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他不太对劲(22)
闻昭仰着脸,疑惑道:“不先回裴家,是不是……是不是有些于理不合?”
“不会,侯府如今没有人,既然二舅母他们来接了,不先去外祖家的话,就怕外祖母生气。”他靠在车壁上,补充说,“外祖母年事已高,能多待着日子便多待些,无碍。”
闻昭微微颔首,并未多问其他的事。
两刻钟后,到了袁家。
一行人进门先去了老太太的院里。
府里下人多,却个个都静悄悄的做事儿,便是有响动也极小。
遥遥见几人近了,老太太门外伺候的女使打起帘子:“二大娘子与表公子他们回来了。”
屋里头的老夫人搁下参汤:“可算是来了。”
进门后行礼,裴清川喊了声外祖母,又看向闻昭,朝她微微点头,这才牵过她的手,走到老太太面前向她说明闻昭身份。
老太太笑着说:“你二舅母已派人给我说了,既是老侯爷定下的事,自是好事。好孩子,这一路舟车劳顿,定是累了,赶紧坐下歇歇。”
闻昭行了一礼:“多谢老夫人。”
几人坐着说话,乔氏便吩咐女使去打扫出来个院子,以便闻昭住。
没坐多久,便各自散了去歇息。
裴清川将闻昭送去院子后,便去了宫里一趟,再回来时天已经黑了。
这时袁家二爷也下值回了府中,裴清川过去行礼,便借此机会将婚事仔细说与他们听。
等他回去了。
乔氏倒了杯温酒给袁二爷,说:“老侯爷是为着恩情定了这门亲,可依我们清川的身份,相貌,合该有更好的女子与他结亲。这闻家小娘子,虽身世清白,也生的一副好容貌,说话行礼也挑不出错,只是这家世还是差了些。”
袁二爷接过酒盏一饮而尽,颇有些不解的看她:“你说你打几年前就想着给他说一门亲,如今既然有了这天定的姻缘,你倒愁起这些来了。”
“我怎能不愁,清川幼时在我膝下长大,我也是拿他当做自己亲生的孩子的,自然是想着给他挑一门顶顶好的亲事。”
袁二爷笑着躺回榻上:“你少操点心吧,我瞧清川心里头也愿意,就这么着吧。儿孙自有儿孙福,他有分寸的,你就依着他行事,日后待闻家小娘子亲切些便是了。”
乔氏不悦的踢了他一脚:“我也就同你说说,你倒是给我当起了先生。”
袁二爷笑着讨饶。
第 13 章
翌日,裴清川一早便去寿康院请安。
没坐一会儿,他便说今日要回了侯府去。
四姑娘诧异:“表哥你们怎么不多待几日?”
乔氏也殷殷看向他。
裴清川解释说:“尚有些事务未处理完,东西多归拢在侯府,回去更方便些。”
乔氏说应是将公务放在首位,又问:“那闻姑娘可要回去?府里有你四妹妹在,过些日子等你二表嫂回来了,几个人年纪相似,好歹是能玩在一起的。”
袁令仪点头:“正巧近日我闲的发闷。”
裴清川却说不了,“我回了侯府,若是将她留在侯府,只怕她不自在。”
乔氏倒也没再多说,“那日后你们二人可常来府里,多走动走动,让令仪与她在一块儿玩着,也不至于在侯府太过寂寞。”
老夫人也这般说,“天气暖和了,让她与令仪去晒晒太阳,打打马球,去京郊踏青也是好事。”
裴清川一一应下,再坐了一会儿,便去找闻昭,两人辞别老夫人、乔氏等人,便退了出去。
看着他二人的背影渐远,老夫人才慢慢收回视线,笑着对乔氏说:“清川倒是会做事的,就怕闻家小娘子在我们府里不自在。”
乔氏点头:“媳妇儿也是过了半晌才想明白的,清川过几日去上朝了,小娘子又人生地不熟的,他有所担心也难免。”
……
直到坐上马车,闻昭思量许久才问他:“就这么回去了?”
裴清川挑挑眉:“你是自个儿待着舒坦,还是同我二舅母、四妹妹一起舒坦?”
闻昭敛眉,晓得他说的对,旁人再好,可如今她都不熟。
知道他是为着自己,心里也难免触动。
回到侯府时,已近中午。
两人用了膳后裴清川便带她去院里。
闻昭的院子安置在他隔壁,一是这院子去年才修缮过,简单收拾一番便能住进去;二则,离得近了,若有个什么意外,他好赶过去。
此前两回刺杀,裴清川不得不严加防范。
给院里的管事妈妈交代了一番,裴清川没一会儿便离开了。
管事妈妈姓尹,得知闻昭是未来的大娘子,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势必要在她面前好好表现。
吩咐人干活时声音也更洪亮了些,她带着闻昭到了屋里,指着身后的两个女使,说:“小娘子,这两个是奴手底是最机灵,麻利的,就让她二人伺候您。”
闻昭说好,“有劳妈妈费心了。”
尹妈妈面上更喜:“应该的,那娘子歇晌,奴去外面忙了。”
又打发走两个女使,说她歇晌不须这么多人伺候,等人出了门,闻昭肩膀稍有些塌,沉沉的出了口气。
梅香替她捏捏肩膀:“小娘子何故叹气?”
闻昭扭头看她一眼,低声说:“这才两日,我就有些想回去了,这富贵之地,我待不住。”
再如何沉得住气,胆子大,她也不过才十六岁。之前十多年不曾出过云安县,头一回出远门,便是来到了京城,心里头没丁点儿忐忑又怎么可能。
她闷闷道:“早先便知世家大族规矩多,昨日只是在小侯爷外家待了一日,多数还是在屋里,已经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做规矩,如今到了侯府,方才进来时,见着那么多人向小侯爷行礼,又是不同与袁府的严肃,实在是有些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