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243)
穆亦寒需要真正的志士,便摒弃了萧、穆两家的前嫌,不仅肯重启辽东营,同时,这次还判处了府城知府、通判等人流放之罪。
府兵也全部换血,由黑甲军中的翘楚,代为统领。
至于辽东营,国师已决定让他们,不受限于府衙,负责独立驻扎北地。
而府城已有府兵部看守,辽东营便被重新换地,最后决定就安排在云城,和府兵分散开来,更为稳妥。
至于这新营地的选择,便由姜丰泽来定,只要不出了云城就好。
兵营驻扎,最好是能在偏处和高处,既不打扰百姓,又能俯瞰全城的。
姜丰泽和萧兰衣商量后,想起先前那个东砬子山,自打出事之后,此处就再无百姓居住。
那里早年间,就曾有戌兵驻守过,是个设营的好住所,况且离大柳村又近,如此便不用和家人分居两地了。
定下新营地后,旧部们纷纷前来,自己动手做营帐、修房屋,个个都干劲十足。
姜丰泽连着忙了几天,待把大伙都安顿下,可算是能歇口气了,冯氏这也打算张罗,摆席宴请乡亲们的事了。
这天清晨,刚下过小雨,出了太阳后,天儿难得不燥不热。
冯氏看着院子里,闺女半夜丢出来的母猪、狍子、还有山鸡和鱼虾,不由会心一笑。
她又去了地窖里,拿出些波斯萝卜,和两筐土豆、白菜、榛蘑啥的。
“得了封赏有几日了,乡亲们可都得等着吃这顿席呢,再把你辽东营的兄弟们,一块请来,大伙一起热闹热闹。”冯氏一边忙活着起锅烧油,一边笑着拍拍儿子。
第199章 他竟然没死
姜丰泽连声应下。
这就带上刚换好新衣,正在照着水盆的萧兰衣去了。
乡亲们早知今日姜家宴请,早起干了俩时辰农活,就忙回家放好农具,洗了手、脸,喜气洋洋地过来贺喜了。
张罗全村饭食,哪里是能轻松的。
大伙来的也巧,这会儿姜家已经处理好鱼虾、送了野猪见阎王,还出了两大盆炸货。
就差那狍子没收拾了。
几个年轻汉子这就上前,去帮姜家兄弟宰傻狍子,妇人们也撸起袖子,和冯氏一起灌血肠、洗猪皮。
众人看着这丰盛肉食,便知晌午能够开顿大荤,一个个不由眉开眼笑,提前往下咽着口水。
“姜家大嫂,你家这猪可真肥啊,能有三百多斤吧。”
“猪还是肥的好吃,那肉才香啊。”
“我家那口子就爱吃血肠,今个儿可算能解解馋了!”
“这猪皮可真大一张,咱快些给洗出来,还来得及熬成猪皮冻。”
妇人们说说笑笑,满手油光。
冯氏知那皮冻熬得慢,早就空出一口大锅,让孙春雪生火烧水等着,洗好了就把猪皮往锅里下。
而此时汉子们那边,也已经在后院,甩开膀子忙活开了。
两张长条木凳,并排靠在一起,可怜的狍子被固定上去,绑住四肢,刚刚一命呜呼。
村长咂巴着嘴道:“傻狍子肉是最鲜的。”
老张头也咽咽唾沫:“我都十多年没在村里见过狍子了,今个儿可算能吃一回。”
老李头却有些心疼:“丰年啊,你家难得弄只这稀罕物,咋也不说自己留着吃啊,用来请我们干啥,吃不了的做成腊干,都够糯宝吃俩三月了。”
姜丰年知道李叔是疼糯宝,但这老头子哪里知道,这些野味糯宝有的是,那孩子可不缺嘴呢。
他不能明说,只能暗自偷笑:“李叔你们就尽管吃吧,这狍子肉再好,也比不上咱们大伙的情谊啊,糯宝不抠,有了好东西,也想跟大伙一块尝呢。”
一听这话,老李头他们都可暖心窝子。
话虽是丰年说的,但他们却把好都记在糯宝头上,一个个鼓着巴掌,可劲夸这小心肝。
吃席用不了整头猪,有个小半只便够了。
余下的猪肉、棒骨、下水啥的,加一起能有一百多斤,冯氏就都分给了乡亲,每家少说能得一条肉。
她又挑出些狍子肉,再挨家分个一斤,好让各家没来的人,也能跟着沾沾油水。
拿到油光光的鲜肉,妇人们都高兴极了。
一个个忙送回家放好,留着晚上给孩子开小灶,或是做成腊肉慢慢吃。
而另一边,姜丰泽和萧兰衣也从东砬子山,把营兵们喊来了。
想着今日人多,又是为了他俩庆贺,萧兰衣就要顺道进趟城,买些点心、凉菜啥的,也能给席面出一份力。
二人一路采买,又在城里的卖冰郎那里停下,花了二十文钱,拿下了两大块冰。
“夏天热着,现下可流行吃冰酥酪了,拿冰镇住奶酥酪,再洒些果脯、坚果啥的,糯宝肯定爱吃。”萧兰衣脑补出糯宝馋巴巴的小样,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
姜丰泽嘴上勾起,也正要点头。
不过这时,一旁铁匠铺有个人影闪过,却让他有些愣神。
“那是……”姜丰泽眉间一皱!
本还要再细看两眼,只是那人影已经进去了,姜丰泽不由摇头,觉得自己定是看错了。
“只是长得像罢了,肯定不是他。”姜丰泽暗自嘀咕,脸色有些不快。
很快,他们一行便回到了大柳村。
营兵们虽有两百多人,不过也不好意思都来,怕太给姜家添麻烦。
跟过来的,只有三十余人,约定好了,若是下次再有席面,余下的人再轮流去。
待众人一一落座,姜家的院子里便人声鼎沸,热闹极了。
今日满桌都是荤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