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737)

作者:闲人吃茶 阅读记录

不过全家忙着迎夫子的事,也就没把这小子的话当回事。

只有丰景摇头鄙夷,“能让你这奸商记住的人,多半是和银子沾边的,该不会是他去过百货大铺,被你遇见过吧?”

丰苗使劲摇头,“不是,肯定不是!就前些天咱在饭桌上,好像还提起过他……不是,你们都去哪儿,等等我啊!”

他还没能想起来呢,家里人却是要出屋去了。

眼下,既已定了入府授课,那最要紧的,莫过于收拾出一间学堂来。

请个夫子入府,这在京中高门里,并不算什么稀罕事。

所以各府都会私设一僻静处,做为府内学堂,好供自家孩子们读书。

冯氏出了门后,就打量着府上各处,琢磨起来,“咱家内院虽有空闲,但这是咱日常起居的地儿,不好让外人进来,不然两边都不方便。”

“外院虽然能隔开,但那边又没啥空屋子,也是不大行。”冯氏眯起眼睛看。

李七巧这时想了想,“娘,其实咱家孩子少,小学堂也不用太犯难,只要有个讲课的正殿、一个储放书册的偏殿、再给夫子弄个休憩的私屋,其实三间屋子就够。”

“三间就够……”冯氏喃喃了几声,忽然想了后院。

她咋差点忘了,公主府太大,后院平时少有人去,那边正好有一排空着的小厢房呢!

第628章  哪里来的哭声

于是冯氏忙朝后院走去,很快出现在眼前的,便是一排五、六个屋连在一起的厢房了。

厢房每间都不大,但胜在南北通透。

做起学堂来,最要紧的,就是光线定要足够。

不然若是闷不见光的,大白天都要点灯点蜡,那还怎能读得了书。

冯氏眼底露出满意,点头叹道,“好啊,娘一直觉得这里空着浪费,眼下可算派上用场了。”

姜家人也都仔细打量着,越看越觉满意。

厢房前有个花廊,廊下还连着一排黄梨木做的长椅。

等到盛夏之时,要是屋子里热到待不住,小胖丫也可坐在廊下看书,那肯定风凉极了。

后院除了花圃之外,还有个飞檐翘角的落水亭,就立在厢房窗前。

亭外铺着一圈鹅卵石路,蜿蜿蜒蜒通往的,是一处雅致的小拱桥。

桥下还挖了个小池塘,里面躺着五、六只锦鲤鱼,正在百无聊赖地吐着泡泡。

这会儿,小糯宝粘着娘的身后,像个亦步亦趋的小尾巴,也跟来了后院。

公主府太大,后院平时她很少来,眼下看着此处,她后知后觉地睁大眼睛,忽然觉得有点惊艳!

花廊、凉亭、小桥流水再配上花圃的香气。

这般惬意之处,就算是念书受教,好像也没那么乏味了。

而且要是学得累了,还可以出来逛逛院子,再在亭子里坐一会儿,想想就觉得解乏。

小胖丫暗自畅想,小白牙也忍不住,偷偷呲了出来。

看见闺女喜欢,冯氏笑弯了眼睛,这就拍板定下,就拿此处当学堂了!

接下来便是收拾厢房,墙得重刷、窗布也得换上新的。

还有读书要用的桌子、椅子,夫子休憩用的软榻,也全得挑紫檀木,在信得过的木匠铺里定做好了。

郑嬷嬷负责清理此处花草,带着两个小厮,把地上多余的杂草除了,花圃也重新修剪。

姜丰虎从庄子上,把王勇和几个汉子叫来。

“给你们派个私活,把这里的墙面重新刷了,三日之内干完,每人一天一百文。”

为了小胖丫的学习大业,全家都算是忙活开了,可是上心的不得了。

冯氏每日早上起来,就是来后院看一圈,要是哪里还有不妥,就赶快让儿子们弄。

丰景和丰苗也没闲着,俩人上街了好几趟,给妹妹采买了厚厚几沓不洇墨的纸、两块兔子形的砚台,一只串满贝珠的笔袋子、还有两副小套袖。

不管书念得怎么样,但家伙事总得齐全了。

不过负责挑选的,其实只有丰景一人。

丰苗则背着小手,一副老成模样,专门负责讨价还价……

不过想到闺女独自念书,难免有点孤单,可又没别的女孩子作伴。

于是冯氏就想到春哥儿,反正这孩子也不小了,要不就让李夫子一起教着。

小糯宝当然乐得。

只是可怜了小春哥儿,为了小姑姑,提前两年就得吃学习的苦……

眼下,学堂已经快收拾好了,离李夫子入府的日子,也是就剩一日了。

这天,冯氏从后院回来,就去了库房,翻出一套双狮滚绣球的茶器、一只紫豪毛笔、还有一只软烟罗做的紫檀桌屏,嘱咐让姜丰泽给李府送过去。

“人家怎么说也是咱糯宝的老师,合该办个拜师宴才是。”

“只不过,你们定的日子匆忙,宴席是来不及备了。”冯氏思忖道,“等开课后,就让糯宝敬杯茶代替吧,不过这拜师礼咱总得送去,别让人觉得咱太怠慢了。”

姜丰泽压根没想到这茬儿,“还是娘想的周到,那我一会儿就去。”

他应下声后,就把包好的礼都放上马车,然后便朝着李府去了。

等到了李家门口,姜丰泽刚一掀开帘子,谁知这时,就听旁边的角门里,穿出一阵不甘的啼哭声。

姜丰泽脚下不由一顿,朝着角门多看了几眼。

“奇怪,哪里来的年轻女子在哭,是李家的什么人吗?”他摇头嘀咕。

第629章  想和姜家攀亲事

不过,这毕竟不关自家的事。

所以丰泽也只是好奇了下,又自嘲地摸头笑,“管他的呢,我何时变得这般八卦了,肯定是被萧兰衣带坏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