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46)

作者:闲人吃茶 阅读记录

闺女的吃食可马虎不得,有些事还得她亲自动手。

不过孙春雪虽做饭不成,衣裳也缝得像毛毛虫,可冯氏倒也并不苛责。

这老大媳妇就是个下地干活的料。

不通女红和厨艺倒也没啥。

只要现在家里上下都一条心,全是宠着她闺女的心,那她心里就舒坦!

……

冬日里,庄稼户们不用管田地,最是清闲。

一到上午,丰年和丰虎便往山上去了。

冯氏就带着俩儿媳,坐在炕上缝缝补补,逗弄闺女。

丰苗个小皮猴,虽出不了大力,不过倒也能帮着家里喂喂鸡鸭,弄弄猪食。

午后,吃过晌饭,一大家子围着小糯宝,说笑了一阵,正要打个瞌睡。

这时,门外却忽然传来马车轱辘的动静。

冯氏闻声出去,就见两个身穿墨色衣衫的男子,问都没问,便搬下两个箱子要往院子里放。

“你们这是做什么?”冯氏不免惊讶。

墨衣男子只是作揖:“夫人莫怕,我们从京城来,特奉了我家小主子之命,来给您家送上谢礼。”

“那你家小主人是……”

“萧侯爷和韩府大小姐的独子,就是我家主子。”对方沉静回道。

冯氏一听,便知这说的正是萧弈那孩子。

只是她没想到,原来萧弈竟还是侯府之子,想想闺女也是奇了,一出手就救了个世子……

冯氏摸摸心口窝,连忙收下谢礼。

待把沉甸甸的大箱搬进屋里时,姜家人都围了过去,好奇里面装的是啥。

“不会是啥金银珠宝吧。”孙春雪眼巴巴地看着嘀咕。

李七巧小声猜道:“也可能是些首饰衣物。”

冯氏开口道:“韩公子那日分别时说了,回去让他外甥挑着小玩意儿送来,谢咱糯宝,这里头兴许是些孩子玩具,还是让咱糯宝自己来看吧。”

这时,小糯宝骑在姜丰虎的脖子上,已经奔着谢礼来了。

她黑溜溜的大眼睛亮得直闪。

那可是有龙脉之气的小哥哥,送的东西肯定不俗啊。

什么金银衣裳,肯定入不了那小锅锅的眼,定是些奇珍异宝!

“凉,大锅,快快打开,里面定有好东东~”小糯宝腆着笑脸,自信满满地叉腰指挥。

冯氏和姜丰年也赶紧照做。

谁知箱子刚一打开,全家却顿时愣在原地。

只见两个大箱子里,满满当当的,装的竟全是书!

从孩童临摹的字帖,再到四书五经,几乎是把幼童到成年时,所需看的书都备齐了。

那萧弈虽才五岁,但已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所以当舅舅要他给一岁半的小恩人,准备谢礼时,他理所应当地认为,小孩子就该多看书。

小糯宝抻着脖颈一看,下一刻,整个人顿时惊呆了。

啊?她的奇珍异宝呢?

为什么都是书!

看着妹妹蔫吧的小模样,姜丰年赶紧哄道:“都是书啊,那确实是好东西,咱妹妹留着慢慢看,肯定看到长大都看不完。”

姜丰虎也咳了两声:“啊对对对,妹妹本来就早慧,多看书可是好事,将来长大本事呢。”

小糯宝心碎咬牙。

大本事?

自己还用长大本事吗?

她的本事还不够大吗。

再说了,谁家小孩喜欢看书啊!

看着闺女躺在炕上打滚,一副要哭不哭的小磨人样,冯氏憋不住笑,赶紧把书从闺女眼皮子底下拿走。

又让儿媳们把书给整理放好。

不管闺女爱不爱看,咋说也是那孩子一番心意。

第41章  说要办学堂

两大箱子的书,李七巧她们理了快半个时辰,足足有一百多本,且都是纸张极贵的好书。

只是姜家房子太小,弄完后她们又不知该往哪里放了,正觉发愁。

东西两个里屋,都很狭小,堪堪只够睡觉歇息的。

而外屋除了灶台和米缸,余下的地方也不大,若是把书放在此,那可就没地方下脚了。

冯氏不识字,年轻时也吃过没文化的亏,所以对于书籍,那是相当爱惜,舍不得把书堆在屋外。

正纠结时,姜丰年不由感叹:“咱家房子就是太小了,不然也不至于连书都没地方放。”

冯氏眯眼琢磨。

其实家里的银子,盖个新房已是绰绰有余,只是眼下时机不行,突然建盖,实在太过惹眼。

不过这换新房的事,看来也必须尽早提上日程了。

就算没有这些书,一家好几口人,挤在只有俩小屋的房子里,也属实越发不便。

丰年和丰虎两口子,住的屋子本是用一间隔开的。

不仅局促到转身都费劲,而且老大那一半还没窗户通风,隔音就更是差极了。

昨个晚上,姜丰年熄了油灯,本要跟媳妇钻被窝“生”小人儿,谁知“生”到一半,就听姜丰虎在那一头不停咳嗽。

还以为二弟是让自己小声点。

吓得姜丰年一宿没敢再出声。

结果早上一问,才知丰虎只是咸鱼吃多齁着了,清清嗓子而已。

不过这种尴尬事可不止一回,想来总这样也是麻烦。

冯氏正思忖着,这时,外面忽然传来闹哄哄的动静。

“打起来了嘿嘿!”

“咱们村的孩子,又跟桃源村的孩子干仗了!”丰苗兴冲冲的,甩着衣袖跑进屋。

他抄起一个柴棒子,转身就要出去加入“战局”。

冯氏一把揪住耳朵给他撂倒。

“你个皮猴子,老老实实在家待着,敢去打仗你试试!”

姜丰年无奈笑笑:“这俩村的孩子们都打几回了,大冷天的,也就你们这年岁的有这精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