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386)

作者:闲人吃茶 阅读记录

“谢谢婶子了。”萧兰衣半倚着墙,飞快清掉了火漆封腊,又取出里面的笺纸。

待上下扫了一眼,认出笔迹后,萧兰衣先是喃喃一句,“还真是祖母寄来的,不过,是在我离京后没两天,就写下了此信,只是现在才送到而已。”

冯氏寻思一下,以为应当是些家事,就不打算打听。

扯了被子给他盖盖腿,便要出屋忙活别的去了。

不想这时,萧兰衣却叫住了她,“原来如此,糯宝,婶子!我想我大抵知道,那些伤我的贼人,和想要的兵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冯氏惊讶转身,见他紧紧拧着双眉,脸色也变了,忙重新坐回炕上,等着他说下去。

小糯宝也探着小脑袋,好奇地瞅那信纸……

只可惜,她大字不识,看了也是白看,只能急得在炕上转圈。

萧兰衣又看了一遍,才把信迭了几下,收好在手里。

“我祖母原本只是闲来无事,写信问我几句,不过她在信上提及了个事,却正好帮了咱大忙。”萧兰衣心下了然,跟着正了神色。

他看着冯氏,“祖母说京城那边传开了消息,南部边疆有数十万的戍边军,近来起了乱子,正需要朝廷派人,主持大局。”

“那你的意思是,劫抢你的那些贼人,要的就是这数十万大军的兵符?”冯氏立马联想到,眼睛不由瞪大。

萧兰衣若有所思点头,“这个节骨眼上,又是急要兵符,我思来想去,就只有这一种可能了!”

只不过,让他想不通的是,这兵符明明应该是往南去,怎的居然来到北地抢了?

而且还弄错了人,倒让他挨了一顿捅……

冯氏也有些纳闷,“我虽不懂军中事情,但起码也知南北相距甚远,那真想夺取兵符的人,应该不会蠢到,干这南辕北辙的事儿吧。”

萧兰衣眼里露出精光,“应该不至于,所以我想,兴许是云城这边还有什么玄机,只是我们不知晓罢了。”

听着这话,小糯宝转转眼睛,心神这就入定,想要窥探一番云城之势。

很快,等她再一睁眼,小嘴巴就奶声奶气地嘟哝。

“啊!城里有大贵之象呢。”

“好像有位贵人,一直住在此处。”

穆亦寒始终留在云城,此事除了京中极个别人外,还无人知晓。

萧兰衣不由眯眼,“哦?还有这事儿,不知能是什么人……”

不过这都不是最要紧,眼下,既知兵符事关南部大军,那他就有了底牌,可以试试掰开那对夫妇的嘴。

“婶子,我想咱装了这么久,也该动手了。”萧兰衣声音透着凛冽,下了决断,“今日就把事情告诉丰泽吧,然后咱一起设个局,引那二人露出真面目。”

冯氏这几天也装得累挺,忙起身道,“那敢情好,我这就去村长家,把他叫回来。”

小糯宝看着娘的背影,大眼睛转了几下。

趁萧兰衣不留意,小胖丫顺着炕沿爬走,穿上虎头鞋,等冯氏一出大门,她就调头朝仙泉居蹦跶着去了。

她已经有了成算,何须萧哥哥再多费心。

等自己把路探好,引那两只狐貍出了洞,到时候,揪尾巴的事情,再交给三哥和萧哥哥!

第320章  小糯宝出马

这会子,因已过了午时,汤泉那边归男客们泡着。

女客大多待在房中,只偶尔叫上一两壶热茶,几味糕点进去,这边倒算得上清闲。

刘婆子做完了洒扫活计,下工前,顺口和杨二媳妇唠了两句。

她俩提起了快要发工钱,脸上的笑就兜不住,又说到了碧粳米有多稀罕,晚上回去要再蒸一锅。

这时,杨二媳妇念叨说,“对了,刘大娘,前几日住进来的那木匠两口子,你觉得他俩咋样。”

刘婆子正掸着身上的灰,愣了下,随即就摆手。

“别提他们了,那木匠男人,真是生了张棉裤腰嘴,昨个儿一下午拉着我,啥家长里短的都要跟我唠,还问了我好多村里和姜家的事,净耽误我干活了。”

杨二媳妇惊讶道,“原来他跟你也这样啊。”

说罢,她还有点脸红,“那木匠今早,和我也是没话找话的,扯了不少闲篇,一开始,我还寻思他不正经呢,生怕被我家杨二看着,都绕着圈躲着他走。”

虽说是在仙泉居做工,但有时遇到男客,妇人们多少还是得避避的。

免得闹些误会,再说不清楚,倒让全村都跟着看笑话。

刘婆子想起杨二那脾气,忍不住乐了,“谁说不是呢,不过也不知这二人咋想的,净打听这么些,该不会是瞧着咱村日子好,想搬来咱村住吧。”

两个妇人嘀咕了一阵,却是想跑偏了。

她俩压根不知,自己早就被那两口子套了话,说出了好多姜家和萧兰衣的事。

这时,李引儿给客人送去一盘点心,回到了大堂。

一听她俩嘀咕就笑了,“刘大娘,杨二嫂子,你们是在说搭救萧公子那二人吗,只怕他俩啊,以后也烦不着你们了。”

刘婆子忙问道,“啥意思啊,引儿。”

李引儿拾掇着茶叶,小声道,“方才,我去后面的上房,给一屋客人送点心时,正好路过他俩的屋子,隔着门缝瞧见他们在收拾东西,好像有要走呢。”

原来,那二人住了几日,眼下心里也起了疑。

不知自己追着萧兰衣至此,到底是对是错。

尤其是在打听了一番,得知萧兰衣虽是军中都知,但却向来只待在辽东营,似乎并不与朝堂有瓜葛后,他俩就萌生了去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