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334)
“领着兵营,就算娶了妻,怕也是耽误人家。”姜丰泽嘟哝着。
萧兰衣望着屋顶,莫名舒了口气,便没再多吭声了。
小糯宝摊手摊脚地躺着,听着听着,便渐渐入了梦乡。
才一天的工夫,新封了两个关外侯一事,便在城里传开了。
衙门特贴了好多告示,巴不得全城,都跟着与有荣焉。
翌日下午,田知县就满脸堆笑,带着衙差亲自前来道喜。
城里的秦不同、杨老板也都带上些薄礼,赶来大柳村,要为姜家人庆贺。
而正所谓好事成双,两日后,大柳村也便迎来了,一年一度最要紧的秋收!
因为全城告示,姜家和村子可是都出了名,就连那粮贩子也不敢压价,生怕得罪了新封的贵人。
定品、过磅、给价,那叫一个公道。
张范建这些村长知道了,都乐颠颠地跑来,带着他们的粮食一起卖!
看着村里到处飘着粮香,乡亲们都是眉开眼笑,小糯宝也忍不住笑嘻嘻,背着小手,在人堆里蹦来跳去。
热热闹闹,团结和乐,农户们的日子就该这样过。
其他村子跟着沾了光,心里好生感激,回去都念着大柳村的好。
只是前来卖粮的村子里,唯独少了张熟面孔,那便是西山村。
眼下,西山村的村民正发愁,谁都不敢去大柳村蹭好处。
“那天姜家在咱村得了不痛快,咱们还咋去卖粮,反正我是张不开那个嘴。”西山村村长坐着皱眉。
“人家现在都是关外侯了,李家那个不知轻重的婆娘,当时竟还骂人是贪功名,一旦这仇真结下了,只怕咱村都要跟着受连累。”另一个村民气道。
而这会子,最害怕的莫过于李老爹一家了。
蔡氏彻底傻了眼,那日她只当姜家老三要完,一时上头才口无遮拦。
“要是早知他能大胜回来,那就算让我把嘴巴缝上,我也不敢说那猖狂话啊!”蔡氏倒在炕上,后悔得直打嘴巴。
一旁的李老爹,抱着孙子长吁短叹。
“七巧那小叔子,不仅得了国师亲封,还领着那么多兵,整日在东砬子山转悠。人家要真想收拾咱,不比打死个苍蝇还容易,你说你啊,唉。”
一听这话,更怕姜家来日会报复了,蔡氏吓得不轻,在家哭了大半日。
到了午后,她实在受不住煎熬,这就拉着李七美想去赔罪。
这会子,姜家门前还挺热闹,不少前来卖粮的村民们,都在一旁的柳树下歇脚。
蔡氏看见人多,脸上一阵发烫,但还是硬着头皮,扑通一声就往地上跪了!
第275章 搭台唱戏轮不着你
一下子,众人都瞪大眼,全朝这边瞅过来。
李七美臊得不行,恨不得找个地缝钻,“娘,您这是干啥,这么多人看着呢!咱认个错不就成了,下跪多贱得慌啊。”
蔡氏顶着大红脸,憋屈地拽下她。
“你当娘乐意啊,可姜家不是善茬,一旦他们不肯和解咋办。”
“咱既然都低头了,就得留条后路,不能再给他家以后报复咱的机会,娘有娘的道理,你且跪好就是了。”蔡氏自以为聪明。
说罢,她这就伸手叫门,想请姜家人出来见她。
中午前,冯氏和李七巧去了仙泉居,跟萧夫人学了几个时兴绣样,想给糯宝做衣裳用。
她俩有说有笑,刚从仙泉居走回来,就看到蔡氏跪在门前,便顿时都没了笑意。
“我家也不是啥人都配来的,你们这是做什么?”冯氏皱眉上前。
蔡氏攥紧衣角,赶忙开腔央求,“亲家啊,我是来给你家赔不是了!”
“我孙满月酒那天,怪我嘴上没个把门的,我当天回去一想,就知道是我做错了,不来求你原谅我于心不安啊。”蔡氏说着眼睛便红了。
想起那日之事,冯氏心里就窝火。
她觉得好笑,冷哼道,“既然早就知道错了,那你咋现在才来赔不是呢,亲家母,你这是把我当三岁孩子唬啊。”
李七巧也忍不住怼,“只怕是听说了咱老三得了封赏,这才巴狗似的,想来找补吧,哪里是真知道错了。”
蔡氏被说了个脸热。
但只能像个咂嘴葫芦似的,可不敢回怼。
冯氏看她不吭声了,又摆摆手,想让她俩先起来再说。
毕竟,此处人多,下跪实在难看。
既然蔡氏已经拿出了态度,又并非什么深仇大怨,那她倒也不会计较个没完,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冯氏板着脸,正想弯腰扶人。
谁知这会儿,蔡氏以为她不肯原谅,就忽然捂脸哭了起来。
“亲家啊,那天不过一点口角而已,其实说到底,也没多大事啊。”
”你要是不解气,非觉得我家得罪了你,那我娘俩就在这儿一直跪,跪到你啥时候消气为止,行吗!”蔡氏抬高了音量,就往冯氏的裙子上扑。
她一边大哭,余光一边乱瞥,留意着旁边人可有听清这话。
冯氏双手不由一顿,眉心紧了下,觉得这话好像不对!
这听起来,咋像是自家为了点小事,就去为难人家,有些仗势欺人的意思呢?
前面柳树下坐着的,除了大柳村乡亲,可还有不少别村来卖粮的。
他们不知是咋回事,都带着几分意味不明的目光,偷偷打量冯氏。
李七美这时也看出来了,原来娘是想要卖惨啊。
于是这就哭天抹泪,学着蔡氏样子,去拉冯氏的裙角了。
不过冯氏啥样人没见识过,哪里会着了蔡氏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