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雾去(121)
过了一会儿,她想起还有一件事没来得及处理,拨通了远在北京好友的电话。
宋京迪刚回到家,不顾形象地甩着拖鞋,关心问:“这一周怎么样?适应吗?”
指尖抵着手机一侧,她如实道:“挺好的。”
“那就行。”宋京迪兴致很高,说着最近生意上遇到的事情。
隔着冰冷的屏幕,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期间她时不时按照以往的经验为好友提出建议。
过了许久,视线再次落在窗外繁华霓虹的景色,玻璃上隐隐倒映着她单薄的身影。
沈清予垂下眸,缓缓张口:“京迪,你能帮我一个忙吗?”
“什么?”
沈清予走的时
候没带任何段聿憬送的东西,只带了那件匣子和那颗第一次收到的胸针。
空气中静了须臾,她语气轻飘飘地说道:“你下次碰见段聿憬的话,跟他说那间房子书房下的抽屉里,是我还给他的东西。”
夜晚的寂静渗进每个缝隙,也是这一时刻,沈清予忽然反应过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她开始不再去叫他二叔,习惯性的去称呼他全名。
第45章
从那天之后, 沈清予整个人完全投入的工作中。
许是换了新环境的原因,起先她还有些水土不服,身体不舒服。但好在这种情况只存在两三天, 熬过去之后,又开始进入无休止的加班。
因是新开的拍卖行, 资历和各种都打不过其他同行, 再加上这种收藏者只会选择他们信任的以及能为他们获取最大利益的公司。
这样相比下, 她们这些尽管有自己的固定人脉和资源,也非常没有优势。
经理是林诏从其他拍卖行挖过来的, 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方式也有自己的独一套。他沉下心, 借着林诏收藏的稀奇文玩古物, 和他平日的名气先开了一场小型神秘而又限数的拍卖会。
反响和预料中的还要好,那之后,拍卖行在平壶以及附近的城市都有了名字。
而沈清予的工作,则是在这些文玩古物或艺术品中挖掘它们自身优势和看点,进一步研究每件物品艺术家创作的风格及历史背景和市场行情等。
如果是艺术画家之类的创作, 会再通过原主人画家所讲的经历,剖析创作时候的心境以及种种, 最后在拍卖会上, 把所知道所看到的传递出去,提到物品本身该拥有的价格。
看起来和之前的工作没有什么两样,但其实其中的深意要多上许多。
她不禁庆幸上了潘老的课,若没有潘老那段时间给她做的铺垫, 这些做起来恐怕只会更加棘手。有了潘老的加持, 加上本身的优势, 她很快便习惯了这份工作,甚至更愿意花更多时间投入进去。
其实, 有时候她也分不清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工作。
是为了躲避一个人在夜深人静独处时想到某人吗?还是只是单纯的热爱这份工作?
某天,沈清予认真想了想,觉得后者占比更多。
她喜欢去感受、观察这类器物或文玩,从中能看到岁月长河背后的故事,并逐渐沉浸于此。
当然,她也确实在忙碌的工作中,逐渐忘了某人的存在。
那段时日,她的生活是紧张而又松弛的,没了在北京的忧伤。也许是换了新环境的原因。
而这几个月内,宋京迪陆陆续续找过她几次,到秋季的时候,她上一年报名跟国家地理的旅游团到了出发时间,背上旅行包独自去了南极。而这期间工作室暂时全权交给店里的小姑娘打理,她只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调货。
有时两人时间撞上了,默契地打电话聊上许多时间,撞不上只能在对话框内说着对方的近况。
为此,齐明睿对她们这一举动表示很不理解,明明通过朋友圈都能知道对方的路程行踪,甚至连吃了什么都能知道,何必还要再私聊发一遍。
毫不意外,宋京迪没好气翻他白眼,直接挂断了电话。
时间随着枯燥的生活慢慢推移,而沈清予也在这几天,迎来了正在意义上的第一场大型拍卖。
是一位艺术画家年轻时收藏他人的画,老人病重目前在医院,她上次去医院看过老人家,听家里人说的意思好像所剩时日不多,现在的处境完全是再用药钓着。没办法亲自出面,便委托儿子出面来作为对接人。
毕竟是第一场,沈清予初心是想从头到尾都由自己来完成,便拒绝了通过助理来了解这其中的故事。
而这段时间平壶也迎来了晚秋,每天空气中都弥漫着落叶凋零的气息。
到了这天,两人约定时间是在晚上的一家海边餐厅里。
临下班前,沈清予才和经理从洽谈室出来。
办公室只有林凝思一人在。两人在鉴定上的专业水准相差不了多少,但林凝思对拍卖上所了解的知识只有在多伦多接触的那些,其余的也只有独自专研时通过课本或者时不时和莉迪亚通话学到的知识。
仿若两人之间的差距,从潘老上课时完全划开。
那段时间瞧着对方要抠破头皮的样子,沈清予把上课时潘老推荐和这一类有关的书籍推荐给了她。林凝思也没耽搁,拿到书便开始啃,再加上上班时的实操,进步比刚开始的时候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