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29)
她打断儿子道:“你心疼他们又能咋的,难不成你去让他们把粮食还回去,看他们是能听你的,还是把你给打出去。”
姜丰虎一听不吭声了。
冯氏又摇头道:“那年,他们全村一起包庇,那个糟蹋瑛姑的畜生,想来真有大祸临头那日,也是全村的报应。横竖咱们也为他们做不了什么,且看各自造化吧。”
听到瑛姑,除了嫁到姜家才三年的李七巧外,其他人都知道此事,不自由地寒了目光。
是啊。
哪怕是为了瑛姑。
这场灾祸,也是东砬子山应得的。
在听说了东砬子山分粮后,大柳村难免有人羡慕。
毕竟这本应该是他们村的好事,总有种被捡漏的感觉,何况不用他们做啥就能白得粮食,谁家有钱烧的,会嫌粮食多啊。
村长在听到风言风语后,生怕有人会因此埋怨小糯宝,于是立马放出话来。
“谁家要是有啥不满的,想在背后嘀咕,就来找我老头子当面说!”
“要是让我听见谁在背后嚼舌根,小心我跟他翻脸!”
村长的威望在大柳村没得说。
他一发话,自是没人再敢非议。
只是住在对门的李婶子受不了了。
她刚从姜老太太那里串门回来,听到人家帮外甥,捡了大柳村的漏,心里不平衡得很。
正好回来时又碰见冯氏,李婶子白了冯氏一眼。
嘴里嘟囔道:“寡妇捡个丫头养,真是晦气到一对去了,好好的银子,竟被你们给搅和没了。”
第26章 敢骂我闺女
冯氏扔下捡柴的箩筐,目光冷冷一斜,就扫了过去。
“老李家的,你骂我闺女?”
李婶子没想到被冯氏听见了。
她看了眼人高马大的冯氏,腿肚子一软,汗就下来了。
“你、你那耳朵塞驴毛啦,谁……谁骂你了……全天下就你一个寡妇啊?”李婶子嗓子眼直发紧。
冯氏冷脸哼笑。
呦呦呦,这还敢做不敢认呢。
上回这婆娘趁着没大人在身边,掐了她闺女一把,她还没去算账呢。
现在又被她逮着,哪能这么算了!
于是冯氏也不废话,袖子一撸,冲过去抬手就是一个大嘴巴子!
李婶子的大脸蛋差点被扇歪。
“那你倒是说说,你方才骂的是谁家寡妇,又是谁家闺女,你要是能说出个名字来,我今儿就饶了你!”冯氏瞪着眼睛,薅住李婶的头发就开骂。
李婶子长得还没个土豆高,一时挣脱不得,疼得眼泪都快甩下来了。
冯氏又朝她大腚狠踹了脚:“你成天一口一个寡妇,我问你,寡妇咋啦?寡妇也是靠自己双手干活,养活全家!哪像你,守着个整天只知寻花问柳的汉子,被他染了一身病,还得在家里守活寡,呸,我看你过得还不如寡妇呢!”
被戳中了痛处,李婶子咧着嘴巴,要哭不哭的。
眼泪已经淌了一心窝子。
正好这时,村长闺女杨田梅,带着几个妇人路过,李婶子见来人了,赶紧抹抹眼睛,连跑带颠地朝家跑。
跟她打了招呼她也不应,杨田梅不由愣了下,问冯氏:“李婶子可是出了啥事?咋走得这么急。”
冯氏抱起双臂,故意道“没啥,她染了花柳病,急着进城去看呢。”
“啥?李婶子被她汉子传了那病?”妇人们顿时惊了。
“臭汉子害人啊,我说呢,这两天看她总往城里跑,原来是治病去了。”
“前天我还去她家跟她学腌鸭蛋呢,我不能也染上吧。”
这事儿很快就在村里传了个遍。
李婶子听说后,气得一口气没上来,趴在炕上嗷嗷哭,差点哭得背过气去。
她进城是为了给儿子找私塾!
不是去治病!!
听够了风言风语,李婶子的儿子李文才也脸上无光,他忍不住质问他娘,到底有没有这回事。
“呜呜,儿啊,那冯氏人穷嘴还贱,你咋能信他,娘送你去一年二两的私塾,定是她家去不起,嫉妒咱家才到处胡咧咧的。”李婶子捂着脸哭。
李文才低头生了会闷气。
最后只憋出一句:“行了,别哭了,等我爹以后再从城里回来,你别跟他睡一个被窝了……”
……
这两日云城的大小私塾开始招生,村里条件好的人家,有不少都进城相看。
冯氏去城里逛了一圈后,就给儿子报了最贵的私塾,一年要五两的束脩。
李婶子带李文才碰巧撞见。
看着冯氏一下子就掏出五两,只为给儿子念书,李婶子惊得眼珠子瞪老大,却酸得说不出话。
李文才默默甩开了李婶子的手。
他就知道,娘总是骗他……
回去的路上,冯氏心里欢喜,她是给丰景报的私塾。
毕竟丰景今年七岁了,正是可以读书识字的年岁。
放在以往,冯氏还没有条件送儿子去念书,如今却不同了,她知道念书的重要性,只要有钱就要供儿子读。
云城的大小私塾有七八家。
区别不仅在于束脩的多少,还有教书夫子的本事。
那小私塾束脩一年不过一两,可请来的夫子,不是混日子的书油子,就是些不得志的年轻人。
而好的私塾,成材率虽高,但束脩也要五两银子一年。
回家后,冯氏正要告诉姜家里,她已经在城里最贵的私塾,给老四报上了名字。
这时小糯宝就一个骨碌爬过来,奶声急道:“凉,好的,四锅锅要读,就读那最好的,不要心疼银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