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鸦糖(8)

许厌看向他,忽然微笑起来,只是漆黑的眼底并没有笑意,反而丝丝冒着凉气:“好笑吗?”

他带着凉意的视线扫向四周,正偷偷看热闹的同学们顿时都把视线移开假装做自己的事。

“咳咳......”张仕林一缩脖子,努力憋住笑,但眼睛还是好奇的看向姜糖。

这位新同学看起来好像是天然呆?

他怎么觉得以后要有好戏看了?

许厌收回视线,最后黑眸没什么情绪的扫了一眼自己的“新同桌”,下一秒,下课铃声响起,他收起手机,起身走了出去。

许厌一走,周围的同学立刻都围了过来。

他们还没来得及跟这位新同学说话呢,现在总算抓住机会了,于是一窝蜂涌上来,七嘴八舌的抛出一堆问题。

“姜糖,你真的是从海市转过来的啊?”

“我听说你们家给学校捐了好几百万是不是真的啊?”

“你怎么会从海市转到我们这种小城市来啊?”

“老孟说你成绩很好,你怎么不进重点班啊?”

姜糖坐在座位上,几乎被他们包围了,她微微抬起头,看着面前这一张张兴奋又热情的陌生同学的面孔,一时不知道该先回答谁的问题。

张仕林看着被一群男同学包围在座位上,看起来“弱小可怜又无助”的新同学,莫名激发出了保护欲,站起来主持大局:“哎哎哎!你们能不能一个个的问啊?人家连话都说不了,你们这七嘴八舌的,人家怎么回答。”

同学们才反应过来。

他们差点忘了,这位新同学说不了话,是个哑巴。

·

不远处,几个女孩子坐在一起,并没有去凑这个热闹,却也关注着这边。

“嘁,不就是从海市来的嘛,有什么了不起的,看项飞宇他们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刘雪丽看着那群围着姜糖问东问西的男生们,忍不住吐槽起来。

于淼淼倒是不在意,趴在课桌上懒洋洋的撑着下巴说:“哪有哦,明明就是看新同学长得漂亮。不过从海市来的女孩子好像跟我们是不大一样哎,皮肤好白哦,跟没晒过太阳一样。”

云城的夏天很漫长,很容易晒黑,她们这个年纪的女孩子也没有太强烈的防晒意识,平时在学校里都很少见像姜糖这样皮肤那么白的女孩子,更别说那群连中午都要去篮球场打球一个晒得比一个黑的男生了。

姜糖坐在他们中间,被衬托的好像在发光一样。

刘雪丽不服气:“她很白吗?舟舟也白啊。”

正举着小镜子整理自己新发型的曲舟舟无语地瞥了她一眼:“你无不无聊?”

她顶着一头男孩子似的齐耳短发,上学期她还是一头黑长直,暑假的时候跟家里吵架,跑去染了一头绿颜色的头发,因为学校不允许染发,所以开学之后又去染黑了,结果一通折腾下来,一头原本茂盛又柔顺的头发变得像枯草一样。

前两天干脆自己在宿舍按照网上找到的教程剪了个狼尾。

然而她技术有限,狼尾头被剪的跟狗啃似的,为了挽救又开始修修剪剪的,越剪越短,最后变成了现在的齐耳短发。

她皮肤白,五官精致漂亮,眉眼间却带着一股英气,长发的时候还看不出,剪了短发反而把这股英气衬托出来了,多了几分清爽的少年感。

曲舟舟的皮肤的确是白,只不过她的白是冷白,看着没什么血色。

而姜糖的白却多了几分莹润温软。

她扭头往那边瞥了一眼,心里对这个新来的转学生也有几分好奇,但也不想去凑那个热闹,所以只是看了一眼就把视线收了回来。

·

许厌踩着上课铃声回来。

回来的时候就看见张仕林扭着脑袋在跟姜糖说话,俨然是一副已经熟悉了的样子,瞄到他回来,立刻闭上嘴,坐好了。

那个转学生跟着转头看了过来,看见他,就对他笑了笑。

许厌错开视线,面无表情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这一节是英语课。

许厌昨晚接了个单子,在网吧熬了个通宵,上课不到十分钟,他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半睡半醒间,忽然感觉有东西一直在戳他的手臂。

他烦躁地睁开眼,扭头看过去,一个“熟悉”的本子从邻桌挪到他的眼皮底下,他皱着眉头,垂眸看去,等看清纸上的字,他额角的青筋不受控制地跳动了一下。

本子上写着四个字——

【认真听讲。】

他压着火抬眸。

只见他的新同桌正襟危坐,目不转睛地盯着讲台,正在“认真听讲”,一副标准好学生的讨厌嘴脸。

他懒得搭理,又趴了下去。

然而下一秒,那根手指又开始戳他的手臂。

他没动弹,试图忽略。

然而那根手指却锲而不舍地一下一下戳着他的手臂。

让他根本睡不了。

他猛地抬起头来,蓬乱的刘海下漆黑的眼眸里阴云密布,嘴角也阴沉的抿着。

而始作俑者却还是一脸“专注”地盯着黑板,还是那根戳他地手指,在本子上“认真听讲”四个字上点了点。

许厌盯了她两秒,骨节分明的修长手指抓住了姜糖的本子,骤然一抽,然后在姜糖诧异望来的视线中,面无表情的把本子往后抛去——

本子哗啦一声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然后精准无比的掉进了角落里地垃圾桶里。

纸页发出的声音在教室里十分清晰刺耳。

同学们齐齐转头看了过来。

讲台上原本正在黑板上写题的英语老师转过身来,顺着同学们的视线看去,视线很快锁定了坐在教室后排靠窗位置,他皱起眉,推了推镜片,冷淡的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厌恶:“许厌,你要是不想听课就出去,不要影响别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