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127)
“礼部每年给云城的童子试人数,也就十来个吧,不是每家私塾都有资格推举,丰景能得了这个机会,就已经是个佼佼者了,将来必有出息。”
想当年,张秀才读书时,每门都在私塾排得上头名,本来也想参加这个神童科考。
只可惜他念的私塾太一般,压根就没有推举学子的资格,才落下几分遗憾。
冯氏不免庆幸,得亏自己当初舍得银子,又有糯宝劝动了丰景,这才让老四进了韦氏书院念书。
不然就算丰景再争气,若是去的私塾不佳,也难得这般好的机会。
张秀才是参加过乡试和会试的,冯氏便顺道跟他打听,参加科考家里都要准备些啥。
而丰景能去童子试的消息,也很快就在大柳村传开了。
姜家人嘴巴严,怕给到丰景压力,除了张秀才外,倒是没再跟旁人主动提起过。
不过韦氏书院的学子众多,有几个还是周围村子的,难免会跟家里学话。
得知大柳村有个孩子,能够有这福运,其他村羡慕得很,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就传到了大柳村。
福善堂的老人们,早就把姜家人也视为自己家人,得知此事,都颇为与荣有焉。
一个个直夸姜家厉害,能出个读书苗子。
吴大夫下棋时,把那棋盘敲得邦邦响,直骄傲道:“丰景那孩子,长得就比寻常孩子出挑,更要紧的是啥?他是糯宝的四哥啊!咱糯宝的哥哥,那能差得了吗,活该他有出息!”
李引儿也为姜家高兴,回家时走路都一蹦一跳,只是怕娘不平衡,到家后她可不敢多说。
不过这事儿传了有大半日,李文才正好休沐在家,出门抱柴时,还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了。
他握着柴筐的手指缩紧,小脸上露出羡慕。
“童子试……”李文才垂下头喃喃。
他多么也想跟丰景一样,能有这般好机会。
若能中试,便不用再苦哈哈地熬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般,去等那三年一次的科举了。
李婶子眼红得受不了,在院子里就蹦跶起来:“我家文才可是全村最会读书的孩子,他都没选上,姜家那小子凭啥能?”
“还什么神童呢?他才读了多久私塾?我儿子可是三岁就会背诗百首,还是村里第一个在城里念书的,不比那小子强多了,我看那书院就是眼瞎,乱选!”李婶子骂声中带着哭腔。
第106章 闯进大柳村
毕竟,她向来把李文才,视作宰相根苗,是她将来跟着享福的指望。
哪里忍得了,小小一个大柳村,就出了个能盖过她儿子一头的人?
更别说,那人还是自己最憎厌的,冯氏的儿子!
正好这时,刘婆子和杨二媳妇要去上工,路过李家门口,二人不由相视一笑。
“那李婶子山楂又吃多了,看给她酸的。”
“人家童子试要选的是神童,三岁会背诗算得了啥,私塾里可不缺会死读书的孩子!”
这话像是一记狠拳,打在了李婶子的心窝上。
她忍不了儿子矮人一头,这便要进城,去找私塾问明白。
“不行,这事可不能这么算了,姜家那小子才念了多久的书,他都能考,凭啥文才你不能?”李婶子急得鞋子都穿反了。
她嘴里不停嘟囔:“得让私塾给咱个交代,实在不行,就把你俩放在一起,考考谁更会背文章,谁强就让谁去,咋说也得让姜家小子把这机会吐出来!”
眼看娘真要去闹,李文才无奈揉眉:“娘,您什么都不懂,就别跟着掺和了,我俩都不在一个私塾……他们私塾的推举名额,怎么比也不可能落到我头上啊……”
李婶子就是个乡下蠢妇,哪里知道这其中规矩。
她拧着眉毛,啐道:“呸,啥破规矩,咋还分念的是哪家私塾,净乱整。”
不过她倒也不打算偃旗息鼓。
反而露出一脸无知横色:“那也不打紧,反正娘得去问问你们书院,为啥咱村别人能去考神童,你们书院却不给你弄去,大不了娘就跟他们闹一场,不能让你吃这个亏!”
李文才正要入口的凉水,吓得忙吐了出来。
“娘,你可别乱来啊。”他想要去拦住李婶子。
可是等跑出来时,李婶子早就不在院里,自家毛驴也被骑走,看来是朝着城里去了……
……
傍晚,红霞洒满天空。
天气微微闷热,像是一口吐不出的痰,憋得大伙不舒服。
小糯宝补好了觉觉,正在院子里调皮,不是趴在姜丰年身上骑大马,就是被姜丰虎抓着两只胳膊,“荡秋千”,玩得好不快活。
冯氏坐在门口,拿痒痒挠抓着后背,“这天儿真邪门,咋热得不大正常。”
不过在听糯宝咯咯几声后,她心头的躁闷就消退了大半,仿佛闺女的笑声有治愈力,一听就浑身舒畅。
冯氏笑地眯起眼睛,起身要来抱抱闺女,正好就看见姜丰虎都揪着闺女小手,都快给她荡到头顶上了。
“老二,摔到我闺女咋办,我是不是该给你紧紧皮了!”冯氏这就瞪起眼睛,到处找笤帚。
姜丰虎赶紧给妹妹放下:“娘,你别骂我啊,明明是大哥起的头。”
小糯宝累得气喘吁吁,朝着娘的怀里就扑了过来。
“娘,糯宝嘴巴渴了。”她委屈地指指嘴,生怕娘再念叨下去。
不然吓着了二哥,下回他就不敢再带自己这么玩了啊。
冯氏就听闺女使唤,这就进屋去倒水,再出来时,脸上全是温柔笑意。
姜丰虎委屈地瘪着大嘴,他开始有些怀疑,自己在家里是多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