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闻妻有两意(270)

作者: 忘还生 阅读记录

“那谢宥和我,你站哪一边?”

“谢宥是谁?哪有我聪敏机变,治国有方的琰哥儿厉害,无论何时,我都站你这边。”

赵琰颇为满意,玩笑道:“那要是来日谢宥请旨复你二人婚约,我可不答应了啊。”

“行,陪你一辈子又何妨。”

发完牢骚撒完娇,赵琰心情好了很多,吩咐午膳摆在庆寿殿里。

等赵琰走了,荣太后道:“你弟弟在宫城里长大,不懂民间疾苦,长大了更是难有体悟,平日里还需要你多跟他说一说民生不易。”

崔妩忙摆摆手:“我可不敢多嘴!”

好像提一两嘴国政是什么洪水猛兽的事。

荣太后笑了笑:“你不懂这些也好,没那么多烦心的事,若有机会就多与谢宥来往,二人重修旧好也是美事一桩,他是诤臣,多为你弟弟巩固住谢家这个肱骨。”

在大理寺的事她也听了一两耳朵,先前虽有误会,但看起来小夫妻俩还是有感情的。

“还拉拢肱骨,”这话荣太后从前就跟她说过,崔妩玩笑道:“若有一日,琰哥儿的江山要我和亲的塞北,娘娘你难道还要赶我去和亲不成?”

意外总发生在不经意间,恰如此刻——

她的玩笑话没有被接下去。

崔妩疑惑看过去,触碰到的是荣太后冷静克制的眼睛。

她的态度仿佛是承认,她真的想过这样的事,不管是臣下还是外邦,女儿既然当了公主,自该为家国大计舍身。

崔妩的笑意渐渐散去。

荣太后就迟了这么一刻,才说道:“我自然不愿意你去,这内宫还是有待嫁公主的,无论如何,阿娘都会保住你的。”

可是这话接得晚了那么一会儿,就显得没那么真心。

对面的女儿还是不说话。

荣太后心中暗悔,讲起了道理来:“我的儿,这就是公主的职责,享百姓供养,就得做出牺牲,但这是对外头的说法,自家人面前,阿娘不会让你担这些责任。”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崔妩低垂着头,自己才回来多久,她儿子不是打小就受供养吗,怎么卖身的责任就落她身上?

儿子是皇帝、女儿做公主……各自的作用是什么,荣太后分得清清楚楚。

想通了,崔妩转头静静端起茶盏:“娘娘想得比我清楚,还有什么是我需要想的呢。”

女儿过于冷静的话,让荣太后意识到自己还是没说对。

这种时候说真话讲道理做什么,一个玩笑罢了,笑笑也就过去了。

是自己一碗水没端平,还说了出来,怪道女儿难受。

拉着她的手,荣太后苦口婆心道:“是娘说错了,这么艰难找你回来,哪里舍得再把你送走,所以才劝你多与谢宥来往,或是选京中其他高门,一世留在京城,我和你弟弟也会护好你的,你不要乱想,好不好?”

不是在外和亲就是拉拢朝臣,崔妩莞尔。

在太后和皇帝眼里,她既然享受过公主的权势富贵,就要拿出一点用处来。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崔妩当然不生气,一家人算得清清楚楚,各自明白自己的用处才好。

“我知道了。”

母女俩就这么不尴不尬坐着,说了几句话,荣太后要留她晚饭,她婉辞了。

走出庆寿殿,崔妩眼底温情散去许多。

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坐皇位,女儿用身体为儿子巩固的皇权,谁都会这样安排。

可凭什么不是他赵琰去卖呢?

一回公主府,她就去见了方镇山。

“先前的事……就算吧。”

崔妩发现荣太后不是那个突破口,她虽顾念感情,但不会轻易动摇。

女儿态度突变,方镇山不能不问:“是她同你说了什么?”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性子跟我很像。”

崔妩对自己的本性心知肚明,也不能再奢望荣太后倒戈,那阔别二十年的感情就算残存,也抵不过江山帝位。

方镇山看着女儿凝重的面色,道:“既然进了京城,万事就听你自己的决定吧。”

崔妩不知是在安慰他还是安慰自己:“如此也好,进出宫禁到底危险,既然注定没有收益,你早日去陈留更安全,只需等我消息就是。”

“方定妩,你是不是遇到难事了?”

他观察良久,才问出这一句。

在阿爹的注视下,崔妩撑了一会儿,终于垂下了肩膀,露出再藏不住的懊恼。

“只是有些算计落空了,谢宥和崔珌二人并未遵照所想消失,我不得不担心很多事,更难弥补因他们出现的变故。”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人不可能总是倒霉,可崔妩却结结实实摔了两跤。

若早知道,她打死都不回季梁。

方镇山长出了一口气,拍拍她的脑袋:“一切还未晚,你安心当个公主,也能过上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日子。”

一招错,满盘输,这条路成功的机会本就渺茫。

崔妩摇头:“不,要是不为皇位折腾,那明日死,和几十年后死是一样的。”

过着富贵,但看赵琰脸色的日子,小心应对他每句话,揣摩他心思,变着花样讨好他,或是担心某一日,荣太后为了巩固弟弟的江山,劝她为了大局,嫁给哪个文臣武将,抑或出使和亲。

崔妩实在没兴趣过了。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见她意志不改,方镇山也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过女儿既有决心,他这个当爹更要拿出魄力:“好,你放心大胆去干吧,我的种怎么都不能比狗皇帝的差,就是不成,你爹也有一颗脑袋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