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336)
这一家,日子总是过得这般生动,韦院长笑完不由感慨,心中很是羡慕向往。
等冯氏累了一身汗,回来后,小糯宝就扬起小圆脸,抱她大腿问晌午吃啥。
“上午张家村的粮都卖完了,张范建拎来了一扇排骨,来谢咱家,娘就给你们弄个排骨盖被,一道菜一锅出来,连干粮都省了。”冯氏抹了下额发道。
“排骨盖被?”小糯宝眨巴眼睛好奇,“排骨为啥要盖被子啊!”
小丰苗围着灶台乱转,到处找那被子,“啊?娘,被子呢?我怎么没看着有被子啊!”
冯氏被气得眯眼,擀面杖差点又提起来了,“你个傻小子,快去把面盆拿过来,别在这儿捣乱,等娘做完你就知道了。”
看了眼外面捂腚的二哥,丰苗可不敢再嘚瑟,连忙抱起妹妹,就进里屋等开饭了。
这所谓排骨盖被,是冯氏从秦不同那里听来的吃法。
左不过,就是把那薄面饼,盖在锅里的排骨豆角上一起炖。
到时候出了锅,里面的排骨被焖得软烂,吃起来可香,上面的饼子更是浸了肉汤,一口下去好生入味。
果不其然,未等那排骨盖被盛出来,香味就已经溢了满屋,惹得大伙直流口水。
饭桌上,众人吃得尽兴极了。
尤其是那韦院长,恨不得把脸都埋进碗里,毕竟书院厨娘可没这手艺。
他只能趁现在多吃,如此,回去后要是想这口了,还能慢慢回味。
一顿晌饭吃罢,姜丰年便赶着马车,去送丰景和韦院长回城了。
不多时,衙门来了一趟人,说是圣旨上允给大柳村的赏银,已经从府衙财库支出来了。
村里人自是眉开眼笑,这可是整整三百两啊!
按着人头平发下去,每家约摸能得个十两,可比一年的收成,还要再多上一些!
得了银子后,众人连走路都像踩了棉花,美得晕乎乎。
更有甚者,藏不住好事,还想去跟外村人嘚瑟。
村长不由瞪起眼来,“要干啥,狗肚子存不了二两香油,不怕你家那些叔舅婶姨们过来借啊。”
大伙一听,都忍不住拍手笑开。
这话也是,他们村免了秋税本就惹眼,要是再到处炫耀赏银,可就真要遭惦记了。
有了村长镇守,众人都老实了不少,于是这又说说笑笑,顺便叨咕起,卖粮这两天听的一些闲话。
村长顾不上八卦,拉着冯氏说起了引儿姐弟的事。
“多亏你家找了吴大夫,把文才那条瘸腿,好歹是给接上了。那孩子已经没了条胳膊,要是连走路都费劲,日后可就太难了。”村长难受地叹了声。
其实,自打回了村后,乡亲们就极少看见文才出门。
村长是担心着,这孩子多半是伤了心气,所以才不肯见人。
这事冯氏倒也寻思过。
好在,韦院长几天前已经说了,想请文才来书院旁听,束脩分文不要。
冯氏安抚村长,“不光有韦院长,前两日,秦不同过来时,也曾念叨过文才,还说文才会识字通算数,等再长大些,秦菜居愿意请他去账房帮忙。”
“这孩子就爱念书,现在读书的事儿有着落了,日后的出路,秦菜居那边也有了,这日子肯定能过得有模有样。”冯氏有着盘算。
村长长舒口气,激动得直搓手,“好事啊!有了韦院长和秦老板帮衬,咱村里再齐心些,都能照顾这孩子,就不怕他将来没有出路了!”
张秀才这时听了,赶忙插嘴,“我也为文才想过了,实在不行,长大了就来学堂,和我一块教孩子啊!”
反正,教书育人又不需要胳膊。
张秀才跛脚能教,李文才又有何不能。
村长握紧拳,眼睛又要红了,“是啊,只要咱拧成一股绳,不管是文才,还是将来旁人落了难,村里都能照看他们一辈子!”
这话说得热人心肠,冯氏也正觉大有信心,可就在这时,李引儿却忽然走来,给众人泼了冷水。
“多谢大家为文才费心。”
“不过我已经想好了,明日就送文才离开,我们在清水村有个表舅在,以后,便让他跟着表舅过了。”李引儿抬起眼帘,声音轻轻道。
冯氏和村长一怔,都不由感到吃惊。
要把文才送走?这是因为啥……
第277章 靠人不如靠己
“引儿,你是不是还有啥难处?”村长急忙就问,“要是有,可得跟我们说啊。”
这时刘婆子听了,拉住引儿的手便叹气。
“莫不是,你怕带着文才,将来不好再嫁人?要是有这担心,那也不必把他送去清水村便,那村子多远,你想去看他一趟都不方便。”
冯氏垂眸微微思忖。
她知道引儿品性,肯定不是为了这个。
不过,那清水村在云城的另一头,要想从大柳村去上一趟,确实比进城还远。
李引儿抬起小瘦脸,低声道,“不是您想的那样,刘大娘,我早就无心再嫁。”
“那是因为啥?”村长急得转圈,“那清水村不好打井,庄稼常年旱着,收成差得全城都是出名,条件肯定没咱好。你把文才送去,只怕拖累了你表舅不说,文才也会跟着受苦啊。”
冯氏知道引儿虽外表不显,但心里却是个有主意的,既能做这打算,便定有她的道理。
于是冯氏拉住村长,便温声劝,“大家先别急,还是让引儿慢慢说吧,弄不好,这也是为了文才好呢。”
李引儿感激地看她一眼,这才道,“我那表舅条件虽然一般,不过家里有一儿两女,都养得很端正,我那表舅娘也是个极和善不过的,以前还收养过村里弃婴,养了足足五年,后来人家亲戚来寻,本要给她拿些谢银,她都死活不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