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732)
原来是丰景和丰苗一人一边,拿肩膀扛起她就满庄子跑,哥俩当了“人肉轿子”,来逗妹妹高兴。
小糯宝惊呼一声之后,小白牙就忍不住呲了出来,咯咯咯地开始出声了。
一连串宛若风铃般的笑声,很快传遍整个庄子,听得众人都跟着咧嘴。
发完干粮之后,冯氏重新打量了下庄子,看着辛勤劳作的大伙,心里更偏爱此地儿了。
她也很上心,问了村长各家春种的进度。
村长站在地头眺望道,“自打分完地后,大伙都先把公田种出来了,然后才去忙自己家的。”
“加上这些夫人们帮忙,估摸再有个四五日,各家的私田啊,就也能齐活了。”
冯氏满意点头,不过她又发现,庄子里除了耕地外,还有些分散开的小块地,没有写在地契上,当然也就没有分。
不过这些也不能浪费,村长正想找冯氏商量。
“这几块地方,我琢磨着就不种庄稼了,就种些小葱、白菜茄子啥的,等到好了时,每天早上都摘下一篮子,派人给你家送过去。”
“余下吃不完的,就让大伙拿去分了,这样也省得你家郑嬷嬷每日出去买菜,咱庄上自己也能吃个新鲜。”村长对庄子是当真上心,满眼都是憧憬。
冯氏当然欣然答应,“那敢情好,就随便种些什么吧,只要方便大伙吃就行。”
有钱人家的庄子,几乎都是这样。
一大清早就由管事摘下果蔬、弄来蛋奶,给主人家送过去,便也省了一天里的大半采买。
姜家这也算是赶了回时髦,以后可就更方便了。
北贺县来的众人也很高兴,东家这么和气,他们当真是掉福窝里了。
大文和小武放下扁担,兴冲冲地跑出来,手上还拿了白萝卜和一把小刀。
哥俩三两下翻花般,便削下一堆萝卜皮,然后两只刀雕好的小猪,就被送到了小糯宝手上,算是他们对东家的一点心意。
小胖丫笑嘻嘻接过,也丝毫不嫌这玩具简陋。
“给我做的吗,谢谢!”她捧在手心摸了摸,又拿去给大人们显摆,“娘,你们快看,我有小猪了,而且还是一对!”
老李头凑过来瞅了一眼,忽然笑哈哈道,“瞧瞧这小猪白生生的,脸还圆乎乎的,像不像个胖娃娃?像不像咱糯宝?”
小糯宝捏着小肚上的肉圈圈,理直气壮地道,“我今年五岁了,二嫂都说了,等再长大点就能抽条变瘦啦,等我瘦成一道闪电,李爷爷就算想再笑我胖,也没有机会啦~”
这话一出,大伙全被萌得不成样子。
冯氏抱起了小胖丫,捏捏她鼻尖道,“看把你能说的,还瘦成闪电呢,你咋不说想上天呢?”
“行了咱都进屋坐吧,不然待会儿一不留神,小心这丫头真窜天上了。”她笑着招了招手,就抱着闺女往屋里去。
第624章 离宫前的障眼法
庄子上其乐融融。
宫里那边也是紧锣密鼓。
穆亦寒的南下之行,就定在两日之后。
所以这几天,他在宫里备了一堆锦盒,每个盒里都装着件小礼物,留作给闺女的惊喜。
“待本座离宫后,每隔三日,你便送一个去给小公主。”
“送的时候,记得要拿软烟罗绑好花带,最好用粉色或是紫色,再插一两只鲜花,糯宝喜欢这些花哨的点缀。”穆亦寒摸着一只只小锦盒,对吴雀道。
虽然人不在闺女身边,但是爹爹的存在感,还是要刷一刷的。
至于惊喜礼物,也备得十分丰富。
有做成花扇形的翡翠胸针,最外层掐了金丝,映在光下亮闪极了。
也有罕见的粉菩提手串,每只珠珠都粉嘟嘟的,上面还雕着福、禄二字,喜气又萌人。
除了这些,还有镶了孔雀石的望远筒、会变色的琉璃水杯,反正全是小孩子见了,会尖叫跺脚的小玩意儿。
吴雀几乎能脑补出,小公主打开锦盒时幸福的小样儿了。
他也屁颠屁颠地乐,巴不得能常去姜家看公主,应下吩咐后,便锦盒收进檀木箱子里。
这时,穆亦寒又抬抬手,给了吴雀一道旨意,让他送去给翰林院的李湖图。
如今,小糯宝也已经五岁了。
到了该正儿八经学东西的年岁了,所以穆亦寒想给她请个夫子,在家开堂授课。
那李翰林学识甚广,且只在翰林院担个闲差,去给闺女做夫子,是个不错的人选。
只是小胖丫要是知道该正经念书了,肯定要在家直打滚了。
不过该来的总会来,躲是躲不过去的,穆亦寒虽然宠着闺女,但也不能溺爱无度。
翰林院那边得了旨意,李翰林当然赶紧应下。
安排完闺女的事后,穆亦寒便要为南下之行,做最后一步准备了。
他坐回了椅子上,眉心渐渐严肃,唤来了阿黎。
“去把张瑄等人叫来吧,到了该他们出力的时候了。”
阿黎神色一紧,知道国师怀的怎样心思,这便立刻秘密出宫,通知几位大人入夜来宫里听命。
等到夜幕降临,张瑄一行便穿着黑衣,顺着从皇宫外的角门,悄悄入了龙轩宫。
大殿之上,烛光微晃,穆亦寒的身影也被拉得很长。
他们赶紧跪地叩首。
“臣等参见国师大人。”
“您深夜传唤,定是有要紧的差事,臣等全凭您吩咐。”
张瑄他们也预感到什么,跪在殿内一脸凝重。
穆亦寒微微颔首,这便从身后的博古架上,取出一张路线图,让阿黎拿给他们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