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蛊不惑【苗疆】(147)
最后,一个主意被采纳了,也就是导致了这一切悲剧的一个“好主意”。
霸凌并不是只有肉体上这一种,还有一种看似无害,实则伤人至深的方式:言语上的霸凌。
他们觉得,只要俞殊颜的名声被毁了,那她就不得不向他们屈服,他们的目的也自然就达成了。
于是,他们便开始散播了那些看似合理的谣言。
由于俞殊颜本身就是非常优秀的一个人,以及那些人的名声本就不太好,再加上这些谣言也算不得高明,但凡是了解一点俞殊颜的人都不会信。
但无奈这种消息散播的实在是太厉害了,总会有一些对俞殊颜不太了解的人相信。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这世上哪来这么多的智者呢。
多数都是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又或是不分青红皂白就“勇敢”的上去仗义直言,以彰显自己的“善良”的聪明人。
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明明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就是会有人不懂呢?
所以,是真的不懂?还是不想懂。
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跑遍了全城。
事情发酵的越来越严重,俞殊颜本以为这些一看就是假的谣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平息,李昊他们也会因为无趣而放过她。
她总以为清者自清,却忘了人言可畏。她把人心想的那样好,却忘了儒家除了“性善论”外还有一个观点:人性本恶。
她有错吗?似乎是有的,她错便错在她太过单纯,也太过善良。
可这真的是一种错吗?
什么时候连单纯也成了一种过错?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却又万般无奈的人间。
可事情的发展却并没有如俞殊颜所想的那般,谣言越来越“真”,信的人也越来越多,好像,她就是谣言中所说的那般。
谣言已经不再是谣言了。
当众人都认同这一观点时,知道真相的反而是少数人。
有一句话曾说:“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这句话是这么说没错,但众人知道,却不会真的做到。
他们更多的则是“从众心理”,更多的是认为“少数服从多数”,他们认为“人多才可信”。
何其讽刺。
在讨论道理时人人都是智者,人人都是思想上的巨人,可在真正的面临问题时,他们却甘愿做一个矮子,甘愿做一个懦夫。
即使知道这是不对的,但他们却很少人有勇气站出来,更多的是选择捂住自己的耳朵,蒙蔽自己的双眼,选择做一个“聪明人”。
这就是人,它有好的一面,但也不能否认,它存在恶的一面。
在意识到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自己预料的时候,俞殊颜也有在尽力的去补救。
她去找了那些平时关系很好的朋友,去找了学校的老师,甚至她向警察求助了,她以为他们能够给她帮助。
但她错了。
没人愿意淌进这趟浑水。
即使会有,但却很少,他们的能力很微弱,几近于螳臂当车。
有的时候,权势能够凌驾于正义之上。
虽然这句话很残忍,但他却是真的,只是没人将其放在明面上说罢了。
权势是个好东西啊,它可以顷刻间就让你平步青云,也可以动动手指就毁了一个人的一生。
自古以来数不清的人都为了那个置于高处上的权势而前仆后继。
由此便可以窥见,权势是个多么好的东西,人人都无法逃脱来自它的诱惑。
它的一面是光鲜亮丽的,但隐在暗处的那一面却不知堆积了多少的累累白骨。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芒万丈,有人一身锈。
有人脚踏着鲜血活的肆意潇洒,有人却因一个可笑的赌约而就此坠入深渊。
可惜,可恨,可悲,又无力。
谣言能成就一个人,但它也可以在顷刻间就毁了一个人。
四周皆是密不透风的恶意,俞殊颜整个人就仿佛困入了一个死胡同,没有未来,也看不见未来。
那些粘稠的恶意有如实质,牢牢地禁锢着她,挤压着她最后的一丝喘息空间。
她就像是一个浑身裹满了枷锁的溺水之人,无法自救,也无所依靠,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希望流逝。
她没有挣扎吗?挣扎了的,她本就是一个生命力顽强的人。
但,蜉蝣又怎能撼动一个庞大到可以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呢。
“在足够的实力面前,一切的挣扎都只是徒劳无功。”
这句话用作这里也一样,在足够的权势面前,一切的挣扎都只是徒劳无功。
这是一个血淋淋的事实。
在被动的,也是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俞殊颜选择站在高楼之上,结束了自己这短暂的本应是前途光明的一生。
或许在从高空坠落的那一霎那,她是有片刻的放松,她在那一霎那能够短暂的逃离这个让她厌恶的世界。
可,放松只是短短的那一霎那,更多的,应该是浓浓的不甘。
她妄想用她的死来结束这一场闹剧。
可是,她太天真了。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她的死就像是一滴水落入了一片湖泊中,没有激起任何的水花,也没有漾起任何的波澜。
何其悲哀。
什么时候,连一个鲜活的生命,也比不过权贵的一时玩笑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