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759)

作者:闲人吃茶 阅读记录

他瞪大眼睛,将信将疑,“公主的意思是,您这手是写课业写肿的?”

小糯宝一脸“真诚”,黑珍珠似的眸子眨巴一下,又嗯嗯点头。

李湖图赶紧细想,好像自己为了能让公主成材,留的课业确实不少……

从前,他教过的孩子虽多,但基本都是十来岁的学子,而像公主这般年幼的,还是头一次。

自己没教过这么小的孩子,留课业没个轻重,要真把孩子累着了,倒也是有可能……

想到这儿,李湖图自责极了,手里的戒尺也发抖了。

小糯宝看出他内疚,心里乐开了花,但还是板着小脸,乖乖坐在位子上,举起“肿”手去翻课本,但翻一下她就嗷呜一声,装得可是像样儿。

李湖图难受地背过身去。

心下已经想好,以后这课业可不能狠劲留了,千万别再伤到公主玉体。

于是他把课业减半再减半,然后才继续教起诗词课来,神色看起来,除了有点自责,倒没什么异常。

小胖丫卖惨成功后,和春哥儿挤了挤肩膀,又扮了个鬼脸。

之后,她便杵着小脑袋瓜,观察了李湖图几乎一上午。

等到散课之后,她觉得少师不像藏着算计,愿意相信他一次,暂且当那件事和他无关。

而与此同时,丰景和丰苗已经跑到街上,按照计划忙活开了。

丰景带着画好的画本子,去了官家的万印局,刻印出了上千本的连环画来。

彩画之中,李清萍的大名清楚标明,而姜丰年的形象,也是画得一眼能认。

然后他便叫了一辆马车,挨个去了水铺子、书屋、百货大铺还有小九重天,把这些连环画摆在最显眼的地方。

“但凡有客人来,就送一本给他们,就说这是真人真事改画,不收银子,白送给大家看,听到了吗?”丰景招呼来伙计们,仔细吩咐着。

另一边,丰苗带着写好的戏文,去了瓦舍那边,掂了掂钱袋子,叫来好各家戏班子的头儿。

“咳咳各位,有个赚钱的活儿,你们接不接?”

“近来城里有位闺秀,不惜以自己名声做赌,也要嫁到那姜家里去,你们只管把这戏文拿去台上唱一唱,再说这是真事影射,保准能吸人眼球,赚得盆满钵满,我还额外给你们一大笔酬劳!”丰苗眯起眼睛,说得条理清楚。

几家戏班子的头儿起初怕惹上姜家,还不太敢接。

可等丰苗一亮出身份,得知这就是姜家自己安排的,他们顿时点头如捣蒜了。

贵门八卦,看客最是爱之!

这不就是送上门的财神爷,他们求之不得啊。

于是乎,在丰苗撒下百两银子之后,各家戏班子不仅要在台上唱,还答应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地唱,就为了把戏给传开了。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更别说,还是这般大张旗鼓地传。

待两个小子出手后,区区两日的光景,看过这影射连环画的人,就不下千人。

而在各处看过新戏的,就更数不胜数。

比起那些朝堂中事,男女老少们,倒更爱看这些八卦趣闻。

眼下得知还有这么回事,且还是发生在堂堂闺秀身上,人们简直惊掉下巴,立马口口相传开了。

午后,李清萍还在府里整理着箱柜。

她打开老榆木的柜子,擦拭着一件件的首饰,都是她娘生前的嫁妆,李湖图全留给了她。

“丹儿,你说娘留的这些,将来我拿去做了嫁妆,应该也不算寒酸了吧。”

李清萍刚一出口,脸上又露出了少女的羞怯,咬唇道,“看、看我说的,这婚事还八字没一撇呢,我怎么就着急上了。”

丫鬟想拍马屁,又忙为王姨娘传话,“哎呀咱小姐就是人中彩凤,那姜家老大连书都没念过,是他高攀了您,就算不带嫁妆,他们也能巴巴地高兴!”

李清萍正垂头笑,这时,就听外面传来一阵敲锣和吵闹。

丫鬟忙抻脖子张望,“小姐您快听,有人在巷子里敲锣呢!”

“锣鼓……莫不是,姜家来提亲了?”李清萍眸色猛的一惊,欣喜极了,“姨娘当真厉害!这招还真拿捏住他们了!”

她又小声埋怨,“不过这姜家也是泥腿子出身,礼数太差,还未问过我肯不肯嫁呢,就来提亲,未免太唐突了些。”

嘴上虽这么说着,但李清萍的心里,仍是压不住的喜悦。

这时,两个丫鬟叽叽喳喳,已经过来扯着她,要去侧门偷看了。

“咱们快去角门瞧上一眼,看姜家带的聘礼多不多!”

“是啊小姐,聘礼要是不够多,哼,咱可不能嫁,就让老爷再磨磨他们,咱得拿住架子。”丫鬟们也是没个轻重,笑得好生放肆。

李清萍压住激动,就这么左拐右拐,去了府内的角门处。

随着丫鬟手一推,角门就露出一条缝,李清萍也清楚地看见,有一些头戴大红花之人,正在前头开路。

她脸上一阵臊红,正期待地等着看,他们抬的聘礼箱子呢。

可谁知这时,却见这些人没进李府的意思,反而就在巷子口,突然唱上戏了!

其中站在最前头的,是一个身长玉立的男戏子,和一个画着丑脸的女戏子。

二人在一起咿咿呀呀,假装擦肩而过,女戏子又故意往男戏子身上一歪,媚眼如丝地开始碰瓷。

“哦~姜伯爷~我是李家清萍啊~”

“姑娘可使不得!”

这时候,后面的人们也咿呀唱上了。

可唱的全是李清萍的所为,和王姨娘的算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