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神通鉴(741)
气运神道谋人之气运,谋地之气运,谋天之气运,然后将一界的运道都谋在掌心,成为这一界的天地代言人。如今大多数王朝.天朝,行的都是此道。
此道最典型的特征便是抢名臣名将,征服各界。这和在各界布道的诸道统存在矛盾。
全神道也是多以王朝.天朝存在,不过做事较为温和。
功德神道算是最严于律己的,小到借帮助信徒完成愿望得助人的功德,大到无偿救世济民,和佛道的活菩萨有一拼,从这种角度来说,功德神道和佛道有一定竞争。
太阳神皇创立神朝,最先受到冲击的不是各道统,而是神道本身,首当其冲的便是其他信仰。
日斗界在风云界域和寒武界域的交界,以此为中心,小界中的太阳图腾崇拜燎原般蔓延开来,原本占据该小界最高信仰的神道修士能安坐得了?
是归附,还是抵抗?
另外某些小界不止有神道信仰,也可能有佛门香火,道门庙宇,他们能袖手旁观?
不将战争带到小界是修道界的明文规定,谋小界的信仰,实际是在谋人心,但如果人心不好谋了,还得打一场,要打,自然是在中界.大界打。
然一个有神皇坐镇的神朝,寻常小势力还真不敢对上。
就如那山海界的东临王朝,它属于全神道王朝,上能在中界开疆扩土,下能将信仰施于数十个小界,随着它在小界的信仰被太阳图腾挤得节节败退,似乎痛定思痛,想转型成气运王朝。
于是,它将矛头对准了山海界其他诸侯,有一统山海之势。
没多久山海界就乱了,各诸侯招兵买马,要做足军事储备。
时年,距小黎界被洪水淹没已过去七载,祭酒卢一山.长老明睿等人辗转之下带着藏云间人马定居山海,寻无主之地立了一城,千辛万苦将将以外来人身份在本土站稳脚跟,却又遇山海战乱的危机。
藏云间的生死境和脱凡,死的死,离开的离开,元亨和他手底下的一批人随于慎去了吴曲王朝,君子院的一些高手跟何云天走了。
被吴曲放回来的温辰和枸桔倒是为新城出了不少力,但新城中长老会议和未明侯.文澜侯.青岚侯等旧势力交织,光为一个城主之位就暗争了许久,温辰本就是荣誉长老,以前站的是白痕一挂,眼看着新城稳定下来,他自认仁至义尽,便离城了。
后被敛微请回了商鼎会。
现新城由卢一山任城主,明睿.枸桔和曾经的诸侯们各居要职。
他们这城的势力弱小,可架不住他们有好些个生死境坐镇,要是平平安安发展下去,说不定能发展出一个大城来。
不过在本土众诸侯眼里,与其说它是一个城,不如说他们只看见了那几个生死境和有实力的脱凡。
在动荡的前夜,如仓息侯.景耀国就看中了这些人,开出优渥的待遇相请。
这世上,没有撬不动的墙角,除非你没撬到点上。
本土诸侯们撬到了点,恩威并济,引经据典,顺带还帮着分析了一波严峻的时事,明明白白告诉他们这没有根基的小城,在即将来临的动乱前会崩得跟土鸡瓦狗一样,陆续撬走了好些人。
新城中的重要人物以前都是长老.小诸侯,各自手下跟着不少人呢,撬走一个,走一挂,结果没出走几个,新城在动荡未起前就自己先崩了。
尤其在最近的议事中,明睿提出举城投奔景耀国。
一来景耀国势力大,是少数几个能与东临王朝直接对抗的方国,二来,招安条件够优厚,会照顾到每一个归附的修士。
新城中的修士们多半不想参与到大战争中去,他们只想找个安全点的地方,继续如往常那般修炼.探险.寻机缘,景耀国愿意接纳他们,自然是再好不过。
举城接受招安,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新城城主府后花园,费用有限,后花园里只摆了几盆盆栽,配一石桌石凳,幽幽夜风中,卢一山捧着酒碗,牛饮了好几碗,他想起了曾经的司天监,想起了曾经的藏云涧,想起了那场洪水,痛心疾首,险要掉下泪来。
“受安了也好,也好。”
前长老和前诸侯们为城主之位归谁争执不休,谁也争不过谁,于是城主位置意外落到了他这个冷眼旁观的人身上,促使他接过这个位置的原因,仅是因为作为祭酒的他,不忍看到藏云涧幸存的修士们无枝可依,流离失所。
但真的看着曾经的长老.诸侯们一个个被人挖走,眼瞧着新建的城分崩离析,心头的难受一层层迭加,终究是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
第589章 山海之变
夜凉如水,卢一山收起酒碗,散去一身酒气,端坐着,召来尚跟在自己身边的弟子和议员们。
“师父,您找我们来是何事?”二弟子祝邈先开口道。
卢一山见人都到了,说出腹稿,“你们选择入司天监,或多或少对治世有一定兴趣,举城投奔景耀国,对你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可惜,我已经累了,接下去的路,要靠你们自己走了。”
有人立马失色,“祭酒您不跟我们一起去吗,您是城主,这不合适吧。”
祝邈低落的心情一转,蹙眉道,“师父是城主就要跟所有人绑着,一起去给景耀国效命吗?”
“师父,我尊重您的决定,只是希望我能继续跟从您。”祝邈朝卢一山下拜道。
卢一山的大弟子.三弟子也相继表态,“我们跟您学的是占星,无意斗争,愿随师父离去。”
其他人见此状况,很是为难,一方是景耀国给的光明前途,一方是一直认定的引路人,没有引路人,指不定会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