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离朕皇陵远亿点(254)+番外

作者: 蝴蝶公爵 阅读记录

连英王都牵涉其中!

英王处事温吞, 待人借物俱妥当多礼, 与朝中官员多有交往,在朝廷中素有贤德之名,先前皇帝南下陪都,有不少朝臣都做好了若皇帝死于姬循雅之手,则迎英王为帝的打算。

此事不成,无非因姬循雅非但没杀皇帝, 还把皇帝带回了,且有崔抚仙主持大局,毓京未乱。

皇位近在咫尺, 英王或许心有不甘, 但——刑部尚书深吸一口气,也不是英王能掺和西北走私的原因。

他一个王爷,封地千里, 他难道会缺钱?

若不是因钱财而私卖辎重,更是其心可诛。

皇帝无子嗣, 英王作为近支宗亲,倘皇帝出事,他是有资格承继大统的,那么英王此举,就是为了同边地诸国交好,以期他日支持……乃至出兵相援。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二则眼下皇帝被困宫中,这封上谕究竟是皇帝的意思,还是姬循雅借皇帝弄权,尚不可知。

至于其三,黎寄心道,自新帝登基来,帝王行事……恣意,奖惩俱是随心,想惩治谁连今日左脚进门都是君前失仪能罢官还乡的重罪,这回终于想起朝廷还有个掌管刑律的刑部。

他放下文书,忍不住伸手按了按太阳穴。

刑部侍郎阮正心刚同下属一道取了涉及此案的文书证据回来,见上峰长吁短叹,顺手取了一盏茶来,搁到黎寄手边,道:“大人这是怎么了?”

黎寄看见茶盏,无奈道:“说了多少次,你是官身,莫要如此小意。”

且不提阮正心给他倒茶被御史看见了会不会参他一本欺压同僚,单阮正心给他倒茶,旁人不知二人关系,只会道阮正心谄媚太过,竟亲自侍奉上峰。

阮正心笑道:“学生见老师愁眉不展,心中忧虑,一时竟忘了您的教诲,还请先生见谅。”

黎府与阮府相距不远,黎寄与阮正心的父亲又是同年,关系颇亲近,阮正心少年时常往黎府,二人间私下也已师生相称。

黎寄摆摆手,“我并非怪你。”

“学生……下官知晓。”阮正心道,复语气关切,“老师可有什么忧心事?”

黎寄听他还一口一个老师,忍不住好笑,阴郁不由得散去几分,“我心中烦忧,小大人可解?”

阮正心忙道岂敢,答:“学生虽未必可解,但有愿为您分忧之念。”

黎寄收敛了玩笑色,又叹了口气,道:“你先前已看过上谕,作何感想?”

此刻正厅中除了他们师生再无第三人,阮正心毫不犹豫地回答:“学生觉得好,闻之畅怀,再好不过。”

黎寄以为自己听错了,不可置信地问道:“什么?”

阮正心不急不缓地回答:“回老师,学生觉得好。先时兵部侍郎未闻缘故被抓,使毓京本就浮动的人心更惶然,人皆恐姬循雅是在排除异己,然而今日明发上谕,证据确凿,这二十几人的确犯大错,于安定人心有益。”

黎寄不语,示意阮正心继续说。

阮正心继续道:“且其中涉及英王,非三法司可处置。英王是皇族贵胄,陛下要平息宗亲内的浮言,或许,会亲自出面,我们这些为人臣的,见陛下安好,也可放心。”

黎寄想起皇帝,微微点了点头。

自皇帝回京后,万般变化他都看在眼中,他实在不愿意皇帝有事。

“且,”阮正心手指虚虚地划过上谕,“英王此举形同谋反,可陛下并未直言如何处置英王,只令英王早早回头,‘不负朕如天之恩’,若英王愿意此时进京,为了宗室稳定,陛下未必真的会大义灭亲。”

黎寄眯眼,“英王本就是一人之下,在封地内权势滔天,即便他无野心,要他束手伏诛以求活命,他绝不可能答应,更何况他与外族暗中勾连,其意若何显而易见,他根本不会进京请罪!”

“是,所以朝廷与英王必有一战。”阮正心断然道:“当今圣上励精图治,倘一举平定内忧,更有益于家国万姓。”

黎寄愕然地看向阮正心,“你竟是如此想的。”

阮正心轻轻点头。

方才的笃定坚持倏然消散,青年人极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学生口出狂言,令老师见笑了。”

黎寄不语。

阮正心颇有些忐忑地望着既是自己上司又是自己老师的长辈。

静默良久,黎寄看着眼前芝兰玉树般秀挺的青年人,沉声道:“好,甚少。”

他暗叹时光易逝,官场浸淫多年,他不知何时也变得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然而,后来者审时度势当断则断,又令他欣喜,忍不住拍了拍阮正心的肩头,似叹似笑道:“后生可畏啊。”

……

骏马疾驰,踏起半丈扬尘。

英王府建于平康城内,近日来不知因何缘故,平康城内外限制出入往来,城中戒严,又执行宵禁,一派萧索肃杀之感。

军士策马自闹市穿过,一路上行人避让纷纷。

有人躲避不及,眼看就要与马撞上,幸而旁边伸出手,一把将他退拽到旁侧。

那人一个踉跄后仰,手中米袋不慎落地。

“哗啦!”

黄莹莹的小米撒了一地。

英王重兵戎,这一年更是征兵频频,强令青壮年入行伍而误农时,粮价远高于往年。

大米价高,便退而买小米。

不想竟遭此横祸,那兵士眼见险些撞人竟连停都没停!

那人来不及道谢,匆忙伏地,以袖将小米扫入袋中,一面往里扫一面骂道:“哪个瞎了眼的敢在……”

话音未落,便被人狠狠捅了下后背,低声道:“那是英王府的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