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华妃重生被读心,后宫娘娘都炸了(212)

作者: 苏寒舟 阅读记录

当着太后的面,她都已经以孩子皇额娘自居了,这会子还能跟谁客气?

皇后充满担忧的语气道:“原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皇上一句话而已,臣妾只怕传出去,宫外不好交代。”

皇帝闭着眼睛,拨着佛珠,他把一切都计划好了,防着太后、防着皇后,甚至连甄嬛沈眉庄这些人都防着。

没想到这个钮祜禄氏自已不争气。

他清了清嗓子,除了方佳淳意还在吃东西,众妃嫔不约而同坐直了身子。

第185章 笼络太后心

答案已经没有悬念,不是他寻的“熹妃”,便没有破例的必要。

打从世兰入王府,皇后与她就只有表面和谐。

皇后求权、世兰要爱。

生母怕养母夺走孩子的爱、养母怕生母利用孩子夺权。

有了这个孩子,这两人未必没有一场新的斗争。

皇后确实是极佳人选。

清完嗓子的皇帝,缓缓开口:“皇后说得不错,祖宗之法不可废,皇贵妃的孩子,按照宫规不能养在生母身边,自然是要记在皇后名下。”

祖宗之法,嫔位及以上是可以养孩子的,皇贵妃养自已的孩子,并不算违背宫规。

皇帝一定要将祖宗之法贯彻到底,无非是忌惮年家。

年世兰自已心里也明白,孩子多个养母,分一分皇帝对自已、对年家这份疑心,反倒是好事。

左右以她现在和皇后私下的关系,什么时候要见自已的儿子都不难。

皇帝的女儿,中宫嫡出可封为固伦公主、皇后养女或妃嫔所出可封为和硕公主。

皇后以中宫无所出,曦朝乃自已名下唯一的公主为由,为公主请封固伦公主,皇帝允准。

这是继“曦朝”名字之后的又一大恩典。

曹琴默和欣贵人也都没忍住,投来羡慕的目光。

第二日,年世兰去寿康宫给太后请安。

这是她生完孩子后,第一次正式给太后请安,即便两人现在相看两厌,仍碍于情面,要表演一番婆慈媳孝。

孙竹息瞧着太后实在不愿应付,便道:“太后娘娘,内务府将万寿屏风做好送来了。”

恰在这个时候,年世兰心中说起了太后和皇帝的前世。

【……前世你在弥留之际,那般恳求皇帝,希望他能放了老十四,皇帝不仅不肯,还说自已幽禁皇亲、残害手足,都是被逼无奈。】

【可怜你到死都没有见到自已心爱的老十四。】

【他怨了你一辈子,说你偏心幼子,连一首哄孩子的歌也未曾对他唱过。】

【真是可笑。】

“内务府的人手脚倒快,一夜的功夫便做好了——那万寿图绣得精巧,拿进来让皇贵妃一起瞧瞧。”

太后满脸笑意,由此说开,她知道年世兰听不进去,是故意给她心里说话的机会。

年世兰便也随口应着,嘴上奉承。

【哪个母亲舍得与自已的孩子骨肉分离?】

【不许生母养自已的孩子,说到底也是皇家的臭规矩,还不是为了服侍狗男人?你身份卑微,想尽法子将他送到孝懿仁皇后身边,难道不是苦心一片?】

【孝懿仁皇后又何曾亏待过他?】

【就算你偏心幼子又如何?】

【先帝不偏心吗?】

【狗皇帝为何不敢恨先帝,偏偏恨自已这个无能为力的亲娘?】

【阿玛不疼是正常,额娘不爱就该死?】

【说到底,也不过是挑软柿子捏罢了!】

【这种不知感恩的东西,得陇望蜀,便是你想方设法留在身边,将来他也必然怨你,为何不想法子让自已养在中宫膝下、为何要让自已跟着你受苦!】

年世兰心里肆意说着,未曾注意太后眼神的变化。

女人更懂女人。

母亲更懂母亲。

宫规之下,她们这些女人,能做什么?

不过服从而已。

太后叹了口气,年世兰自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压了压内心激动的情绪。

屏风搬进来,红绸扯下,万寿图正面是红底金字,一个大大的寿字并数个不同风格的小寿字。

确实是费了些功夫的。

【本宫是不擅长刺绣,可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这也没老太婆夸得那么好嘛。】

【难不成这又是隆科多大人命人送进来的?】

太后:“……”

“这是皇上昨儿命人给哀家送来的,东西好坏倒是其次,主要是心意。”

年世兰反应了一下,【这是嫌本宫没送东西?】

她娇俏一笑,孝顺道:“太后娘娘身子一向不好,臣妾回去多抄写佛经,回头拿去宝华寺烧了,为太后祝祷。”

太后:“……”她而今不仅会省钱,也格外会省事了。

年世兰离开后,孙竹息瞧着窗外的人影,不解道:“太后娘娘明明疲于应付皇贵妃,为何方才还让皇贵妃一同留下欣赏屏风?”

太后不好同孙竹息说心声的事情,只道:“她便是那样的性子,没有什么坏心思。”

这话倒叫竹息意外,没想到一向不喜欢皇贵妃的太后,也能帮皇贵妃说话。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吗?

屏风安置好,春茂领着内务府的人离开,孙竹息扶太后进去。

万寿屏风就放在雕花床三步外。

“这个位置正好,太后娘娘躺在床上,刚好能瞧见。”孙竹息道。

太后伸手摸着那个寿字,“这锁是老十四满月的时候,哀家亲手给他戴的,后来老十四给了弘明那孩子。”

弘明是十四爷与福晋所生之子,太后的孙儿。

“他定然是晓得哀家病着,不放心,才叫完颜氏给哀家绣了这万寿图,几经辗转送进宫,让皇帝做了这顺水人情。”

上一篇: 全京城都说她高攀了 下一篇: 卿不识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