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194)
她咯咯地笑了两声,这就骑回了被子上,懒洋洋地往炕上一趴,重新找“周公”去了。
下午,冯氏和俩儿媳,包了两大锅婆婆丁猪油渣饺子,又在家调好了蒜酱,给福善堂那边送去一锅。
顺便又盛出两盘,给锦娘和引儿送了去。
回来时,冯氏去了趟工地,眼下各屋大炕都盘完了,就差些泥瓦活了。
正好村长家外甥是个瓦工,冯氏就把这活计包给了他,工钱给得也不低。
村长记下这人情,傍晚就让他外甥,蒸了二斤猪头肉包子,再把自家酿的两坛桂花蜜,给姜家送去做谢。
晚风顺着窗缝一吹,吹得那猪头肉的香味,满屋乱窜。
外面裹着包子的菏叶纸,早就油沁沁的,任谁看了都要食欲大增。
小糯宝快被香迷糊了,小嘴哇哇分泌口水,连咽了几口,嘴边还是湿哒哒的,像是要发洪水了似的。
冯氏他们也有些犯馋,这就打开菏叶纸,让姜丰泽把包子分一分。
姜丰泽看了眼妹妹,很是“公允”,先拿了个放进糯宝碗里:“咱们一人一个吧。”
然后便看他整起活来,胳膊直朝妹妹那边拐。
“妹妹一个,娘一个……”
“妹妹一个,大哥一个……”
“妹妹一个,大嫂一个……”
全家:“……”
一圈下来,小糯宝巴掌大小的碗里,强行塞了七八个大肉包。
上面堆得像是要起高楼,小糯宝伸着小胖手一碰,最上面的几个大包子,便骨碌碌地要往桌子上掉。
其他人看着碗中“独苗”,都忍俊不禁地直啧啧。
这也叫一人一个?这老三的偏心眼,都快溢出来了啊!
小糯宝被逗得花枝乱颤,笑得脸蛋肉都挤在一起,黏黏糊糊的,直往三哥哥怀里拱。
不过小家伙倒也不贪心。
在小手各抓了一个,把腮帮子塞得溜圆后,便把碗里剩下的,直往冯氏他们碗里丢。
“娘再吃一个!”
“大锅大嫂也吃~”
“萧锅锅吃呀~”
小糯宝抓着油乎乎的包子,身子探过大半张桌子,软萌地递了个遍,就差喂进他们嘴里了。
只是她越是这般贴心,冯氏他们便越舍不得多吃,一人一个香香嘴巴,相视一笑后,就足够了。
余下的,冯氏都给收进碗柜,第二天热了给糯宝做早饭,吃得小家伙直撑肚皮。
……
入了夏,庄稼地翻滚着微微热浪,乡下人也仿佛多上了一圈的发条,做起事来格外麻利。
乡亲们总是扛着锄头,从日出忙到日落,看着越发茁壮的庄稼苗,心里只觉舒坦,从不喊累。
冯氏带着姜丰年,几乎整日去盯着工地那边,至于田间的活计,就交给姜丰虎忙活。
姜丰泽在家陪着妹妹,砍柴热饭喂鸡鸭,若是得了空闲,便和萧兰衣练练身手。
这俩人虽差了两三岁,但脾气倒是对味,经常摔得一身泥巴,非得分出个胜负才可作罢。
小糯宝背着小手,在院里哒哒走来走去,笑开了肉脸蛋,为他俩做个判官。
只是萧兰衣输多赢少。
偶尔遇到打不动时,也会耍个赖,踹上姜丰泽两脚,抱起小糯宝就跑,任凭姜丰泽在后面嗷嗷撵。
小糯宝时常被他俩逗得嘎嘎乐。
这般欢乐日子,倒也是她最爱的,热闹又不失童趣!
而姜丰苗就不一样了。
趁着娘和大哥在忙,家里没啥大人可看着他,这小子像是花果山的野猴子,没了大王坐镇就直往外跑。
这天上午休沐,丰苗和学堂小子们一起,非要去钻村口狗窝,看人家大黄生崽子。
结果大黄呲牙咧嘴,嗷的一口,就啃在了丰苗的后腚上!
第160章 大师要来
“啊!!”
几个乡亲聚在树下拉呱。
突然听到嗷嗷喊叫,还未反应过来,就看见几个小子正撒丫子,吓得直往这边跑。
“大黄咬人啦!”
“姜家小子腚上被来了一口。”
“村长家小子去救他,也挨咬了!”
闻声,大伙哪里顾得上闲唠,赶紧跑过去救人。
姜丰苗和旺福已经挣脱了大黄,这会儿正一个捂屁股,一个捂手,都趴在地上直嗷嗷哭。
冯氏闻声赶到时,就见姜丰苗裤子都被咬开了,上面血糊呲拉的,疼得这小子浑身直颤抖。
她虽想责骂,但又心疼得紧,只好先摸他脑袋安抚。
“这几个皮小子,我看就是欠揍。”村长气呼呼过来,拿着烟锅子要朝旺福头上比划:“没事招惹大黄干啥,大黄要是不咬人,能谁家都不要它,把它丢在村口?”
只是这烟锅子抖了两下,最终还是没舍得拍在旺福头上,村长叹了口气,就只往墙上磕磕烟灰便罢。
俩孩子知道惹祸,谁也不敢说委屈。
丰苗疼得说不出话,抱着冯氏腰不撒手。
旺福蔫头耷脑,直抹眼睛:“呜呜,我们再也不敢了,姥爷,我手疼~”
大人们听得心都揪起来了,顾不上再责怪,先把这俩小子,送去福善堂找吴大夫。
吴大夫查看一番,拿明火烧烫了针,又找出羊肠线来:“不碍事,咬得也不算深,就是皮肉得受些苦了,等我给他们缝合上,回家养几天就好。”
“不过记得忌口,别吃发物。”
吴大夫缝起针来,手上跟翻花似的,看得大伙那是眼花缭乱。
俩孩子也没遭多少罪,很快就熬完了这场缝合。
待忙活完了,吴大夫又无奈打趣:“我说丰苗啊,你这成天不是被鹅叨,就是被狗咬的,吴爷爷得在你身上搭多少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