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界第一脑残粉儿(96)

作者: 林擎霄 阅读记录

一行人先去市区中心吃了个午饭,之后才去不远的高迪美术馆参观三岛川政的画展。他们来顺平差不多也有十来天了,但还是第一次有闲心出来逛街,一路上大家的心情都很放松,连不怎么开心的陈越涛也慢慢恢复以往活泼的性子。

白瑜跟在燕佑青身边,开玩笑说,“燕队,要是那个画家还要你当模特怎么办?”

燕佑青看了他一眼,“什么怎么办,走人呗。”

白瑜说,“其实有副肖像画也挺好的啊,说不定以后还可以参加全球的巡回展览,听我姐说这个三岛川政在欧美和亚洲都有定期举办画展,要是燕队做了他的模特,以后就有人说,哇,这副画的模特好帅,是哪个电影明星吗,原来亚洲还有这么帅的男人啊……”

燕佑青无语,“好吧,我把这句话当做对我的夸奖了。”

白瑜偷笑起来。

燕佑青这时候又说,“不过你怎么知道他会画肖像画,要是他是个抽象派,把我画的乱七八糟怎么办?”

白瑜说,“那更好了,没人认得出你,让他们去猜这帅哥是谁,答对了我们赚了,可以听几句夸奖,错了也不算亏。”

燕佑青没忍住伸手弹了他脑门一下,“这种好事我让给你了。”

白瑜摊开手,“可是人家不要我啊。”

燕佑青说,“以你的姿色完全可以毛遂自荐,相信对方肯定会同意。”

白瑜不由自主的裂开嘴傻笑,“燕队的意思是我长得也很好看吗?”

闻言燕佑青转头凝视了他一会,被对方的视线轻飘飘的扫过脸庞,白瑜不知怎么的就屏住了呼吸,就在他被燕佑青看得心脏快要跳出来的时候,那人又移开视线说:“比我差一点吧。”

白瑜:“……”原来你这么自恋啊。

随后他嘀咕,“我在学校也是出了名的系草好吗?”虽然没当上校草,但是白瑜确实是心理学系首屈一指的男神,每届爱慕他的师弟师妹不知凡几,他也觉得自己长得挺好看的,当然长成燕佑青那样子就太逆天了。

燕佑青笑了声,“好吧,没嫌弃你,比我帅行了吧。”

白瑜心满意足,“那当然,我长得好看性格又好,谁会不喜欢我?”

燕佑青敷衍的点头,“是是是,所有人都喜欢你。”

白瑜看着他,厚着脸皮又问一句,“燕队是不是也特别喜欢我。”

燕佑青开始没说话,但是白瑜执拗的追在他身边问,是不是是不是,最后他受不了,把白瑜从身边推开,别过头,轻轻应了一声,“嗯。”

白瑜惊喜万分,抬头就去看燕佑青的表情,结果发现对方走的很快,把围巾拉上来遮住脸,只露出一个有点红的耳朵。

……他怎么感觉燕佑青的脸红了?

第066章 饕餮15

三岛川政的画展的确有名, 几个人进场的时候看了下签名簿,发现几乎半个本子都写满了名字。

一张门票价格是120元,每天参观的人数大约在五、六百人左右, 这么一算三岛川政一天收入就上了好几万元, 这个数字让大家十分感慨,“当画家真有钱啊。”

施亦年说,“千度上说他不是一副画就拍卖了几百万美元了吗?这展览的收入对他来说应该只是小零头, 只是为回馈粉丝的福利吧。”

白瑜说,“其实大部分画家还是没那么好混的, 像我姐, 大学时候也是学的油画, 但后来还是改行做了平面设计,她原先也画过几幅画,不过现在基本没见她动过笔。”

“正常吧,华国这个环境不太好混, 很多人学美术学音乐是为了读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潜心研究的没几个,干这一行也要天分和人脉的。”

一行人一边聊天一边领了介绍的小册子进入会展参观,展厅大概能容纳五百人,此时恰巧是中午, 很多人已经离场了, 所以偌大的展厅只有他们几个人的身影。

三岛川政最有名的作品叫住涅槃,取自梵文中“Nirvana”的音译,意思是永生不灭,生生不息, 尽管寓意美好,画作上显示的却是一个被火焰炙烤的人, 面带诡异微笑,双手交叉抱胸,让人莫名的感到有些不舒服,大家看完后纷纷表示自己不懂艺术。

白瑜趁着周围没工作人员,从书包里翻出相机拍了一张。

“这个画家还真有点阴暗。”他一边咔擦咔擦拍照一边对燕佑青说,“我们一路走过来看了这么多画,上面的人物都有点抑郁,不是笑的渗人就是表情诡异,感觉怪怪的。”

“是吗?”燕佑青没什么艺术细胞,顺着白瑜的话仔细打量了一下面前的画作,“是有一点怪,不过画得挺写实,难怪能引起这么多的关注。”

“我姐说这位画家就是以人物精致,笔触细腻着称,被称作新古典主义,他很多画都带着神话的色彩,学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候的风格。”白瑜解释。

一行人继续往前,三岛川政的大部分画都十分类似,都是一些风景,人物画,只一副有些与众不同,引起了白瑜的注意,那是他唯一一副抽象作品,完全由棕色的背景和黑色的线条组成,近看就是一团杂乱无章的阴影,走的远了,才看得出这是一个黑色的人头——黑洞洞的眼睛,干裂的嘴唇,看起来十分恐怖。

陈越涛看的起鸡皮疙瘩,凑到白瑜身边,“小白,你觉得画这种东西的人是不是心理有点问题啊?”

白瑜无语,“别问我,我大学是学了艺术心理学,但那门课拿了不及格。”

陈越涛不停地摸手臂,“我不想看了,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好青年,我想沐浴在我们xx主义的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