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英美]超英堕落指南(289)
嬷嬷嘴角的笑容微微淡去,语气温和却不乏严厉。
“你需要亲自耕种粮食,因为世上不再有农民;你需要亲自烹饪食物,因为世上不再有厨师;你需要确保自己不生病、不受伤,因为世上也不再有医生和护士。当然,你还是可以看书,弹琴,跳舞甚至歌唱,因为当世界上有且仅有你一个人的时候,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所有人类的财富和资产都属于你。书籍、乐谱、歌谱甚至所有的舞蹈流派都是有限的,总有看完弹完唱完跳完的那一天,而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你又该如何自处呢?是,也许你活不到那一天,也许你可以凭借经验创作出新的书籍、乐谱、歌谱、舞蹈,但是你的台下已经没有欣赏它们的人了。你欢乐,世界寂静;你哀伤,世界寂静;你的喜怒哀乐不会有任何回应,你创造出的一切价值都因没有回应而变得毫无价值。到那时,你还觉得一个人很好吗?只有一个人的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同时也是无形的牢笼。”
“每个人生来都是一颗孤独的星星,可是如果我们和人交流、相处,那么尽管时间只有短短的一瞬,彼此散发的星辉都能照亮彼此。孤星与孤星相碰就成了星座,星座与星座相交,就成为了星群,星群再与其他星群相遇,就组成了我们头顶的这片星空,而星空之外还有无数的星……”
“这就是群体的力量,伊丽莎白。”嬷嬷温柔地说,“再强大的个体,也无法摧毁由渺小存在组成的浩瀚群星。”
“可是……”
伊丽莎白不解地歪了歪脑袋。
“嬷嬷,我为什么要摧毁那些渺小的存在呢?”
嬷嬷:“……”
居然这么自觉就把自己代入“强大的个体”了吗……
看到这,莉莉安终于忍不住扶额。该怎么说?年轻时候的自己还真是大言不惭,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谓的强者也分三六九等,而很不幸,之后的自己就是强者中的小喽啰,也就欺负欺负人类还可以。
但她还是很惊讶于自己曾经的人生中居然也有这么一段称得上温馨的时光。这位嬷嬷的手看上去粗糙又温暖,只可惜,现在的莉莉安早已遗忘了那掌心的温度。她近乎贪婪地凝视着这一幕,剎那间竟然产生了“如果时间停止在这一刻就好了”的念头。
只是,她的愿望终究不会成真。
没过多久,1918年的10月,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流感便从美国东部的波士顿爆发,迅速向周围城市蔓延,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夺走了20万人的生命。许多人还未来得及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就因流感暴毙而亡,其中自然也包括伊丽莎白所在的孤儿院。
女富豪艾莫琳驱散了所有生病的仆人,仅仅留下一名运送食物的车夫和一名照顾起居的女仆,在远离人烟的郊外别墅足不出户整整一年。期间,为了盯住伊丽莎白,她不仅高价收买了一个医生定期去孤儿院为伊丽莎白看诊,好确保她生命无虞;还利用在庄园藏书室找到的16世纪炼金术手抄本,混合乌鸦标本制作出了一只魔法使,在孤儿院上方昼夜不停地徘徊,随时掌控伊丽莎白的动向。
蒙着白布,或年幼或老迈的身体被马车接连不断地拉走,统一消毒、焚烧、填埋。曾经人声喧哗的孤儿院再也响不起笑声和叫骂声。
只有伊丽莎白依旧像往常那样,坐在树下,低头安静地看着一本童话书。她的小脸白皙,脸颊上还泛着可爱的红晕,丝毫没被流感的病痛影响,仍然漂亮得宛如天使下凡。
周围如此安静。
可不知道为何,当伊丽莎白仰起头看见从天空飞过的黑色鸟儿时,她原本平静的黑色眼眸里,却忽然渗出了晶莹的泪水。
泪水一滴滴砸在了童话书上,将那些印着倒着的字母的泛黄纸张,晕染成了更深的颜色。
又过了一段时间,孤儿院变成了救济院。来往的人也从孩子、嬷嬷和领养人,变成了衣衫褴褛,形容憔悴的流浪者,其中也有伊丽莎白的身影。
像是清楚自己白皙的面孔在人群的醒目,她聪明地用煤灰和头发将自己隐藏起来,混迹在流浪的人中。她总是不远不近地跟着大部队,却又从来不接近他们,二者之间总保持着微妙的距离,正如盘旋在她头顶那只阴魂不散的乌鸦。
尽管她还是个孩子,但她像是天生就掌握了生存的技巧,尽管浪迹街头,但活得游刃有余。
她当过扒手,送过报纸,向街头的流莺售卖最便宜的化妆品,也替秘密酒吧的老板招揽顾客,再反手将这些违反禁酒条例的家伙出卖给警察,一份差事挣两份美金,人生赢家也不过如此。
而嬷嬷的教诲被她谨记在心。只不过理解方式似乎有些偏差。
——人与人的交往是很重要的,涉及到生存问题。再弱小的家伙都有其独特的闪光,就像星星那样。
她会在攒下一笔钱的同时,再拿出一份钱,专门用来“打点”人情。可以是一颗糖果,一顿热乎干净的晚餐,一件能够保暖的厚外套,一份本该在发行前就被销毁的报纸,一个失而复得的宝物,一句尚未流传开的消息……
就这样,过去了十五年。
1933年9月,19岁的伊丽莎白凭借多年积攒的财富和人脉摇身一变,成了麻省威尔斯利学院神经科学专业的一名女大学生。
此时,距离她的死亡日期,还有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
第142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威尔斯利女子学院成立于1870年, 作为举世闻名的私立文理学院,威尔斯利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优秀的、能够改变世界的女性,而它也做到了。毕业于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的知名校友包括但不限于前总统夫人, 前国务卿大臣, 知名新闻主播、企业CEO……因为其中不乏从政后在政坛大展拳脚的校友,这所学院也被戏称为“美国第一夫人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