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301)
柳氏心疼得要不行,眼泪唰地下就窜出来了。
“我的闺女啊,都怀四个月了,你身上疼不疼,快让娘抱抱。”
王大喜却是大松了口气,“弄掉了好啊,趁着还没人知道!不然你一个没嫁人的大姑娘,有个不明不白的孩子,得让咱家被多少人戳脊梁骨。”
王小莲虚弱喘气,其实心里也是这般想的。
没了正好,横竖孩子爹又不认,没名没分,她也懒得去养。
乡亲们此番下手重了,却帮她省了副滑胎药钱……就是这肚子,疼得有些厉害,让她每说半句话,都要顿上一顿。
虽说孩子没了,不是坏事,可想起今日受的打骂,以及那吃生肉的侮辱,王小莲还是记恨上了全村。
“爹,娘,咱村那些人,要我看,就是一窝畜生!为了口吃的,他们是一点不顾念以前的情分,简直连脸都不要了。”王小莲捂着肚子,脸色阴沉。
柳氏只顾心疼闺女,呜呜哭着,又踹了儿子狗蛋一脚:“愣着干啥,还不下地给你姐烧点热水,洗洗身子去!”
倒是王大喜摸着缺牙,漏着风应下这话。
“可不,那猪肉本就是萧老太给咱村里的,既是大伙一起的东西,咱就算多拿点又能咋,凭啥说咱是贼,还把人打成这样!”
王小莲强撑着眼皮,眼神像是淬了毒,“所以咱可不能这么算了,这个村既不让咱家好过,那咱也不能让他们太得意。”
“尤其是,那些平日里和姜家走得近乎的,还有今天对咱动手的,我可都把他们记下了,就等着吧。”王小莲恨恨道。
乡亲们哪知王家还生了仇意,日子过得照常,都忙活得很是起劲儿。
眼下,已是到了夏日里的尾巴,农家的琐碎活计,格外多了起来。
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着些许黄瓜、茄子、辣椒啥的,眼看着都吃不完,再不摘就要烂在秧上了。
大伙不舍得浪费,就挑了个大晴天,扫了自家院子,再铺上几块毡布,把那茄子辣椒都晒在上面。
茄子洗好切条,待晒至风干,便可长久储放,留做秋冬口粮了。
至于吃不了的黄瓜,拿来腌了,也是一绝。
黄瓜整条洗净,用白矾水焯过,再用盐和大蒜捣成泥拌匀,最后用熬好的酒、醋浸泡入罐子,便是北地的家常小菜,蒜瓜了。
若是密封得当,甚至还能吃到下雪天。
冬日里早上,坐在热乎的炕头上,切上一盘蒜瓜,再配上刚出锅热腾腾的稀饭,就胜得过无数山珍海味了。
冯氏爱吃这酸口小菜,于是便洗干净了几个坛子,叫来俩儿媳,坐在院子里,也做些蒜瓜。
动手间,冯氏念叨起来:“清早刘婆子给了我两袋子茄子干,田梅也送了不少过来。咱家除了丰泽,没人爱吃茄子,到时候就让他都带到军营,留着他们兄弟们炖菜吃吧。”
李七巧麻利地捣着蒜泥:“还有蒜瓜也是,咱多做些,给丰泽拿去,让他们早上拿去配小米粥吃。”
说罢,这婆媳俩,又念叨几句仙泉居的生意。
今晨刚发了工钱,客人们泡汤泉的时辰也安排好了。
眼下生意正是红火。
唯一让李七巧有点犯愁的,就是上午遇到两个常居的客人,向她提及了菜品吃腻了,不知能否出一出新。
仙泉居的手艺虽是没得挑,但是,毕竟是乡下,能做的菜品也就二三十样,短住吃着正好,里常住的难免想个新鲜。
李七巧正琢磨着,哪里能寻到些新菜式,让客人们换换口。
这时,门外的马车停下,打断了她们的话茬。
姜丰年刚一抱着丰苗下马车,这小子就兴高采烈的,喊着糯宝的名字,直奔着屋里跑去,顺便……还踩烂了两根黄瓜。
第246章 被蜂蛰了
冯氏眉毛一支棱,追了两步,直想拿起笤帚抽他。
可这小子捧着个羊皮袋子,乐得边跑边窜高,冯氏还没撵上,他就已经闪身躲进了屋里。
姜丰年站在后头看着,拴好马车便笑:“娘,老五拿他小金库攒的那点钱,刚在城里买了个新鲜玩意儿,急着给糯宝献宝呢,你就纵他一回吧。”
冯氏倒也不舍得真打,只是回回都要做个样子。
“看这皮猴乐的,不知买了些啥香的臭的,肯定是些玩乐的东西。”冯氏收拾了烂黄瓜,坐下后,又想起了正经事:“让你带他进城,是去给吴大夫买些药材回来的,你都弄齐全了没有?”
姜丰年从马车里,拿下两个大包袱:“放心吧娘,吴大夫一直在咱这福善堂住着,咱家有个急事,还是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的,他都不收诊金帮着看,这点小事我要是再办不好,那也太不像样子了。”
这话说的自是在理,冯氏也点点头,人家吴大夫待他们没得说。
姜家能为吴大夫做的不多,无非就是跑跑腿、帮着采买这种小事了。
这回要带的药材,一共花了五十八两银子,姜丰年本不想跟吴大夫要钱,又怕他定是不肯,便给抹了个零,只要了五十两就走。
吴大夫嘴上虽是没问,但心里却是门清,拍了拍他肩膀,拿了一纸包阿胶塞了过去。
“回家熬着喝吧,横竖也是拿你家那块驴皮熬的,就别跟我客气了。”吴大夫预判他要说啥,提前“堵”住了他嘴。
姜丰年只好收下,到家后,便找了个凉处放好,留着给冯氏她们妇人去用,然后就回东厢房歇下了。
他垫着枕头躺了会儿,忽又想起什么来,便翻身跟孙春雪嘀咕:“说来今个儿可有个怪事,上午,我和老五从药材馆出来时,遇到个缺了胳膊,还拿着个乞食碗的孩子,看着特别眼熟,就是想不起来像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