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君他不太对劲(107)

作者:丛枳 阅读记录

他收起火折子,隔着灯望了闻昭一眼,见她低头看着袋子里的吃食,没有动手,小娘子眼睫卷翘又长,教人看不清她的神色。

他搁下灯,心下一动,伸手摸了摸她的脸,温声问:“是不喜欢吗?你还想吃什么,我再去买。”

闻昭摇头,余光看到他的手,又是一愣。

他的手掌素来称不上白净,因常年舞刀弄枪,掌上难免有厚茧和伤疤,颜色自然要比脸要黑一些。

他的手一贯是温热的,而如今,掌心冰凉如铁,手指也被冻的泛红。

她放下纸袋子,将怀里的氅衣理了理,递给他:“天寒,将鹤氅穿好,莫要着了风寒。”

裴清川面上笑意更盛,接过来却还是往她身上披,轻手拨开她的发丝,一面笑道:“我皮糙肉厚扛冻,只要我们昭昭安然无恙就好。”

闻昭被他两句话说的脸热,裴清川系好带子,又摸了摸她的脸,灯火煌煌,映出他眼底的小娘子。

听外面车夫说到了,他才不舍地放手,温声道:“昭昭,等你想好了,随我回京城吧,五娘和二嫂嫂她们,也都等着你回去。”

闻昭囫囵应了一句,便下了马车。

走了没两步,身后有人喊她,裴清川已下了马车,手里提着纸袋子,眉眼含笑望着她:“你忘了东西了。”

闻昭见他单薄,眼底闪过一起担忧,忙跑过去从他手中接过来,仰头道:“小侯爷,你赶紧回去吧,这阵子雪又下的大了些,不要着凉。”

裴清川听她这关切的语气,简直浑身舒畅,自觉屏蔽那句他不爱听的称谓。他颔首,也嘱咐她一句:“你回吧,看你进去我再离开。”

闻昭欠身行了一礼,提裙上台阶。

等徐府的大门一关,裴清川这才上马车,吩咐车夫离开。

这时,巷尾进来一辆马车,里面的人掀起车窗帘子注视着自家府门外的情形。徐贺钦琢磨片刻,到底是记不起越州谁家的郎君是这般长相。

他微探首,问身旁小厮:“送姑娘回来的那是谁家的公子?”

小厮仔细辨别半晌,也是一头雾水:“主君,这位公子应当不是咱们越州人氏吧,属下从未见过。”

徐贺钦颔首沉吟,眉眼间有些严肃。直到裴清川的马车已驶离巷子,他仍回头望了几眼。

……

闻昭回府之后,先径直回了自己的院里头,今日踩了雪,鞋子早就湿了,如今脚冷的像颗石头。

她解下大氅交给女使,一面往里走。

女使挂在屏风上,一时又疑惑:“姑娘怎么穿了两件氅衣。”她理着衣裳,更惊讶,“这是男子的款式,姑娘怎么……”

闻昭脸一热,坐在榻边,褪下鞋子:“先替我寻一双鞋来,我尚未去见过兄长和嫂嫂。”

女使应了一声,倒是没再提起大氅的事。

闻昭换好衣裳鞋子,换了件披风,就要出门,临出去时,看到屏风上一大一小两件氅衣,心跳莫名快了几拍。

她闭上门,撑着伞往前院去。

才走到门口,便听到了里头的说话声,似乎人数不少,她脚下微顿,凝神去听。

这时,珠帘微动,从里头出来一个男子,王徴与她四目相对。

闻昭脑中顿时空白,王徴怎么在,那岂不是兄长嫂嫂都知道裴清川了。

她朝他欠身行了一礼,上前几步正欲开口问,又一道声音由远及近。

杨氏声儿不小:“徴哥儿,是昭昭来了吗?”

王徴仔细看闻昭几眼,随即转过脸,回她的话:“正巧,我打帘一看,她就过来了。”

闻昭连忙敛神,掀帘进了前堂。

杨氏见她进来,携起她的手,眉眼间有几分不悦。闻昭心里一个咯噔,她也不知自己在紧张些什么。

杨氏抬手戳戳她的额头:“你真是乐不思蜀了,天都黑了,这才回来。你同王姑娘天天见面,怎么就有那般多的话说不完。”

王姑娘?王姝。

闻昭当即明白过来,她快速看了眼王徴,后者却有些心不在焉。

她感激地看了他一眼,笑吟吟地对杨氏扯谎:“吃了几杯酒,有些醉了,怕回来嫂嫂说我,这才待到这会儿回来。”

杨氏嗔怪地瞪她:“你一个姑娘家家的,今日出门又没带女使,怎么还敢让自家的马车先回府,下回可不许了。”

闻昭连连乖觉的点头:“知道了,知道了。”

杨氏携着她坐下,片刻之后,王徴便起身告辞:“既然话已带到,如今天色已晚,便不打扰大娘子了。”

杨氏留他:“这马上用晚膳了,你吃过了再回去,不再这一时半会儿的。夫君方才也回府了,今儿个天冷,你们二人再吃几杯烧酒暖暖身子。”

闻昭捧着姜汤的手微怔。

话已带到?王徴带了什么话?

义兄适才刚回,不会碰到裴清川吧。

她顿时有些喝不下去了,搁下汤碗,站在杨氏身侧。

“是啊,用了晚膳再回吧。”

王徴深深看她一眼,他有一肚子的话问她,奈何杨氏也在此处,只好把话憋回去。

他拱手行礼:“多谢大娘子和昭昭好意,只是家中留了饭菜,就不叨扰了。”

客人不留,也没有硬逼着他留下的道理,杨氏只好允了他的意思。

两人送他至门口,见他上了马车这才回去。

下过雪的夜里,格外的冷,杨氏就站了这一会儿便已冷的打哆嗦。

她拢紧衣服,拉着闻昭往屋里走。

闻昭见四下无人,思索片刻,装作不经意的问她:“嫂嫂,方才王徴说带话,带的什么话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