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神通鉴(1761)
湛长风浑似没察觉他的心思,帮着移转话题,“小道长看着眼生,以前的文游子道友怎不见了踪影。”
几百年前,她初到九极大界,由凌霄子身边的白鹤道童文游子带着观光了不少地方,故而这会儿寒暄,提起了他。
“小道长不敢当,贫道延年子,与文游子道兄一般,都是天尊座下的白鹤童子,文游子道兄.....百年前奉天尊之命巡察世间,调查恶源起源时,不幸陨落了。”延年子眼中有几分伤怀,很快便隐去了,也没有好奇心旺盛地追问她为何认识文游子。
湛长风倒是为了这句“不幸陨落”,细细回忆了文游子的样貌,然后道,“可惜了。”
但也仅限于此。
恰好山中殿宇的踪影已现,延年子先跑几步,双目不着痕迹地将四周检查了一番。
这座山峰很久没人上来了,今日天尊突然叫他将长生帝君安排到此地,他没来得及提前收拾,好在山中大阵有除尘之效,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没有不妥帖的。
“请帝君暂歇此处,若有需求,随时唤贫道。”
他说完行了一礼,在湛长风的颔首后,告退下山。
灵雾峰上的天地元气,时如细雨,丝丝缕缕沁入心肺,时如云烟,幻化兽形奔腾林间,天光疏影,玄妙通感,在这种地方修行,事半功倍。
只是她几次悟性破极限,看透宇宙万般至理,所得巨大,在这样的宝地修行,也难以助她生成新的体悟了。
湛长风绕过殿宇,行至山巅,在一块较为平整的大石上盘坐了下来,入静巩固帝剑道纹。
若那无极无限的道理是太衍帝道的形体,那帝剑道纹,便是太衍帝道的护道金光,极尽锋芒,铸它威严,佑它长存。
帝剑道纹的修成,叫她的道干又茁壮了一圈,如果她走的是较为一般的道,现在也许已经道果成熟,迈入万劫准圣之列了,然她这一条道,前无古人,后也不一定有来者,如何证亦是未知数,因此进度缓慢,到现在都只是一个青涩的小果。
准圣,遥遥无期。
然悟得帝剑之后,她有种感觉,她在境界实力上皆是可以匹敌准圣的,可能是因为她这青涩的果,已可与一般准圣成熟的果相较。
这让她升起了一个模糊的想法。
寰宇准圣摸不到成圣之路,是否有外因内力两种大因素?
外因,可能是九天六合的气运或能量,不足以灌溉出圣者,可能是寰宇中缺少了某个成圣的条件,可能是至高神的压制......
内因,可能是没有从大道那里拿回自己的天魂,可能是没有斩断命运之线,彻底摆脱命数,可能起点低,他们走的道,没法支撑他们成圣。
最后一种结果是最残忍的。
从修习某部功法心经开始,修士便被固定在了某一段道上,即使是中途转修,也只是跳到另一段道上而已,若这部功法心经无法抵达此道的终点,那这修士,从开始就注定不能得道。
准圣修的道,原就到准圣为止呢?
她不知道,她还没体验过待在准圣位上几万年是什么感觉,一次次重走道途却不能寸进是什么感觉,但大抵,是像神民献祭一切以期换得一线生机那样狂热又绝望。
孤注一掷。
湛长风收回飘远的心思,将它抚平迭好,她注重结果,也享受过程,至少现在这个空前绝后的路,给她添了很多乐趣,吸引她持续探索。
她身上的剑意裂天而起,大有斩破万古之势,诱得九极归一宗万剑齐鸣,似惧又似要随之冲天!
逍遥剑无关尊者握住震颤的剑,踏上峰头,遥遥而视,万里之内,云海破尽,座座山峰孤立,他第一眼,便看向了那座无人涉足的灵雾峰,只见剑势,不见人,第二眼,他扫过了其他几座峰头的师兄弟。
不待三息,那剑势便散了个尽,仿佛主人已收鞘离去。
“打扰了。”
天地间悠悠响起三字,重归寂静。
无关尊者性情直爽,声荡层林,“某早好奇长生帝君铸就了一把什么剑,今感剑势,豪气顿生,可惜转瞬如昙花,未能好好琢磨,可否邀请长生帝君一同演剑,切磋切磋?”
演剑非比武,仅是斗剑意,拼剑势。
湛长风应允,“剑宗九剑之名,如雷贯耳,有幸见识,自不敢推辞。”
另一峰上传来冷寂之语,“既然长生帝君提到了九剑,我们几个怎么能装聋作哑,无常师兄、无宁师弟、守中师妹,不如一同。”
“善。”
第1441章 诸道演剑
剑宗弟子本便惊疑于那道从未出现过的绝强剑势,忽感天地间数道剑意惊起,连忙走出洞府查看。
“好像是几大灵峰上传来的。”
“有尊者在比剑?”
无关尊者自豪地看着各处出现的剑意,大笑道,“舞剑,自然是人越多越好看,长生帝君若不介意,某再喊些人。”
“随意。”
“哈哈哈,剑宗弟子可在!”
“在!”诸峰剑客高声应答,气冲云霄,铿锵如兵刃相击。
“今我等与长生帝君切磋剑意,尔等可想比试比试!”
“求之不得!”
“好,我们一同演剑,诸位可要坚持得久一点,莫在客人跟前掉了面子!”
剑宗弟子们最不缺对剑道的热情,听闻此话,战意熊熊,春秋苦境那方会应心境而变的天,也燥热了起来,仿佛成了火炉。
宗内的弟子其实不多,但都是二代三代这批顶尖修士和他们的嫡系,或是从支脉来进修的优秀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