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妃重生被读心,后宫娘娘都炸了(134)
甄嬛拉着沈眉庄坐下,而后靠在她身上,“这辈子呢,我只希望家人平平安安、能和姐姐在这后宫相伴到老。”
两人都是行动派,说干就干。
她们估摸着皇上散步的时间和地点,去了湖边。
一个在垂柳下抚琴、一个在光影中起舞。
便是那曲《惊鸿舞》。
盛夏的水莲花因风摇摆,甄嬛一袭素衣,比水莲花还要娇美。
无意相逢哪敌精心安排?
皇帝好像又看到了纯元。
“宛宛?”
“皇上恕罪。”
琴声落、舞步止,甄嬛和沈眉庄惶恐行礼,齐声告罪。
“不知皇上驾临,嫔妾有失远迎。”
皇帝一双眼睛落在甄嬛身上,半分不舍得挪动。
“朕在殿中批折子,隐隐听到琴声,便过来瞧瞧,谁知是你二人在此抚琴起舞。”
沈眉庄闻言立刻道:“嫔妾有罪,原瞧着此处荷风送香,便与莞妹妹来此,不想惊扰圣驾。”
“你的琴声很好,算不得惊扰,倒是十分得怡情。”
皇帝甩了甩佛珠,“都起来吧。”
他将手伸到甄嬛面前。
真心宠爱,必然真心替对方考虑,既不能护爱人无虞,又何必让自已成为众矢之的?
做给自已瞧的真心,真令人恶心!
甄嬛看到这只手,没有被偏宠的喜悦,反而庆幸身边是眉姐姐,若换做旁人,怕是心里不痛快。
沈眉庄瞧见皇帝那色眯眯的样子,怕自已会甩脸色,寻了个理由,识趣离开。
当晚,甄嬛不出意外侍寝。
月末,吟风殿。
颂芝奉了杯茶给自家娘娘,月余前,娘娘便抱怨夜间睡不好、总是头疼,殿中的龙井碧螺春一概换成桂圆红枣茶和安神汤。
要不就是白水。
“奴婢听说四宜书院那边除了寒英、寒蕊和小乐子,全都是苏公公亲自安排过去的。”
桌案上摆着几本书,最上头是首饰画册,都是内务府送来的。
年世兰翻着衣裳画册,抬头问道:“皇后知道吗?”
“应该知道。”
“她知道就行。”
年世兰继续翻看画册,挑选秋衣的样式。
周宁海进来,说是敬事房将这个月的记档送来了,她将画册推到一旁,随手翻开。
“皇上这个月竟然来后宫十三次!”
年世兰惊讶之余,没忍住嘲讽,“还真是老当益壮啊。”
周宁海:“……”这是能说的吗?
颂芝小心翼翼纠正,“皇上春秋鼎盛……”
“哼~都入冬的人了,哪来的春秋?”
颂芝张张嘴,自已还是少说两句吧,没得引出更多大逆不道的话来,倒是自已的罪过了。
皇帝这个月一共来后宫十三次,除去初一十五见皇后,在温宜生辰之前,见过一次孙妙青,十六追月夜来了年世兰这里。
剩下九次,两次安陵容、两次沈眉庄,五次甄嬛。
该属于甄嬛的专宠,还是来了。
颂芝瞧着自家娘娘这一年,似乎并不十分在意皇上的恩宠,可此时又盯着记档,目不转睛瞧着。
面色似有思量。
她带了些试探,道:
“奴婢听说,莞贵人为了争宠,穿了一身素衣长裙,去九州清晏跳了大半日的舞,将皇上的心都跳软了。”
年世兰忍不住感叹,女主就是女主,即便皇帝心中有忌惮,可只要她出手,皇帝心里的风,总愿意向着她。
她合上记档,端起旁边的茶盏,捏着杯盖,刮着杯中红枣,浅饮一口,云淡风轻一句:
“那是她的本事,旁人便是跳断了腿、跳出了血,也换不来一个青眼。”
只要自家主子不在意,颂芝便安心,其他不重要。
年世兰面上含笑,将杯盖放到杯盏上,问道:“你说这杯中现下浮了几颗红枣?”
颂芝瞧了眼杯盖,摇头说不知。
年世兰将杯盖打开,“现在呢?”
颂芝伸头一瞧,“回娘娘,一颗。”
“等入了秋、天意凉,銮驾就要启程回宫。”宫里才是最危险的地方,“这颗枣必须要永远留在圆明园!”
年世兰松手,杯盖落下,一声脆响,茶水溅出几滴。
这个“永远”,她说得意味深长,带着久违的狠辣。
饶是颂芝如此灵透、又极擅长察言观色,一时也不能明白,娘娘口中这颗枣,说的是孙氏?
还是另有其人?
年世兰看着时而没出杯盖的水面,杯盖之下,必然翻涌得厉害。
半晌,她吩咐道:
“颂芝,去拿纸笔来,本宫要给哥哥写信。”
第119章 演技大爆发
这个冬日二哥就要从西北回来。
他得如此功勋回京、再得皇上捧杀,难免浮躁。
自已毕竟身在后宫这个牢笼里头,不能时时跟在哥哥身边提醒,若此时不得忠言劝谏,反而有小人在身边作祟。
二哥一脉仍难逃厄运。
总要有个能镇得住二哥的人在。
大哥性子沉稳,是最佳人选!
到时候大哥摆实事讲道理、吓一吓、骂一骂,自已再撒一撒娇,双管齐下,二哥总能听进去的。
何况一文一武两位重臣在朝堂,皇上便是再想,也不敢轻易、伤害自已。
“颂芝,去给府上几位小姐备些乞巧礼。”
“是,娘娘。”
“周宁海,回头这封信连着乞巧礼,你亲自送去年家,让府中亲信,将这封信送给大哥,途中不许假手任何人。”
年世兰满脸严肃,“这封信倘若被第三人瞧见,哥哥、我、你们,都会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