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捡了个小福星后,全家旺疯了(762)

作者:闲人吃茶 阅读记录

这一番话,便说得姜家好像不是有意报复,双方面子上都好看些。

不过李湖图一听,还真信了。

他急忙摆手,“哪里的话,姜夫人您多虑了,再说本就是我家的错处,怎还敢问罪于您!”

冯氏看他稀里糊涂,算是发回善心,想要多提醒几句。

“只不过有一事,李大人别嫌我多嘴。”

“您有没有想过,李小姐就算是有些顽劣,但她一个大门不出的姑娘家,又怎会知道那么多不入流的算计?”

冯氏说着,把沏好的茶水推过去,“此事若是有人在背后撺掇,那便是推姑娘家入火坑了,您还得早做打算。”

李湖图接过茶水,眸光顿时一凝。

是啊。

他怎的就忘了这一点?

想和姜家结亲,可是王姨娘先提起的,此事莫非,也全是王姨娘的主意?!

看出他一脸恍然,冯氏又警示道,“姑娘家娇养些,并非坏事,但若是身边有人想带她走歪路,那再置之不管,可就是真耽误孩子啊。”

李湖图顿时醍醐灌顶。

想要去找王姨娘算账。

可再细想想看,其实王姨娘也伺候了他小半辈子,要真拿出来出气,他又于心不忍。

于是他叹了口气,“要说有谁在撺掇,多半就是我的妾室了,她本是我夫人的陪嫁,后因夫人被族人说善妒,才把这个丫鬟塞给我,做了个妾室,我的萍儿这么多年,都是由她教养的。”

冯氏一听,就皱眉道,“如若我是李大人,知道闺女被人这般带坏,定不能轻放了她,发配到庄子上都是轻的。”

可李湖图纠结再三,还是不忍,“多谢姜夫人劝告,只是她还给我生了个儿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倒也不好为这一事就太过重罚了。”

李七巧和郑嬷嬷在旁听了半天,白眼都想翻上天。

书香世家的闺女,被人带坏成这样?

这李大人竟还犹犹豫豫,顾及旧情!

只怕这种人,只有见到女儿真得走上绝路,才会有后悔的那天。

冯氏微微摇头,这便止住了话匣。

有些事,点到为止即可,各人有各命,人家既然不肯全然领情,那她也不必再多费口舌。

很快,李湖图得了姜家谅解,这便大松口气,高兴地回了家去。

可这李大人哪里知道,就是这次不听劝告,将会害了李清萍后半生啊……

第641章  可保百年富贵的商机

转眼又过一日,端午可算到了。

一大清早,小胖丫还在睡香香时,冯氏就把她小手腕“偷”出被窝,又将一对五彩绳,给悄悄戴上了。

然后就是丰景、丰苗,还有春哥儿、冬哥儿,在这几日,谁都别想光着手脚。

北地习俗里,端午节时,除了吃粽子外,戴五彩绳可是最不能少的。

早上未见太阳就戴。

等到隔上几日,第一场雨时再摘下,丢进雨水流走,传说能带走一年的厄运。

小糯宝睡醒了时,就见手腕、脚腕都多了条五彩编绳。

这彩绳由红、青、白、黄、黑五种丝线拧成麻花,最下面还拴了个玉髓珠,戴在身上还怪有趣,小家伙很是满意,甩着手腕就去洗脸了。

很快,等到了早饭时,自不必说。

粽子必是今日主角。

小糯宝不愧是嗜肉狂魔,在全家都吃甜粽时,唯独她挑了个大肉粽,啃得小嘴喷香,还直朝冯氏呲牙乐。

冯氏受不了这味儿,往后躲了躲道,“别看肉粽是新奇,但咱北地人吃不惯,还得是白粽蘸糖。”

“得亏糯宝和郑嬷嬷爱吃,不然我做了小半盆呢,可就白瞎了。”李七巧无奈,看来这赶时兴做饭,也不是好事。

全家吃过早饭,孙春雪和李七巧就拿出香囊,给各自男人带上了,上面还绣了艾叶的纹样。

李七巧手艺精巧,香囊绣得挑不出半点毛病。

可孙春雪就为难了,她绣废了好几个,做出的仍是个针脚歪扭的。

她放到桌子上,不好意思瞅着丰年,“你看,和弟妹的比,我这个简直就该扔了。”

不过姜丰年倒不嫌弃,拿起来就系在腰间,甚至还把原本的白玉佩给摘了。

“这香囊就是图个好彩头,反正只戴几日,只要是自己家人绣的,就比什么都金贵。”他说着,笑出一口白牙。

见他们两口子,半点也没因李家的事情,而产生隔阂。

冯氏也是打心眼里高兴,坐在旁边眯着眼。

这时候,丰苗实在没忍住,拽着丰景就咳了一声,然后变粗了声音,开始学大哥和大嫂说话。

“哎呀,心意比啥都重要,就稀罕我媳妇儿做的丑香囊!”丰苗挤眉弄眼。

丰景虽端正些,但也模仿大嫂,又是捂脸又是跺脚的。

佯装娇羞模样。

见状,全家都捧腹大笑,小胖丫更是奶膘乱颤,胖乎乎的小身子左摇右晃,笑得像只大毛毛虫。

孙春雪气得脸红,可怀着身子又不方便追打。

于是姜丰年撸起袖子,对着两个弟弟瞪眼,“来来来,你俩再学一遍,大哥没看清楚,在我眼皮子底下再来一遍!看我给不给你们一人一个大比兜!”

院子里,两个小子早撒丫子跑了,躲到郑嬷嬷身后。

四个人围着大水坛子,转来转去,不知道的还以为玩老鹰抓小鸡呢。

屋里头,冯氏笑够了后,又想起了正经事。

今日端午,姜家要过节,庄子上那边也不能忘了啊。

于是她让姜丰虎跑一趟腿,“老二,厨房锅台上那三大盆粽子,你给装好,送去小柳庄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