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430)
至于铺子这边,冯氏和李七巧过去看,顺便带上萧兰衣,帮忙掌掌眼。
萧兰衣自是乐得,当即就去备好马车。
小糯宝吃饱喝足,在屋里打了几个滚,这就跳上丰苗的背,要回家去了。
到了门口,一看到娘要出门,小家伙赶紧蹦跶下来,二话不说就往马车里钻,生怕娘不带她。
冯氏抓她脚腕,像是抓了个活泥鳅,到底是给拖了出来。
“娘还能不带你这小尾巴吗,先让你萧哥哥把马车火箱子烧热了,你再进去啊。”
小糯宝搂住娘的脖颈,笑咯咯点头,这就先回屋,换了身厚实的行头。
天冷地寒,小路上落的白霜,尚还没有消除,车轱辘滚过容易打滑刺溜。
这一路,萧兰衣赶车赶得慢悠悠。
等到了入了城里,他才想起来问,“对了婶子,你家那铺子在城东还是城西,咱们往哪走啊。”
“阿黎说了,就买在葳蕤巷,入了巷口,第二条街,从南数第六间铺面就是。”冯氏的声音,隔着马车帘子传了出来。
一听是葳蕤巷,小糯宝和萧兰衣都弯起眼睛。
那地段最是繁华,离着书院和秦菜居又近,看来国师真是为姜家,考虑得很是周到。
待入了西街,萧兰衣就把马车停好,三人步行着往前去了。
果然,一到地方,就见有间空铺子,连招牌都没挂,就等着他们来收。
冯氏拿出铜匙,把锁一开,才发现这铺子不光地脚好,里面也很宽敞,南北通透不说,楼上还有一间。
“若是以后生意做成了,楼下就用来卖东西,楼上可以拾掇拾掇,弄两个卧房,这样丰景平时也能过来住住。”冯氏高兴道。
小糯宝也拍小巴掌。
这样日后,她要是想四哥了,或是馋秦菜居的樱桃煎,就来这里住上一宿。
看好了铺子里面,冯氏满心欢喜,这又走出来,打量了一番街邻。
街巷上做买卖的,都是有聚集的特点。
买铺子既是要给姜家开书局的,所选的地儿,周围也全是些卖文墨、纸笔,字画等书卷气浓的铺子。
不过国师他们毕竟不了解云城,虽是给了铺子,但正经做起生意来,还得姜家自己去上心,不能草率。
李七巧长了个心眼,出来后,看见不远处有个妇人,就想上前打听两句。
“这位大姐,不知咱这周边的铺面,平日里生意可还好做?”她笑脸问道。
那妇人张罗着一家文墨铺子,抬头一瞥,见她是从空铺子出来的,眼睛就转了两下。
“哎呦大妹子,你不会是要在这儿开铺子吧?那我可得劝你,还是省省力气吧!”
“怎么说?”李七巧迟疑一下。
那妇人叹口气,指着姜家铺面道,“连着三家在这儿开店的,都赔得裤衩不剩,你自己想啊,不然能把这葳蕤巷的好铺子,兑给别人吗。”
听了这话,李七巧睁大眼睛,心里不由打鼓。
啊……难道说,这是个中看不中用的铺子?
第357章 有人想忽悠她
不远处,冯氏打量着这边,早把那妇人的贼眉鼠相尽收眼底。
她走过来敷衍两句。
“哦?是吗,有这回事啊,那多谢你告知了。”说罢,就把李七巧带走了。
稍一走开些,李七巧便小声道,“娘,那妇人说的未必全真,不过咱也不能不当回事,一旦这边生意真不景气,那开店可得慎重啊。”
冯氏笑而不语。
只拉着她往前闲逛。
“娘,咱去哪儿啊?”李七巧正觉疑惑。
冯氏拍拍她肩膀,“不急,娘教你怎么长个心眼,你跟娘过来。”
不远处的街角,此时,有几个挑着货筐的小贩,正在停下歇脚。
冯氏打量了一眼,挑了个面相老实的,这就上前要买两把扇面。
小贩惊喜极了,难得有人大冬天来买扇面,忙挑了两个做工最细的,“两位夫人拿好,一共二十文。”
冯氏接过后顺口问道,“你们平时走街串巷的卖,经常在这一带吆喝吧。”
“那可不嘛。”小贩自豪起来,“也就是我们几个,卖的货物文雅些,才能被官府允许在葳蕤巷吆喝,若是换成那些卖烧饼、包子味大东西的,想来还来不成呢。”
看出这货郎健谈,冯氏就翻开钱袋子,掏了三十文给他。
“多的十文钱,算作你的赏钱吧。”冯氏这便道,“我还想跟你打听个事,你知道多少,就照实了给我说多少就成。”
“我家在这条街盘了个铺面,想做些卖书画生意的,你可知这一带这种买卖,好做不好做?”
握着多出的铜板,小贩满眼喜色。
走街串巷不易,冬日里挣钱更不易,难能有给赏钱的,他怎会不痛快回话。
“这位夫人,您问我算是问对人了。”小贩把钱揣进腰间,激动地蹦两下,“我常盼着有一间自己的铺面,所以闲了就盯着这些商铺看,坦白说,在葳蕤巷做文墨买卖,远不如那些开酒楼、茶馆,和卖胭脂水粉的红火。”
毕竟酒菜妆物,大多数人都用得到。
可书啊册啊的,可就不一定了。
“不过。”小贩又话锋一转,“瘦死的骆驼终究比马大,您别忘了,这里可是葳蕤巷啊,生意再怎么也不可能不赚钱。”
李七巧忙指了自家铺子,“是吗,可我怎么听旁人说,那家铺子换了三个东家,却个个都赔的兜比脸干净呢。”
小贩一听就乐了。
“绝对不会,除非您是被蒙了,那家店的前东家,明明是要去渤城和小儿子同住,才忍痛兑了铺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