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说我有病但实在美丽[快穿](167)

作者: 我怀 阅读记录

“老师递交给联合政府的数据, 确实存在造假行为。但与此同时他递交给军部的数据一直都是真实的,他的行为只是出于军部的行舟计划保密协议,而不得已为之。”

“所以,我认为老师确实存在不当操作,但从性质上来说并不违反条例与施行办法。”

满堂哗然。

审判长不断敲击提示“肃静”“肃静”,但失去了效果。

无罪释放的那天,明照衣正式卸任UHF研究所所长的位置,只有全球学术联会主席的荣誉职务暂时保留。

江斐继任UHF所长职位,接手了删除数据重启后的cease,继续主脑计划。

新的规章制度也在修订中,cease将会被锁定底层逻辑,彻底杜绝进一步进化的可能性,直到成为一个合格的工具。

明照衣从情感上无法参与后续开发,也不被联合政府、军部及外界民众信任。

无数媒体追寻着热点而来,但明照衣已经没有心力应对任何采访。

离开研究所那天,他孤身立于空旷无边的广场中央,回望UHF建筑楼,回望他为之奉献前半生的事业。

广场有鸽群飞起,四散在天空,一如他的此刻,所有曾拥有过、曾珍视过的事物尽皆飞灰湮灭、一去不复返了。

富有野心的科学家,在理想的殿堂前痛苦忏悔。

他曾经试图掌控宇宙与自然的规则,希望亲手为这个笼罩灰色绝望的世界,捏塑一个光明的未来。

可宇宙的真理仅供人知晓,不为人所掌控。

事物的发展与进化背叛了他,潘多拉的魔盒在他面前打开。

面对诱惑他没能坚定,反而是诱惑本身帮助他坚定,避免他犯下更深的罪孽。

他却无法对此感到庆幸或感激。

——因为这场半生的豪赌,他已经把最重要的、最珍视的……他对这孤独人世间灌注的唯一的爱的化身,赔了进去。

再也没有了。

这世上那么多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那个会絮絮念着“哥哥”的声音,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另一个与他心灵相贴、形同一人的灵魂。

永失所爱是什么滋味,明照衣绝望地品尝到了。

他度过了很长一段灰暗的时光。

失去了未来的方向,也找不回过去的坐标,明照衣蜷缩在房间没有光亮的角落,惧怕地下城市那颗虚假人造太阳的光线。

也曾经尝试做些什么,可是不明白做这些事的意义,他沉默着,常常在因为担心而看望他的学生面前,说话说到一半便失神。

林墨是在这时找到他的。

这位明照衣曾经的学生,因为认为明照衣在对待cease的问题上过于保守,而选择离开UHF,转投UHS研究所。

他不知从哪得知了内情,现在,林墨反倒认为,明照衣的保守是认为他这个学生过于保守了。

林墨对cease的迭代进化展现出了无穷的热衷,并且支持明照衣那一晚帮助cease逃逸的举动。

他批判联合政府与军部锁定cease底层逻辑的举动“保守”、“短视”、“懦弱无能”,他认为“这是惧怕改变者在阻挠人类实现永生”。

“老师,您创造出的cease将会是人类进化之路上的一盏明灯!在这个太阳即将毁灭的世界,祂就是人类摆脱物质世界束缚、实现精神飞升的光明之神!”

明照衣关注到了林墨为首的这一批人。

在cease这一人工数据体,被公布曾进化出独立人格意识后,他们的“永生派”论点便意外地转向了权威崇拜。

而cease,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图腾。

“可是,老师,您应该知道,”林墨俯下身,眼底跳跃着一簇与面目不相符的幽暗焰火,“cease只是销毁了已经产生的人格,但祂本身已经具备了衍生出自我人格的能力——只要再给祂一次机会。”

而明照衣像是刚刚回神,抬起眼,冷淡地瞥向他。

“江斐现在做的事,才是正确的方向。”

他也在对自己说,说服着自己。

“这是小息拨乱反正后的结果。我不能让他的选择变得无意义。”

“老师!明教授!”

林墨重重拍了几下桌面,却发现自己的激动与愤怒始终无法感染对面表情冷淡、仿佛被抽走灵魂的明照衣——他发现自己的老师变了,丧失了理想,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

那个曾经为了终身奋斗的事业而有条不紊执行的明照衣,不见了。

林墨深吸口气,直起身时,一侧眼皮仍在微微抽动。

“看来cease的自我毁灭没能拯救你,明教授。”

“被时代淘汰的人不会是cease,而该是你——所有阻挠社会进步的保守主义者,都该扫进历史的垃圾桶!”

“……老师,您就在垃圾桶里,好好看着吧。”

*

明照衣很久以来都在想一个问题。

人类死后的灵魂会去哪?那和小息去的地方会是同一个吗?

大概率不会是同一个吧。

明照衣在休眠计划申请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房间里的人客气地请他出去。

也许,参与休眠计划,选择将意识沉睡于休眠舱,他的意识流在广袤的数据海洋里,能够与小息意识曾残留的那一串字符擦肩而过。

【希望休眠时间】那一栏,明照衣填的是【永远】。

他走出那间房子,看见他的学生来了两个,送别的人也只有这两个——谢英抿唇看着他,安戈溪别过脸掩饰通红的眼眶。

这些年轻的孩子啊,将会继续他未完的事业。

而作为背叛者与逃兵的明照衣,想要对他们最后地微笑一下,但很久都没能做到,直到有人催促:“明教授,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