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梅园食方(13)

作者: 坐夏 阅读记录

从前她在将军府做粗使婆娘,兔脑壳也是不吃的。厨娘就是做了,那也是小厮们塞了几个铜子求的。

她们有主子赏下来的东西,费功夫吃这个做什么?

*

靠着山鸡和也野兔滋补着,不出几日,萧鸣笙自觉神清气爽,能走好大一段路。

说要去看的红薯田,也该动身了。

“早知郡主要出门,春日的时候就该编个帽子预备着。”

这几年要守孝,又病着,萧鸣笙就没出过门。这会儿,就是翻遍了家里,也找不个帽子来。

袁志进出是不用这些东西的。临时要买,梅花坞也找不到集市,只能是趁着天光亮时就出发,等日头大了就回来。

家里总要个人守着,卢妈妈便留在家中煮粥,送他们出门,还絮絮叮嘱着,让人早些回来。

那片田,说远也不远,就一炷香的路,到了地方,袁志再一指,“这一片都是。”

举目望去,山林还是绿的,隐隐有一二红叶。山脚下这绿油油的一片,一时教萧鸣笙忘了呼吸,置身其中,恍然有沧海一粟之感。

也不知是几亩地,一年收个三吊钱,实在是善心人才会做的事。就种个稻子,一家子的口粮也是有了吧。

她也不便问,为何还要分一片田给她。

袁志是人精,又答道:“这梅花坞,可能是有后山的梅花才得名,本来也没多少人家,主子要养病,这一片都在主子名下。”

村子离这儿也有一两地,她养病是再清静不过的。

左右也到了地方,萧鸣笙也不打算空手回去,“家里的红薯,也快吃完了,我尝着滋味不错,既然来了,也挖一些回去吧。”

袁志便去挖红薯,而萧鸣笙也没闲着。家里的咸菜,是由卢妈妈做的。咸,与菜,分开的,又是合一起的。

也不知这儿能买到什么菜,薅些不要钱的红薯梗回去。

她蹲那儿,薅了几把,才想起个要紧的,“我倒是忘了问,那李家嫂子,她家是养了几头猪,可是要来割去喂猪?”

“家里有四五只吧。”袁志答。

阿草拨着红薯梗,歪着头想了想,“对了,有一年,她还送了腊肉过来,好像是说猪长得好。”

“倒也是个实诚人。”

念着那几头没见过的猪,萧鸣笙也没多薅,能做一罐咸菜便好。等过阵子,萝卜该也上了,到时来腌萝卜,才有滋味。

没等回去,李家三媳妇便急匆匆来了,裤脚和袖口还是挽着的,湿了一半。

“姑娘怎么自己来了?你们想吃,明日我就送上去。”这租,也不知是要拖到什么时候能还上,原本让他们自己来挖的说辞,就挺让人羞愧的。

萧鸣笙久没见日头,皮肤白皙,却是不经晒的。就走过来的功夫,在日头底下的时间也不长,如今已经是燥红。

饶是个外人,看了也是于心不忍的。

跟着老三媳妇一道过来的,是村子里的一个男童,眼珠子是滴溜溜地转,带着些笑,很是伶俐的模样。

就是他看到这片田有人的,他们的衣物比村子里的人好,像是过年才会穿的好衣服。

那一定就是住在山腰那个姑娘了。

“听说嫂嫂家里也养了猪,孩子又病了,我们自己挖几个就是了。这红薯藤,要割回去喂猪吗?”

萧鸣笙指尖沾了红薯梗的汁液,说话时一抬手,老三媳妇看了更是红了脸。

“家里的大猪可以出栏了,就在这几日……几只小的,吃得也不多……”她吶吶解释着,又看着那篮子,小声问道,“你们,也是要喂什么吗?”

“没呢,想着是秋日了,做一道腌菜。”

“还要吗?这多着呢……”

话罢,她就要帮着扯一扯,也不知是来得急了,还是这田埂不平,将将要跌下去。

萧鸣笙眼疾手快扶了一把,近看更察觉出这妇人眼下的青黑来。

老三媳妇有些局促,借着姑娘的力站稳了,又赶紧后退了几步,不安搓着手,连个谢字也说不出来。

“我少出门,没带水,不想今儿的天热,嫂嫂家就在附近么?能同嫂嫂讨口水喝么?”萧鸣笙又笑吟吟问。

家里乱糟糟的,老三媳妇怕脏了姑娘的眼,不方便应下,也不好拒绝,反而是那孩子欢快道:“好啊好啊,婶婶家就在前面了,要是从村口的路走,要走好久的路。从这儿走过去,不用一下就走到了。”

……

梅花坞的景色清幽,有忙里偷闲的,有一头汗的汉子打着赤膊,一来一回搬着重物。

坞,是指造船之处,也指山间洼地,或是村落。

梅花坞名字的由来,似是前者。这里的渡口,不大,往来船只不算繁忙,能找到活做的,多是有门路的,或是力气过人的。

今日也不知是刮哪阵风,跟随渡船而来,竟下来了一位绯衣官袍的大人。

梅花坞是归京城管辖,但天子脚下——只是这天子的脚,甚是宽大。

梅花坞的人也是十天半月才进城一回,说到底也是个升斗小民,看了大官,个个噤若寒蝉。

伺候的人,更是战战兢兢。

还是绯衣官袍身边随侍的灵透,赶忙是让人去安排马车,送大人回城休息。

崔明端因着公务,着急赶回来,确实也该即刻进城去,但看了一眼渡口来来往往的人,也不知怎么了,忽然问起:“那些是什么?”

随侍瞥了一眼,腥气甚重,难怪大人还要特意问,“似乎是螃蟹蛤蜊。”

大人爱洁,要不是半道船坏了,也不至于是挤这渔船回来。幸好是要上船倒头睡到京师,否则该是头疼了。

上一篇: 施微 下一篇: 此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