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的荣华富贵(198)
他们十分恐惧这一点。
为了永享世家富贵,在维护所谓的世家清名方面,他们会做得比嫡系更疯狂。
当然了,他们所谓的疯狂也不过是建立在对别人生命的任意牺牲上。轮到他们自己的生命受威胁了,他们便又迅速妥协了。而这其实更加证明了他们全都是废物。
可就是这样的废物,他们却能决定她的生死。这公平吗?
在传统的观念里,是公平的。
这个故事却说,父作恶,子报复,这是正义。虽然故事的最后,儿子还是自尽了,但如果不自尽,这个故事直接就得禁。所以结局不重要,重要的是反抗的过程。
思玉只觉得豁然开朗。
“我一定要让这个故事广为流传!”思玉在心里说。
她想了很久很久,好不容易才从如同深渊一样的情绪中挣脱出来,见万商一直安静地等在一旁,她认真地说:“太夫人,我觉得如果您真想在民间传播这个故事,不如改《孝子传》为《孝子吟》。不要杂戏,只需要朗朗上口的吟唱,这就足够了。”
论百姓对什么艺术体裁更感兴趣,毫无疑问是杂戏。
“但杂戏需要依托戏班子才能存在,戏班子要先排演,再去演出;如果刻印成书本,依托物又变成了书,而书需要先被人刻出来,再去买卖。像这样有依托物的,如果朝廷未来想要禁它,那直接抓了戏班子、关了书铺,没了依托物,它就消失了。”
在思玉看来,只有改成《孝子吟》,经由人们的口口相传来传播,才能确保它无法被禁绝。因为就算未来朝廷把《孝子吟》禁了,百姓被迫在人前闭嘴,但他们私底下仍是自由的。他们可以悄悄地说,只出你口,只入我耳,然后一代一代传下去。
万商皱起眉头,迟疑道:“当今应该还不至于……”
时人确实是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放在一起说的,你要儿子反抗父亲,是不是就代表了要臣子反抗君王?如果碰到神经敏感的皇帝,那肯定会被禁。但当今皇上还不至于。倒不是说万商对一个封建帝王有信心,纯粹就是当今不会把自己代入失败者。
不过,听思玉这么一说,万商也紧张起来了。
思玉忍不住握住万商的手,认真地说:“太夫人,我们求的不是这一朝。这样振聋发聩的故事,难道不希望它长长久久地传下去吗?”如今的皇帝不会禁,但难保过了几代皇帝就会禁了。索性就不要给任何人禁它的机会,让它能一直一直地传下去。
万商道:“就听你的,所以如果改成《孝子吟》……”
“我来改!”思玉激动地说。
思玉不擅音律,但放弃杂戏后,也就不需要音律了,只需读着朗朗上口即可。
万商道:“我本来还想着改好后,就动用老二那边的路子,把《孝子传》先带去外地……那要这样的话,老二那条路是绝对不能用了,回头还要再想其他的办法。”
两人正说着话,便又下人快速跑来,道是圣旨来了,快去迎接圣旨。
万商和思玉对视一眼。
思玉说:“宫里给庄师傅的封赏一直没来……难道这就来了?”
庄师傅就是指庄三妞。按照万商最初的推测,庄三妞想出了人力孵蛋的方法,由安信侯府报给宫里后,宫里肯定会给封赏。而且这赏赐最起码也是由皇后亲自赐下的。
绝对不可能什么赏赐都没有!宫里没这么小气,更不至于这么没远见。
但事实就是赏赐一直没来。
万商难免有些期待,但又有些担忧。期待是因为赏赐没来,说不得是因为赏赐比她想象中更大。那什么赏赐会比皇后赐下的还要大呢?自然就是皇上那边出面了。担忧的原因就更加简单了,万商既然有了更大的期待,难免担心这份期待会落空。
此时听说圣旨来了,万商心里的期待瞬间就压过了担忧。
哪怕很难跨出女人做官的第一步,但如果是……吏呢?
万商知道朝堂中肯定会有很多大人提出反对,但一个如今皇位上坐着的是开国皇帝,他完全没必要守什么“陈例”,若守陈例,他就该为前朝尽忠,作为边城军的一员战到死,而不是登基为帝。第二个那免费送鸡崽的铺子背后藏着在民间宣扬近亲成婚有害的作用,万商挑了个好时候把庄三妞的功劳报上去,就显得这份功劳更大了。
所以按照万商的推测,皇上下旨给庄三妞封个小吏,完全说得过去。
自宋钰写了那篇骈文,万商此番牢牢把握住了“顺势而为”四个字。
都顺势而为了,总要得些旁人意想不到的好处的……吧?
第91章
礼部的官员终于念完了圣旨的最后一句, 万商领着众人谢恩领旨。
当万商从这位官员的手里接过圣旨时,他端肃的脸上竟带了几分笑意,对着她说了一句恭喜。
这封圣旨前面的那大段大段的话都在夸万商, 不过因为万商已经是超品诰命, 很难在这方面更进一步,所以最后就是给了万商一些物质方面的赏赐——这个物质还都是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价值的那种。额, 放在现代就好比颁布年终奖时,老板对着你大夸特夸,把你夸上了天, 最后给了你一张“公司楷模”的奖状和少少的两百块钱。
放在现代,这种老板是要被挂到网上去的。
但在这个时代,万商心里倒没什么不平的, 大概是因为她现在完全不缺钱吧。
皇帝穷嘛, 她表示理解。
而真正的主角庄三妞,圣旨只有在最后一句提到了她, 赐她工部田吏的身份。也就是说, 从现在开始, 庄三妞就是工部辖下的一名小吏了。虽然小吏不入品,但如果平日里上班很有作为,也有人能转为九品的小官, 甚至还能把这个职位传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