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亦有时(11)+番外
外婆:“哪个朋友?”
“阮今欢。”
听了今欢的名字,外婆放下心。
两位老人认识阮今欢。
起初是因为方星宜受伤那阵她天天来接送,外公外婆见过几次,对这个钟灵毓秀的小姑娘蛮有好感。
后面则听楼下同样陪读的奶奶说,阮今欢可是高一的文科第一,成绩特别好,好像是沿中特地挖来的转校生。由此,外公外婆再见今欢时,就更加喜欢了。
外公说好,并嘱咐方星宜向阮今欢多学点。
外婆:“不求你能跟人家一样好。至少要考个本科吧。你爸妈和你哥哥,以后可都要靠你。”
方星宜没吭声,带上数学作业,便出发了。远远地,她就瞧见一个人影站在门口。
无意识地,方星宜加快了步伐。
走近一看,果然是阮今欢。
她高兴地迎上前,拉着方星宜走进小院。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方星宜第一次来朋友家写作业,对象又比较特别。所以感觉十分新奇,四处张望。
院子布局极佳,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花草草,生机盎然。它们在橙红的黄昏下散发着芬芳的香,令人心旷神怡。
阮今欢道:“我姥姥在客厅。我告诉她们你会来。咱们打个招呼就成。”
“她们?你爸妈都在么?”
阮今欢说没有,站定在一株栀子花前耐心介绍:“我父母在京市。家里有我,姥姥,和王姨。哦,王姨是家政阿姨。”
“你是京市人,但怎么转来了沿前?”
方星宜不奇怪她的来历,明眼人都瞧得出阮今欢气质绝佳,定是家境极好。
她只是疑惑好端端的,为什么转学。
“我姥姥身体不太好。她老家在沿前市,年纪大了想重回故居,我也想多陪陪她,于是就来了沿中。”
原来如此,方星宜明白了。
学习好的人在哪学习都好。沿中这波算捡巧了。
既然提到家庭,方星宜便多问了句:“今欢有兄弟姐妹吗?”
“不。我是独生女。”
方星宜懂得礼尚往来,遂也说了自己的情况:“我有个哥哥。”但点到即止。
阮今欢嗯了声,不经意地,悄悄握紧了她的手。
客厅内。
方星宜跟着阮今欢称呼,道:“姥姥好、王姨好。我叫方星宜,是今欢的朋友。”
老太太看见她,显得十分高兴:“今欢第一次带朋友来家呢。以后要常来玩啊,家里只有我们几个人,太冷清了。”
王姨笑着点头。
方星宜心神微动,应好。
“把这当成自己家,不要客气,有什么需要就跟今欢讲。”老太太含笑。
阮今欢:“放心吧姥姥,我会照顾她的。不说啦,我们去房里写作业了。”
“好好。”
目送两个小姑娘上楼,老太太看了楼上的方向好久,才收回目光,自言自语:“看来欢欢陪我回老家还是有些好处的。这不,换了个环境,终于交上朋友了。”
王姨宽慰:“您放心吧。俗话说‘千人千面,百人百性’,欢欢只是性子较别人更内敛。现在不是开朗多了吗。尤其交了个好朋友之后,我瞧欢欢每天都很开心呢。”
“希望她能一直快乐下去。”老太太合上报纸,轻声道:“我和她爸妈也没旁的愿望了。”
*
阮今欢带方星宜来到自己的房间。
卧室十分宽敞,但与方星宜想象中的少女心布置相反,房内并无多少装饰,以简约风格为主,整洁明亮。
第一眼吸引方星宜注意的便是横亘在左手边的书柜。上面摆放着超级多的书籍。
直至将作业放在书桌上,方星宜的眼神还是没从那里转过来。
阮今欢了然:“别看那么多书,大部分都是小说啦。”
“都、都是??”
“嗯。我很喜欢收集实体书。”阮今欢道:“没关系,你可以看的。”
方星宜根本无法拒绝,欣喜上前。
简直就像在逛书店。书籍的种类非常多样,上至文学名著,下到民俗志怪集,今欢这儿都有收藏。
“如果蒋明烨与郑浏也来了,她们绝对会说你这是天堂。”
“她们喜欢看么?”
方星宜笑道:“我们三都喜欢。”甚至还是因为这个共同的兴趣,三人才会迅速熟络。
阮今欢说出一个名字。
方星宜双眼放光:“当然看过!我为了买她新出的续集攒了好久的钱。不过没抢到。”
随着话题的深入,方星宜惊奇地发现今欢与自己看文的喜好简直一模一样,甚至于精确到对于某本书中配角的看法都一致。
怎么形容?就像完全的志趣相投。
阮今欢随手打开一本书,却在温柔地凝视方星宜脸上克制的激动神色。
她的面颊泛起红晕,神采奕奕。那是讲到自己爱好时的专有自信。
察觉到今欢一瞬不眨的眼神,方星宜声音渐渐变小,不好意思地碰碰鼻尖:“我是不是讲太投入了,没听见你在说什么?”
“没有。”阮今欢歪头,笑开:“我是想,我们好有缘分。一见如故,对不对?”
方星宜绽开笑容,用力地点头。
意犹未尽地聊完,二人准备写题。
方星宜只带了一张数学卷。少而精,一张卷子够她磨一晚上了。
其实有初中良好的基础在,方星宜再学不会特别吃力。问题关键在她很难集中注意力。
自以为课后自学也来得及,可惜初中行得通的办法高中行不通,等方星宜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才惊觉她已经落后了一大截。但长期的不以为意,加之永远的三分钟热度,导致她很难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