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君他不太对劲(111)

作者:丛枳 阅读记录

说完这句恰似安慰自己的话语,她缓缓趴在桌上,脑袋枕在臂弯中,强迫自己睡着,不再胡思乱想。

迷糊了片刻又被冷醒,她睁开眼后只觉脑袋闷着疼,她懵懵地揉着眼,脑海里仍旧满是裴清川的样子。

凝神欲去思量梦里发生了什么时,却是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待清醒了,闻昭起身拢了拢衣服,披了件披风抱着汤婆子,向杨氏屋里去了。

甫从屋里出来,闻昭冷的打了个哆嗦,她吸吸鼻子,望着远处阴沉沉的天,远处生了雾,朦胧一片。

似乎又要下雪了。

天暗,杨氏屋里点了灯,烛火跳跃在她脸上,看到闻昭进来,杨氏抬手招呼:“方才门房送来了王家的名帖,是以王徴的名义送来的。”

她笑眯眯地打量着闻昭,揶揄道:“特地邀你去他的生辰宴呢。”

闻昭解下披风坐在她身侧,当没听懂她话中的意思,接过女使递来的剪刀,挑了挑灯花,温声道:“他前先日子提起过,估计翟姑娘她们都去。”

杨氏支着腮看她,笑道:“可你的帖子是他亲自送来的。”

闻昭手微顿,面上不显山漏水,“王公子的生辰宴,请的人并不多,都是相熟之人,他各家亲去一趟也花不了多久时间。”

杨氏笑笑,揭过了这个话题,又差女使将徐贺钦送来的果子呈上来。

“这两天衙门也清闲,你兄长竟也有心买一些吃食送来府里,我瞧着那些果子样子好看,闻着味道也香甜,便让女使收起来了,只等着你过来了再吃。”

话正说着,女使已放置好了一盘盘的糕点果子。

闻昭目光落在上面,长睫微颤,这分明就是前几日裴清川日日送来的那些。

杨氏见她垂着脑袋似乎发呆,她抬手覆住闻昭的手,温声道:“都是些比较出名的铺子的吃食,味道不会差,唯一可惜的是桂花糕卖完了。”

闻昭回过神,眉目带笑的说:“兄长有心了,多谢嫂嫂惦记着我。”

杨氏捏捏她的手,松开她,捻了块糖糕给她。

这日晚间,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雪,没多久,又变成了雨夹雪。

飞雪沙沙拍打着窗子,寒风呼啸。

闻昭推门出去,透过徐府的院墙能看到长街酒楼的红灯笼。酒楼人头攒动,热闹声隐隐约约,一派欢愉。

她看着漫天的雨雪,拢紧衣领,忽地想起,父亲的生辰也是在腊月。

腊月二十八,是个很好的日子,总归是阖家团圆的。

只是自从他去世后,这个日子总是过的很不开心。

母亲一整日闭门不出,家里上下都沉肃,而她自己,不论先前积攒了多少对新年的期待,在这天都会消退几分。

所以,其实她不太喜欢新年,也不爱冬天。

太冷了,小时候家中艰难,有一年天寒还冻伤了手,导致她被人排挤、嘲笑。

如今长大了,想起小时候的事,闻昭心底最深处终是难以完全放下。

她沉沉呼出一口气,转身回了屋子。她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再同幼时一般小心翼翼地守护一段友谊,也不需要整日斟词酌句地和别人说话,生怕他们抛弃自己。

这天的雪下了一整夜,翌日天明时放停歇,闻昭早起收拾好便去了杨氏屋里,同她说了几句话,却被杨氏打趣着让她早些去,不要迟到。

“路上不好走,须得早些出发,免得误了时辰。”

杨氏将汤婆子塞进她手里,将人拨着转了个方向,“好了,去吧。”

闻昭无奈,只得应下:“那我去了。”

按理来说,如王徴这般年轻的公子的生辰,府里应当是不会置办如此繁复的宴席。

奈何他即将参加科考,王家二房、四房开春后又都要嫁女,加之王家老太太久病初愈,几厢合计下来,须得大办一场,家里头喜喜乐乐地迎新春。

闻昭到时,王徴和王姝在府外等着,姐弟二人不知说了什么,正笑得乐不可支的。

王姝视线对着巷口,看到闻昭下了马车往过来走,肘击了王徴一下子,示意他看过去。

几人碰面后,各自寒暄几句便一同往里面走。闻昭还提心吊胆着,就怕王姝提起那天她半道不见了的事情。

这时,王姝忽地拉过闻昭的胳膊,左看看右看看。闻昭心底打鼓,强装镇定地问她:“看什么呢?”

王姝皱皱眉松开她,解释道:“那天迟迟不见你二人归,后来只等到了王徴,他说你身子不舒服早早回去了,我瞧瞧如今可好全了没。”

闻昭心下一滞,快速地看向王徴,后者微微抬唇,面上带着说谎后被当事人知晓的不自在。

她松了一口气,朝他感激地笑了一下,王徴却生生错开了眼。

闻昭心下疑惑。

王姝在一旁“啧”了一声,狡黠地看闻昭几眼,视线又落在王徴身上,语气夸张:“我可还在此处呢,你二人就眉来眼去的。”

闻昭一把捂住她的嘴巴:“你别乱讲。”

王姝唔唔几声,视线求助似地递给王徴,后者笑了一声,“好了,走吧,大家都等着我们。”

王姝求饶,掰了掰闻昭的手,闻昭顺势松开她,两人都理了理衣裳,连忙跟上王徴的步伐。

到王徴给她们准备的亭子时,闻昭发现还真是就差她一个了,其他几人早就在那儿煮茶了。

她一到,翟笛便抬手招呼她过去。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都问她那日发生了什么。

闻昭便顺着王徴编织的谎话说了一遍,众人关切她几句,便拉着他们三人入了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