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超蚌的(179)+番外
一声木鱼敲响,梵呗洒清凉,祯珠缓步走到殿前,跪坐在蒲团上,默默祈下美好愿望。
*** ***
三人赶在下午最后一趟缆车运行前下山,回到祯家,祯大海已经备好丰盛晚餐。
晚饭后,停了半天的小雨又开始下起来。一家人难得齐聚在院子里,喝茶赏雨。
下雨意味着无法看到春节的烟花,这些年政府有烟花禁令,祯氏牌坊前的广场,却划出一个区域作为官方年度烟花庆典的场所。
祯珠自儿时就渴望的盼头被迫取消,有点儿惋惜。
祯大海却道,“春节下雨好。”
农谚里就有「春雨贵如油」之说。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衣换单。无论如何,春暖花开会如期而至,大地回春。
祯诚赞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祯珠果然觉得气温没那么刺骨寒冷了,只穿一件薄棉外套便足够。祯淼握着唐美仪的手坐在对面,怕她冷,将她双手紧紧裹在自己掌心里。
雨滴顺着户外的顶棚落下,滴入泥土里不见踪影。很快这片土地上会盛开出鲜艳的花儿。
祯大海和祯诚在研究祯珠新买回来的茶具,祯奶奶和祯妈一项项核对过年的大小事项。
今年有新人加入,二十多年来头一回和准亲家吃饭,礼节很重要。
按祯奶奶的话说,以祯淼为标准,将来祯珠和祯鑫的人生大事操办起来就有模板可抄。
祯珠还没习惯在亲人面前以禹白溪的女朋友自居,一回到家,她就觉得自己可以继续做六岁的小女孩。完全没想到有这么一天,她也要成为大人了。
祯奶奶正说着,禹映萍的微信电话打来,两位老姐妹当场愉快地聊起天。
祯珠知道禹白溪此时仍在工作,他的职业,注定是与时间赛跑的事业,假期不过是偶尔的奢侈。
想到自己的职业,她也开始期待这个到来的春天了。
休息完这几天短暂假期,祯诚和祯淼便要忙起来。北城的珍珠采收一般在每年春节后开珠。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海域条件,自秦汉起,珍珠便是北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祯氏族村数百年来,以养珠闻名。如今,坚守在珍珠事业的人愈来愈少,后继乏力。
祯淼公司研发部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村里珠母贝养殖户平均年龄65岁,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如此艰苦的户外工作。
祯诚早两年已经退居二线,祯淼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掌管鼎祯珠宝公司。
祯珠小时候跟着公司老员工,一起采珠。
数十米长的桌子上堆积成小山的珍珠贝,全靠采珠手工人拿着小刀一个个开蚌采珠。
谈到自家公司业务,祯珠和祯淼研究起今年投放的上万亩珍珠贝,产珠率从往年的50%提高至75%,珍珠成色也很稳定,产珠预计可超过1000公斤。
北城的人工养殖海水珍珠在国内有珍贵历史,上世纪50年代,中国第一颗人工海水珍珠在此诞生。由于长期超密度养殖,导致大量珠贝排泄物污染环境,同时珠农急功近利,人工育苗造成珠贝近亲繁殖,品质大打折扣。
千禧年一场国际珍珠文化活动上,一串不到30粒的澳洲南洋珍珠估价近千万,相当于当时北城千斤原珠的价格。
明晃晃的差距,刺痛了养珠人祯诚的心。他当即决定,选择与其他珠商不一样的道路,不再从事家庭小作坊式粗加工,而是从根本上改革鼎祯珠宝公司,立志做大珍珠产业。
祯珠这次便想采用自家公司研发的“鼎祯六代”珍珠。
国内海水珍珠一般直径在8mm,邻国日本的养殖技术可达到9mm以上。
“鼎祯”是与当地海洋大学合作开发的育珠科研项目。
研发至今,20多年来已经培育了六代产品,可以达到一级优质珍珠的标准,每颗平均在9mm,珠质圆润饱满,光泽华美。
一毫米的进步,凝聚了两代人数十年的努力。
兄妹俩一来一往,认真讨论,不同于平时嬉笑的模样,祯诚觉得孩子们这场面极其难得,坐近了细细听,时不时露出欣慰的微笑。
祯大海在厨房炖好甜品,招呼大家进屋喝。祯淼担心唐美仪听得无聊,拉着未来老婆去吃甜品。
祯珠也馋老爹的手艺,可她二叔恰好跟她聊起了她新送给他的过滤器礼物。祯诚表示特别喜欢,今天上午一收到就装了起来。
“效果如何?”祯珠一问出口就有点儿后悔,以她的经验,祯诚必然要讲足一堂课。
果然,从机器原理、水质循环、各种菌体,再讲到鱼类的祖先是文昌鱼,四亿年前的化石能证明......
这些话祯珠从小听到大,祯诚本来话不多,难得她二叔高兴。祯珠只好竖着耳朵听屋内的人如何惊叹祯大海的甜品手艺又进步了。
虽然晚餐吃得丰盛,也愣是把她听饿了。她仿佛听到祯淼喝了三碗,唐美仪和祯妈各自喝了两碗,祯大海好像说早知道多煮点儿。
难道等会轮到她的时候,不够喝了?
手机忽而响起,祯珠一看来电人,脑袋里灵光一现,这电话来得真是恰到吉时。
祯诚停止讲话,原想等祯珠先接电话。
岂料祯珠跟他说,“二叔,您先帮我接一下,我去去就来。”
她计划着冲到厨房端两碗甜品出来,反正来电这位也对鱼类极有研究。正好!
祯诚还未反应过来,手里塞进一部手机,已经摁了接听。
来电人让他一时忘了出声。
“喂?宝妹?”
禹知春声音带着笑意,“宝妹?你能听到我说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