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职供销社,我在60年代搞代购(469)
冯贵也是这样想的,既然已经到了破釜沉舟的地步,那就干出个人样。
既然一切准备就绪,中午在大队食堂吃了一顿午饭后,冯庄村搞了个简单的仪式,被命名为‘冯庄村火锅底料加工厂’的厂子就宣布正式开工了。
冯贵任厂长,大队会计任财务,冯向伟暂定市场经理一职,其他人目前都不算正式工人,只算临时工,一样有工资拿。
不过冯队长是个会画大饼的,他承诺,只要厂子完成第一单打出名号,到时候他就跟公社申请增加正式工名额,一听他这话,村里的年轻小伙姑娘们,干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有工资拿,说不定还能当正式工人,这妥妥的胡萝卜在前面吊着,没一个喊累的,个个都可兴奋,可来劲了。
见大家都这么有干劲,周扒皮许姣姣就放心了,她的2000斤火锅底料算是有着落了。
冯贵激动地拿了一张泛黄老旧的配方给她看,“许同志你看,这是我从家里老屋翻到的一张食谱,上面写了关于热锅子的一种配方,你看我们用这种配方改良你的火锅底料成不成?”
冯贵是冯家一脉的嫡系,他家的老屋能翻出祖传食谱,许姣姣真是一点不稀奇。
她接过看了眼,发现还真是一张火锅底料的配方,而且正是他们所需要的麻辣锅子的。
“成,咋不成啊,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方子,比我给你的基础版更好呢。”
她都惊讶了,感叹的说:“冯队长,看来你们这次办厂是办对了,瞧,老祖宗都上赶着给你们送配方了。”
小辈开厂,老祖宗喂饭,这厂子要兴盛啊。
冯贵一向沉稳的脸上这会也是喜眉笑眼,“老祖宗疼我们小辈,我们冯家村人也不会给老祖宗丢脸!”
如果是别的村,有人拿出祖传配方,为了以后分利,说不定还得买配方,但冯庄村就不用多余花这个钱了。
为啥,人家是一个老祖宗啊。
有时候事情真的很神奇,从许姣姣发现冯庄村偷偷卖油,到翻出祖传火锅底料配方,这火锅底料加工厂合该他冯庄村来办!
冯贵如今浑身充满干劲,他对许姣姣说:“我现在就把配方拿过去让三婶儿试着炒一锅料出来,许同志你帮我们尝尝味。”
这是个简单的请求。
但是,许姣姣有些为难,“冯队长,我恐怕不能替你们尝味了,我得离开如东市了。”
她在川省待的时间够久了。
而且——
【叮咚!您的100斤羊肉、100斤牛肉还有人家100斤奶豆腐已到货,请尽快签收哦!】
【叮咚!您的净重为3000斤猪肉的十头活猪已到货,请尽快签收哦!】
【叮咚!您的50斤牦牛肉干已到货,请尽快签收哦!】
许姣姣一连听了三条‘买买买’代购系统提示她东西到货的电子播报音。
只是,前面的两条她知道,后面50斤的牦牛肉干,她没买过啊?
【第三百五十七章 签订合同】
第三百五十七章 签订合同
接着,又是‘叮咚’两声,好像是有人给她发了私信。
当然,许姣姣现在没空管代购群消息。
冯贵如遭雷劈。
他后知后觉的想起来,许同志不可能一直留在冯庄村啊,人压根就不是他们村的人,是他们走了狗屎运,碰上许同志给指了条明路,但人家还能一直给你冯庄村鞍前马后啊?
冯队长想到这茬,脸立马烧得慌。
他本来也没这意思,就是不知道为啥心里虚得很。
他咳嗽一声,赶紧道:“是这个道理,是我刚才想岔了,路总归要自个走,许同志你帮咱的已经够多了。”
只是没人在前面把握大方向,他担心自身能力不足,对火锅底料加工厂未来的发展到底有些忐忑。
许姣姣看出冯队长缺少自信,就说:“咱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知道前面是水洼还是坦途,只能一步一步来。好在冯庄村大家一条心,都是彼此坚强的后盾,你们能靠在后山种油菜榨油卖蹚出一条路,难道还怕厂子开不起来?订单你就更不用担心了,说得嚣张一点,你们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生产火锅底料的厂,全国唯一,多搞的含金量啊,还怕没销量?”
全国唯一......
冯队长振奋起来。
是啊,他们的火锅底料加工厂可是全国独一份。
而且许同志一出手就是2000斤的订单,虽然有她本来的1000斤,只能算是他们厂出1000斤,按照3毛8分钱一斤算,1000斤火锅底料就是380块,刨除油料、香料以及那些调味品的花费,再扣除村民的工资,柴火等,光这一个单子大队能纯进账一百多块钱!
一百多块啊!
冯队长激动得手都开始抖了。
要知道这么些年下来,大队的账本上就没超过200块钱。
这只是说账上,实际上呢,这家倒欠大队的钱,那家也倒欠......总是账本上有多少钱不管,会计翻箱倒柜能摸出来的只有28块7毛2分。
问冯队长为啥记那么清。
因为大队会计翻烂账本就摸出这么些,下午全带上跟冯向伟去城里买香料了。
......
畅想着美好未来的冯队长这会一点不焦虑了。
他眼睛发亮的看着许姣姣,坚定道:“许同志!我明白了!我们的先辈能爬雪山过草地,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迎来胜利。我们怕啥子!路不是脑子想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你已经帮我们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的路,该我们冯庄村自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