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朕皇陵远亿点(195)+番外
果然刚踏出水阁,明岑便立刻道:“我身体不适,赵公子,李世子,我便先走了。”
语毕又恋恋不舍地看了眼赵珩,在他身边能碰到个胸无点墨的人多不容易,“待公子有闲,不知能否与公子再会?”
赵珩笑,“明公子,你我之间有的是再会的时机。”
明岑把这话当成了保证,回以满足一笑,见礼离去。
但踏出宫门时他猛地反应过来,这位赵公子怎么知道他们有的是再会的时机?
想不明白,就摇摇头,不再想了。
此刻,宫中。
俩人行步不疾不徐。
虽一语不发,却不觉尴尬,好似认识多年的老友般怡然。
远离水阁,李默停住脚步。
赵珩脚步亦顿住。
李默垂首,毕恭毕敬地向帝王见了一礼,“臣胆大妄为,竟敢在陛下面前举止放肆,请陛下降罪。”
赵珩唇边的笑意真切了几分,“朕未挑明身份,岂是卿的过错?况且卿无失礼之处,起来吧。”
在场诸人皆无官职,或者说,官职还未高到能够面圣。
无论谁家,都绝不可能拿出自家身居高位有实爵的子弟来给皇帝填充后宫,况且前途未明,自然都拣选着没有官位,却生得极其好看的孩子。
故而赵珩看见的人,无论品行如何,样貌却都是一等一的好。
可谓金玉其外。
李默起身,跟在皇帝两步之遥的身后。
“陛下。”李默道。
赵珩微微偏头,“卿且说。”
李默似乎不敢直视赵珩的目光,他垂首,静默了片刻,才道:“陛下,臣听闻,陛下今日举办诗会,是想从中择优者为后?”
赵珩不动声色,“不过风闻而已。”
不否认,亦不承认。
李默与在场诸公子皆不同,气韵纯然若荷,虽位高,却不咄咄逼人。
李默静静地跟在赵珩身后。
许久后,赵珩才听到身后再度响起李默很轻的声音,“或许空穴来风,并非无因。”
赵珩转头,笑道:“李卿,你在揣摩圣心啊?”
话音未落,李默恭顺地跪下,“臣不敢。”
帝王目光居高临下地打量着李默。
李默便跪地仰头,顺从地让赵珩看。
他姿态恭谨,更给这张柔和美丽的面容添了些说不出的动人风姿。
“臣只是想问,陛下觉得,臣如何?”
他那双静美到了极致的眼睛微垂,令赵珩觉得,对方在看他,却又恭敬得不敢直视天颜。
“臣蒲柳之姿,不敢妄图后位。”李默轻声道:“只要能旦夕服侍在陛下左右,臣虽死无憾。”
赵珩往后退了两步。
这话是能随便说的吗?!
第九十三章
赵珩第一反应是迅速转头, 环顾四周。
见四下开阔,无荫蔽草木,也无能遮挡人身的宫室后他才稍稍舒了口气。
而后赵珩动作猛地顿住。
朕在怕什么?
怕姬循雅不知何时神出鬼没地出现在他身后吗?
赵珩忍不住在心中冷嗤一声, 笑话, 朕岂是那等惧内胆小之辈!
就算姬循雅真在, 又能如何——况且,除非姬将军新通了上天遁地之法,否则决计不可能出现在他二人面前。
九江王世子似也注意到了赵珩不同寻常的举止,却一动不动,依旧恭顺地跪着。
赵珩转头,见李世子跪得腰背秀直, 仪态端雅, 若亭亭修竹,并没有因帝王心思不在自己身上而松懈。
赵珩笑道:“世子美意,朕若拒绝,倒显得不解风情。”
李默心中毫无喜悦,他静候赵珩下文。
“但朕与世子不过一面之缘,”赵珩笑吟吟道:“只互通名姓而已, 便要定下一生大事,未免太过草率了。”
清风轻垂,李默散落身后的长发随风微颤。
洒在素色的衣袍上, 有如一道墨痕。
李默这个人的气韵实在太静, 像极了水墨圆融的画中人,黑白交汇,难分底色。
赵珩收回目光。
“世子请起, 地上凉。”
李默垂首,“多谢陛下关怀。”
赵珩闻言差点又转头。
李默神色如常地起身, 细看却能觉察到他神情中的失落。
赵珩客气地虚扶了下。
李默也知晓分寸,很小心地不敢与皇帝相贴,“谢陛下。”话音委顿,静默几息,又犹豫着开口,“臣自知不该开口,但见到陛下高兴得有些忘乎所以……”话锋一转,“陛下,在场诸人中,便无一人,稍得圣心吗?”
赵珩抽手,笑着道:“朕觉得,明小公子恣意无拘,很是有趣。”
刚踏出宫门,快快乐乐翻身上马欲去打马球的明小公子打个喷嚏:“嗯?”他拿手帕揉了揉鼻子。
李默闻言眸光有些黯然,“明公子的确是万里挑一的好性子。”
明岑又狠狠打了个喷嚏。
也就李默能面不改色地说明岑是好性子了。
若被在场诸公子中任何一个知道了,恐怕都忍不住在心中大骂李默在皇帝面前虚伪矫饰。
偏偏李默说得无比自然,不见半点违心。
语毕,君臣二人再无二话。
赵珩慢悠悠地往前走,李默静静地在他身后跟着。
若是其他陌生人紧随赵珩身后,皇帝难免防备,只是李默看起来实在太无害了,让他生不出一点戒备之心。
赵珩动作幅度很轻地皱了皱眉。
这于他而言,可算不得好事。
片刻后,李默轻声道:“琬南明氏与太后早年不睦,若是明公子,陛下在太后面前或许多有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