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朕皇陵远亿点(205)+番外
赵珩一把按住姬循雅的后颈。
姬循雅霍地抬眼, 眼神沉沉地看向赵珩。
无论是他还是赵珩,都还未尽兴。
将军身上任何一处都凉得像冰, 赵珩啧了声,只觉自己不是拥住了一个人,而是一把化作人形的刀刃。
手掌再往下,脊背宽厚,肌肉随着赵珩的触碰隆起紧绷。
炽热掩在坚冰下。
似,一触即发。
掌心游走,一路到将军腰间。
赵珩听得见,姬循雅滞重的呼吸声。
赵珩微微起身,亲密地拥住姬循雅。
他不动,姬循雅亦不动。
赵珩这样亲密无间地和姬将军贴着,发现姬循雅连心跳声都很轻缓,若非二人离得极近,他甚至感受不到后者心口的起伏。
赵珩忽地道:“景宣,你读过朕的起居注吗?”
姬循雅没有回答。
他在等待下文。
“你读过。”赵珩笃定道。
姬循雅这才开口,“读过如何,没读过又如何?”
当然读过。
自他醒来后,凡是与太祖有关文史书册,无论是正史,亦或者风闻,他皆仔仔细细地看过上面每一个字。
看赵珩问鼎中原,看赵珩成为天下之主,看他亲手亲手奠定一个天平盛世,看他成为名篆史册,流芳百世的明君英主。
看他与那些惊艳才绝的臣子友人的轶事美谈,看他珍爱亡妻,厚待与皇后所生的太子。
他从史书中看完了赵珩的一生。
那些辉煌灿烂的,与他无关的一生。
赵珩闻言轻笑了声。
他与他亲密无间,赵珩没骨头似地依附在姬循雅怀中。
赵珩将下颌抵在姬循雅胸前,仰脸笑道:“卿既然读过,当知道,朕是如何评价卿功过是非的。”
姬循雅看他,觉得赵珩此刻的笑容简直可恶。
不需明言,姬循雅已知道赵珩要说什么。
果不其然,赵珩下一句便是,“当年有人醉后问朕,陛下以为,燕君理政,最大的错处是什么。”
姬循雅居高临下,垂首便能看见一截雪魄般洁白的颈袒露在眼前,美好的线条流畅下滑,再往里,影影绰绰间,若有莹润的光泽。
很细,很长。
好像抬手就能圈住。
掐断。
姬循雅蓦地察觉到自己尚未平复的呼吸愈发重。
但他没有移开视线。
他抬起手,轻轻放到了赵珩肩上。
他动作幅度很小,仿佛怕惊到一个怯懦的小玩意似的,指尖绕住了赵珩垂肩的长发。
于是赵珩便没有理会这个小动作。
“陛下以为,臣的错处是什么?”
他明知故问。
太祖本纪中写得清楚。
赵珩赞他才智世间少有,赞他用人妥当,吏治清明,赞他用兵出神入化,可为当世第一人。
明明只是纸上文字,姬循雅却想象得出,那与他少年相识的人坐在他面前,侃侃而谈,笑颜粲然的模样。
而后赵珩话锋一转。
赵珩眸光含笑地垂下,饮了口酒,说:“他不够狠心。”
酒香满殿,醇厚绵长,吹得人醺醺然。
然而还有臣子闻言惊愕地看向赵珩,因为醉酒,来不及掩饰脸上的不可置信。
陛下说什么?
说姬循雅不够狠心?
在场诸人有不少昔年都随帝王入曲池,满池人头,鬼火飘荡,莹莹有光,若延药莲盛放,鲜血沿着地面铺设的砖石上的花纹四溢流淌,不似人间,却如坠炼狱。
这样一个临死前能让至亲殉葬的疯子,不够狠心?
赵珩收紧手臂,牢牢地抱住姬循雅。
他似乎听不见将军话音中的寒意。
姬循雅的手指慢慢移动,悄然贴上了赵珩的脖颈。
他没有掐,只是抚摸着。
一下,又一下。
好像在磨刀。
赵珩被他不快的动作弄得要笑。
皇帝从来不知死活,虎豹临阶前尚要逗弄。
活该葬身猛兽之口。
赵珩道:“你不够狠心。”
姬循雅的动作一顿,旋即,警告般地用力刮了下那处微微凸起的颈骨。
“天予弗取,”赵珩偏头,拿脸蹭了蹭他冰凉的指尖,“反受其咎。”
姬循雅陡地掐住了他的脸。
赵珩看见了一双晦暗阴冷的眼睛。
当年燕君暴亡,余下一群狼子野心的,虎视眈眈的公子们,而姬循雅,则是诸公子中看起来最能承继大统的那个。
年岁尚不足弱冠,静雅寡言,既无外戚为援,也无权臣支持,是个,再好不过的傀儡君上。
于是众意一心,推举姬循雅上位。
这个过于漂亮也过于安静的年轻人不负众望地做了燕君,却,不是个听话的傀儡。
从备受掣肘到政由己出,也不过用了两年。
若至此,姬循雅做的可谓干脆利落,完美无缺。
然而或许因为尚顾惜血脉亲情,又或许,是为了朝局稳定,姬循雅并没有彻彻底底地将这些野心勃勃的宗亲贵胄们清理干净。
他们在姬循雅大权在握时的确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当局势稍稍动荡,这些万世富贵的宗亲们便摇摆不定,“倘归降,则可保宗庙,又可得禄位,仍为千户侯、万户侯。”
譬如,后来做说客来劝降姬循雅的宗正。
片刻后,赵珩听到了姬循雅冷若冰霜的声音,“我已将他们全杀了。”
赵珩吻了下姬循雅的指尖,缱绻道:“你杀得太晚了。”
人之将死,才挤破身上的毒疮,剜肉放血,岂非于事无补?
话音未落,面颊便被人捏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