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361)
姜丰年坐在炕边,郑重地点了点头,“搭粥棚好啊,娘,我觉得这真行!”
“昨个儿去书院看丰景时,一路上,我就见着好几个流民,在街上乞讨,还被那衙役们撵来撵去,心里别提有多不是滋味。”他眉心微微拧着。
李七巧也坐下来,“嗯,咱家以前是苦过来的,知道饿肚是啥感受,现下条件好了,虽说帮不了所有人,但给一些流民送几顿饱饭,倒还是可以的。”
姜丰虎立马给媳妇捧场。
“反正咱有个仙泉居傍身,哪怕只拿出三五日的进账,都够救济好些流民了,就当是行善积德了。”
冯氏拍着炕沿道,“那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咱明个儿就去城里,先把粥棚搭好再说。”
拿定这主意后,姜丰泽最是高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虽是个粗人,但心中一直揣着个为国为民之道。
不过施粥虽是善事,但行善也得讲究章法。
城里流民愈发多了,他们若大张旗鼓地舍饭,难免会引起哄抢,一旦出了踩踏、斗殴等祸事,可就是没有脑子的善了。
所以姜丰泽回了辽东营,找来了人手一起帮忙。
眼下,已经有几个营兵探亲回来了,正好在东砬子山闲着。
战场杀敌是为民,施饭赠粥也是为民,辽东营的弟兄们得了安排后,自然乐意,都在心里暗暗赞叹,指挥使一家真是良善。
至于小糯宝这边,一下午,她也为着此事忙叨不停。
趴在炕头上,清点着积攒的供品,数到她脑袋瓜都发晕了。
好在,费了一通力气后,小糯宝可算理出来一千斤的大米、两百斤的小米、六百斤的玉米黄豆,还有五百多斤的土豆、红薯,可以用作施饭。
不多时,只听“扑通”几声,一大堆的吃食就从天而降,全都砸在了院子里!
第298章 父女相见的机缘
姜丰年刚从茅厕出来,看到这惊人一幕,定在原地就不敢动了。
他干咳两声,又装着仰头看天,默念啥都没有看见。
直到院里动静停了,姜丰年才没事儿人似的往屋里进,可是腿肚子却不争气,偷摸颤了两下。
没办法,毕竟他也是头一回,亲眼看见妹妹“变戏法”。
心里实在忍不住嘀咕,妹妹到底是咋做到的,难不成是神妖转世……这厉害的,哪怕是大罗神仙来了,也不过如此啊。
不过有些疑惑,姜丰年就算是打死,也得咽到肚子里去,嘴上可不敢多说。
毕竟这事太奇,一旦被旁人知道,非给妹妹当小妖怪,抓去雷峰塔里不可。
眼下对于姜家,就这搭粥棚一件要紧事。
有了小糯宝的粮食,家里就暂且不用动银子,主要便是搭棚煮饭,费些力气就行。
弄个粥棚倒不难,选好了地儿,起个灶,再立两口大锅便成。
一开始,冯氏想设在韦氏书院身旁。
一来是靠着书院,得闲时,还能看看丰景。
二来有韦院长在,若是临时缺东短西了,也能方便借用。
只是小糯宝却另有主意,她扯着冯氏衣角,“娘,这次不去书院,咱们去秦菜居旁边!”
“秦老板那里?”冯氏迟疑了下,“秦不同正为酒楼冷清上火,要是再把流民引过去,娘怕更会影响了他生意啊。”
小糯宝早就想过其中利害,眼睛闪过一抹机灵,嘿嘿一乐,这就拍了拍小胸脯。
“娘,糯宝心里有数,粥棚搭在那里,绝对对秦菜居没有坏处~”
冯氏看出她有打算,便弯了眼睛,“行,你个鬼机灵肯定又有啥主意了,那娘省心了,听你的就是。”
翌日一大早,姜家就先带上两袋大米,一袋子土豆,借了村长家的牛车,呼啦啦进城了。
待冯氏把事跟秦不同一说,没想到,他答应得倒是痛快。
“冯老板多虑了,什么碍不碍着生意的,只要是能让流民吃口热乎的,那都不叫事。”秦不同爽快拍板。
他又自嘲地指指门前,“你瞧我这酒楼里,桌椅都快积灰了,昨个儿一共就来了三桌,是当真影响不了多少。”
冯氏放下心来,这就招呼丰年他们过来,可以动手搭棚子了。
反正酒楼客人寥寥,秦不同索性喊来两个伙计,撸起袖子一块帮忙。
姜丰年和姜丰虎抬来木桩子,负责打在地里,姜丰泽带着弟兄,往上铺盖芦苇和毛苫。
秦不同借出酒楼的柴房,带人把粮食搬进去,又把厨间的大锅,一并借来用着。
至于熬粥弄饭,就是冯氏婆媳俩的活儿了。
李七巧戴上围裳,负责生火下米,冯氏洗了百八十个土豆,放进大锅里烀。
大人们都忙得飞起,小糯宝也不乐意闲着,就单手举着饭勺,蹦蹦跶跶在街边晃悠。
“施粥啦施粥!”
“在秦菜居北边有粥棚。”
“欢迎各位叔伯大娘,有米出米,有力出力,跟我们一起做善事呀!”
小糯宝扎着一对花苞头,发髻用红头绳束着,走在路上可是喜人,一下子惹来好多人围观。
再听着她这小奶音吆喝,一时间,城中百姓都忍不住笑了,绕着她看来逗去,要不是有丰苗守着,都想给小糯宝直接抱走。
多软萌的小奶娃啊。
周围的妇人汉子们,看得那是心肝软乎乎,有些条件好的,干脆就回去拿出几斗粮,塞到小家伙的怀里。
人多力量才大,小糯宝拉来了“赞助”,喜得小脸红扑扑,直奶声喊谢。
冯氏和姜丰泽都不由高兴,向着人群作揖,小糯宝也有样学样,跟着弯着小胖腰,活像只会动的年糕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