崔妩这个姐姐,对她的兄长自然态度亲近了许多,况且阿娘信任他,赵琰也信。
第一封信没有落款,但赵琰知道是王靖北的来信。
荣贵妃先前托他找女儿,现在女儿找到了,不需要他,王靖北却言他仍愿惟贵妃马首是瞻。
嘴上说得好听,这王靖北实则是个十足的滑头,左右逢源,这边效忠贵妃,太子那边也不放过,两头下注,现在太子将倒,他是投诚来了。
“老师,这是王家的信。”赵琰给他看。
毕竟一开始发现王靖北讨好太子的还是崔珌,他告诉了荣贵妃这个消息。
崔珌走到赵琰身边,宽大的衣袍正好将那迭信盖住,福望给赵琰上茶。
崔珌故意将信看得很慢,原来是王靖北想借荣贵妃曾有女儿的秘密拿捏她,反客为主,只可惜,如今的荣贵妃并不忌惮此事。
等福望走了,崔珌道:“现在太子不行了,真正着急的人是他,冷待一阵儿也没什么。”
“说的也是。”赵琰将信放下,又去拿另一封,崔珌让开。
“这瞧着似乎是阿妩写给臣的信。”崔珌面不改色,指着被他多套了一重的信说道。
这信封是崔珌提前写好的,福望借着崔珌的遮挡将崔妩的信套上了信封,信封上的“荣贵妃亲启”变成了“阿兄亲启”,落款是崔妩。
“给你。”
赵琰不疑有他,将信递给了崔珌。
崔珌很快扫完了这封不算长的信,目光定定落在最后一句话上。
幸好啊,他把信拿在了手里,崔妩还真是会冷不丁扎人一刀。
“她在上头说了什么?”赵琰探头去看,想知道她有没有提到自己。
崔珌左手指腹盖住信纸最后一句话,右手挡住称呼,给赵琰看了,“她还在信中问了六大王安好。”
崔妩刻意亲近荣贵妃,确实在信中问候了赵琰几句。
赵琰看到了,勉强翘起嘴:“哼!多写一封信都不愿意。”
“她还说登州的事很顺利,但受贪官迫害的百姓太多,两百两只怕不够,想请娘娘向官家进言,不过娘娘现在病着,怕是无法开口。”
赵琰一边在自己的书信中翻找一边说:“这有何难,本王去和阿爹说也是一样的,她就……没多提到我……们吗?”
分明生辰那日都给他送信了,这都冬天了,再也没有,真是让人心寒。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如今阿娘出事,内外都他一个人顶着,心力交瘁。
赵琰不再找,长出了一口气。
“大概登州事忙吧。”崔珌将信收回袖中。
赵琰点点头,将剩下的信全都看完了,他还年轻,但也算能独当一面了,有些不重要的还会问问崔珌的主意,大有将来君臣和乐之相。
将所有的事处置完,赵琰道:“对了,本王记得老师的腿是一位神医治好的,老师可还知道那位神医的下落?”
“那位神医平生最好云游,现在去哪儿了却不知道,但他号为浮白,治病救人皆留此名,六大王可派人去打听一下。”
“本王马上派人出去。”
赵琰眼下最挂心此事,匆匆又离开了。
崔珌将袖中的信再次取出,对着崔妩的笔迹,重新写了一份。
半个时辰之后,宫人给赵琰送回了这封信,说是掉在延义阁角落里,是沈女史落下的。
“我说怎么只给老师写信,原来是掉了。”赵琰嘟囔着,迫不及待拆开,看到称呼才想起来,这是写给阿娘的信。
信中所说不过还是慈幼堂的事,但也多有提及他,甚至过问了一下他的课业。
真是多事!
赵琰勉强算满意,将信收好放在了一旁的金丝木镂匣子里。
—
庆寿殿中,儿子请来的江湖郎中在为荣贵妃诊治,官家就在一旁看着。
“可能治?”帝王目光炯炯。
郎中躬身回话:“娘娘这是中毒了,要请前几位开过药的医正来问过才能下定论。”
医正很快被请来了,郎中听他们说所开的药,几乎所有的解毒药材都用过了,均不见效。
郎中沉思良久,对官家道:“民间有一味粗药,家家户户前堂后屋都有,就是拿来喂牛的苦麦草,有解毒的功效,但世人不识,这药价贱,药堂也不用可以去收,若别的灵丹妙药都用过了,只有这一味药或可一试。”
胡子跟雪一样白的医正摇摇头:“治病哪有这么简单。”
可让他治,他又拿不出什么新方来。
眼下已是束手无策,什么都该试一试,官家大手一挥:“去开方!”
药方简单,很快就熬好,郎中有些紧张。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喂吧。”官家知道已别无他法。
宫女点头,喂荣贵妃喝下药。
一碗灌下去,谁心里都没底。
夜半,荣贵妃突然起身呕了两口黑血,呼吸竟舒畅了很多,脉搏也平稳下来。
医正也没想到:“这普普通通,杂草一样生长的药竟然真的有用!”
他们这些医正用药一贯中正,不敢用猛药损伤贵妃的身体,更不敢担治死贵妃的罪责,这江湖郎中出现,大家都在盼着他能担责,没想到六大王找回来的竟不是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