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514)
男女老少们一听,这就激动跪地,忙向小神女请安拜谢。
小糯宝不喜拿腔拿调,珍珠似的大眼睛弯成月牙,拍拍手让他们起来。
“你们既是本神女的子民,那神女自会庇佑你们。”
“不过你们也要安守律法,多行善事哦,至于剩下的,就交给本神女啦!”小糯宝像个小大人儿,背着小手道。
于是,这就开始,小家伙准备在封地上大展拳脚了。
得知妹妹要做正经事,丰景和丰苗都来充当左右护法,跟着妹妹到处巡城。
莱城人少地多,耕地够用,开垦之事就不用忙了。
但是城里铺面空缺、书院尽废,所以开办学堂、鼓励经商就成了重中之重。
看着那些渴学的小姑娘,小糯宝也打算兑现诺言,先把女子学堂成立起来。
她想起从前的引儿姐姐,被夫家毒打数次,也依旧茍延残喘,直到后来被她点拨,才终于脱离苦海。
其实,这世上的女子,很多明明不蠢。
但就因不读书,未明理,才凭白被愚昧所蒙蔽,凄惨过完一生。
小糯宝想让此处的女子们,都能够读书明事理,这样才能经营好自己的日子。
拿定主意后,小糯宝就哒哒哒,跑去询问爹爹的意见。
穆亦寒几乎没有犹豫。
“既是你的封地,别说是女子学堂,就算是想让女子做官,也是你一句话的事儿。”
爹爹的随口一说,在小糯宝的心里,却激起无数波澜。
是啊,她是女子,可以做神女,拯救百姓。
那么为什么其他女子,不能够科考做官,不能够过更精彩的人生呢。
这个念头在小糯宝的脑海里,变得挥之不去了。
这时,穆亦寒的眸底露出柔色,“想当初,你娘亲曾好几次扮作男儿模样,想混进书院旁听,可惜后来被夫子发现,直接放狗撵走,追着她咬了两条街,后来她学给我听,还一直气那夫子迂腐。”
小糯宝的眼睛湿漉漉得亮了。
原来她的娘亲,也曾和莱城那些眼巴巴的小姑娘们一样,想要正大光明地读书而不得啊。
这也难怪,小糯宝忽然回想起,娘亲还在世时,被沈家关在屋子里,时常写字解闷。
可她字总写得歪歪扭扭,还把糯宝的“糯”,写成了蠕动的“蠕”。
惹得那刻薄的沈二夫人,动不动就嘲小糯宝就是个蛆,不然怎的连亲娘,都把她写成“蠕”宝。
小胖丫抹抹眼睛,仰头叹息,“原来如此,我娘亲是个文盲耶。”
穆亦寒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拍拍她小脑袋瓜。
“倒也不能这么说,你娘亲还是识些字的,就是……”穆亦寒措辞委婉了些,“就是太复杂的,会弄混淆。”
带着娘亲进不去学堂的遗憾,小糯宝更坚定了信念,要为这莱城改一改规矩。
于是午后,一张告示贴在了莱城衙门口。
上面赫然写着,从今日起,莱城女子皆可念书上学!
不仅如此,以后莱城女子成绩优异者,也可参加乡试。
若能取得名次,还可在城中官门,谋得个一官半职。
“什、什么?让女人家去读书科考?那俺们男人干啥!”
“女子真的能做官吗……”
“太、太好了,这不是在做梦吧!”
围着告示,男子们如遭雷劈,一个个蔫头耷脑。
而女子们则欢喜极了,扯开腰间的围裳,摔进风里,激动地拥着彼此。
第433章 慌乱心虚的她
很快,两座女子学堂,就在城里风风火火地办起来了。
与此同时,小糯宝还出了新令。
凡是女子入学,无论年纪长幼,束脩一律全免。
只是莱城风气传统,就算不花银子,好多百姓也不肯让女儿读书。
甚至,在迂腐之人眼里,女儿家就是赔钱货。
迟早都是要嫁人的,字识得再多,也不能多换几箱聘礼。
好在小糯宝动了脑筋,很快想出法子,让他们再也说不出“赔钱货”这三个字。
“新令新令!但凡家中有一名女子入学堂的,秋税可减三成~”
“若有两名以上,可减一半哟,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呀!”
奶声奶气的小胖丫,穿着橘红软缎的小袄,抱着铜锣,每打嚓两下,就扯着小嗓子吆喝一句。
丰景和丰苗抬着红鼓,跟在妹妹身后,累得满头大汗,也要配合得不停敲着。
这画面看着就喜感。
但也十足有用!
一得知减秋税的消息,好些人家立马态度大变,都抢着送闺女上学。
一时间,学堂前挤满了人。
萧兰衣本想来帮忙记名,结果还未靠上边,新买的靴子就被踩了好几脚。
姜丰泽更是夸张,一个没留神,就被热情的百姓们挤出门外,摔了个大马趴。
眼看姑娘们读书的绊脚石没了,小糯宝又下令,给了百姓经商也可减赋少税的规定。
男女老少们无不为此叫好,只觉得小神女真是开明。
这座小城的运数,也正随着小糯宝的一言一行,发生着巨大变化……
众人在莱城逗留了数日,不过聚散有时,终于到了该告别的时候。
出发那天,百姓都自发性地赶到城门,跪地拜别神女。
守着小糯宝这么多日,好些爷叔婶婆们,都对她又敬又疼。
而一个个背着小布兜,刚从学堂跑出来的小姑娘们,也满眼都是崇拜,视小糯宝为救赎神明。
众人跪地叩首,抽泣声时有传来。
“小神女,您要珍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