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642)
自打小九重天一别,吴夫人时常过来坐一坐,主要是为了来看小糯宝。
“公主回来了?”这时,吴夫人扶着肚子就连忙起身,就要去门口迎她。
冯氏连忙搀了一下,笑着招呼,“胖丫头别杵门口,快进屋,吴夫人给你带儋州的椰子了,快过来尝一尝。”
小糯宝一听有客人,这便先压下心事,跑过来笑眯眯道,“吴夫人,你来得正好呢,糯宝可想你啦,你要是再不来,我可都要去你家拍门啦!”
这话哄得吴夫人眉开眼笑,她边笑还边扶着肚子,生怕一个用力,孩子就要着急自己跑出来了。
笑过后,她扯着胖丫头的小手,亲昵地摸了摸,这就又说到了正事儿。
“对了姜夫人,不知十五日那天,您和小公主得不得空?”
“南省一个戏班子入京城了,我请了他们来唱戏,但又觉得自己家听着没趣儿,想多请一些交好的夫人们,借您家的小九重天,一起热闹如何?”吴夫人眼里露出期待,她也是在家待得闷了。
冯氏当然不推辞,笑着点头,“听戏好啊,正好我家在待着没事儿,也想和人说说话来解闷呢。”
吴夫人脸上一喜,“好,好,那咱们就先说定了。”
小糯宝正抱起一个大椰子,歪着小脑袋瓜,琢磨着怎么开口吃下。
这时她忽然想到什么,赶紧转身道,“戏班子在哪儿都能唱,总去小九重天也会腻的,吴夫人,不如那日就来我家府上聚吧,正好您肚子月份大了,也不方便再走山路!”
冯氏有些疑惑,不知闺女为何把人往家引。
而吴夫人一听糯宝的声音就迷糊,只当她真是为了自己着想,感动地直攥袖子。
“只要公主不嫌我们叨扰,那在您家府上当然好了!公主小小年纪,就能心细如发,体谅我这累赘的肚子,我高兴还高兴不过来呢。”吴夫人像被乖宝下了迷魂汤。
等吴夫人离开后,派了家仆去各家发了请柬,于是这来姜府相聚听戏一事,便就这么定了。
而之后的两三天,小胖丫也没闲着。
冯氏不知闺女抽的哪门子风,只知这小家伙吵着要减肉,一大清早,就带着一身奶膘,非要到后院颠颠地跑上几圈。
不过当然,胖丫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通常都是以还没出汗,就累趴在地上来收尾。
最后,还得郑嬷嬷给她扛回屋去。
临到听戏的前一天,小糯宝再照着全身铜镜,可算是见瘦了一小圈,满意地她呲着小牙直乐。
赘肉多赶跑一点,她的“带货”计划,才能更顺利些。
而这时候,萧兰衣也终于紧赶慢赶,从岫城回来了。
他带了一大堆的岫玉物件,什么玉镯发簪玉佩之类的,上面全是精细的雕刻。
冯氏拿起两个,细细在手里打量,忍不住叹道,“这么好看的物件,就是卖不上价而已,但论起好看来,真不比那些什么翡啊玛瑙啊的东西差。”
除此之外,萧兰衣还带回好多明纸,全都剪成了各种花草、鸟兽、还有山水的镂空样式。
孙春雪和李七巧围着直看,眼睛都跟着亮了。
“这么好的手艺,要是糊在窗户上,那得多漂亮啊,其实比咱用的绢、罗更耐看呢!”
小糯宝拍拍小肉手,这就叉起腰笑。
“既是好东西,那就得有人带头来用啊!”
“娘,大嫂二嫂,咱们这就把明纸糊在窗上,首饰也挑一挑,等明个儿贵夫人们来了,让她们都好生看看!”
第544章 小胖丫配享太庙
第二日,戏班子敲锣打鼓,一大早就到了姜家。
不多时,吴夫人也带着一众女眷,坐着各家的马车,高高兴兴地入了府门。
入了垂花门后,吴夫人一行人顺着长廊走过来,就见冯氏婆媳早就在这儿迎着了。
女眷们行了礼后,吴夫人就忍不住张望,“今日本是我做东,却是要叨扰你家,对了,小公主呢,她可是已经在里面听戏了?”
冯氏笑着摆摆手,引着大伙进来。
“这小家伙还得等一会儿呢,咱们且先去听戏,先不管她。”
很快,吴夫人和一众女眷入了偏殿,还没看见戏班子入场,却被眼前所见惊了一下。
只见偏殿里,没点一只蜡烛,却亮堂得不得了!
“你们这殿内好生明亮啊!”白家夫人先忍不住大叹。
“对了,窗上那是什么,怎么还是鸟兽形的?”
吴夫人这时也觉得惊奇,盯着窗上的明纸,“姜夫人,你们家这窗楞上,糊的窗纸怎么这般精致!”
冬日下过一场大雪,雪光映在明纸上,透出白茫茫的光,显得殿内确实明亮。
而窗纸上的镂空剪花,更是给这映射出来的光芒,添了几分新意,也显得格外有趣儿了。
冯氏笑着点点头,这便上前解释道,“我家刚换了明纸来糊窗,冬日不比夏天,明纸可比丝绢显得屋里亮,还格外防风,这不,有了它,我这白日里连蜡烛和油灯都不用点了。”
众人看得稀奇,心里也不由蠢蠢欲动。
有几个外表光鲜,但家宅却短缺银子的夫人,已经眼馋这明纸,算着能省多少烛蜡费了。
不过省银子还是次要,要紧的是姜家用了,就让她们觉得时兴,忍不住也想试试。
这时,萧夫人清咳一声,跟冯氏打了配合,“别说,这明纸虽没有丝绢贵重,但丝绢用多了,我也看得腻了,回去定要也换成这明纸不可,不知姜夫人是从哪里得来的?”
“这个啊,便是那招了雪灾的岫城所产,咱们若当真都能买上一些,还算是赈灾积德了。”冯氏故意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