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妃重生被读心,后宫娘娘都炸了(248)
她拍了拍安陵容的手。
“小主,咱们先出去吧。”颂芝抬手引导。
二人往外走,一步三回头。
殿外。
晓得皇帝不行,众妃嫔已经在外面候着,沈眉庄正与敬妃窃窃私语:
“……我最不愿见他,若非顾着他是皇上,便该将他头发散了、衣裳扒了,丢去正阳门外,让他当着百姓的面,自已走回养心殿来才好。”
大家都是能听到皇贵妃心声的人,晓得彼此前世一些不为人知的一面,感情自然比前世更浓。
说话愈发不注意。
敬妃面上一如既往怯怯缩了一下,好像沈眉庄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她听了什么不该听的。
可其实心里听着很过瘾,甚至跃跃欲试。
丽妃、曹嫔和欣贵人围在一起,说得更直接、更难听。
皇后过来时,一个眼神,众人立刻收敛,恭敬行礼。
哪怕是假哭,大家也开始做样子。
殿门打开,皇后将剪秋留在门口,自已三步并作两步进去。
她一进去便将年世兰揽过来,旁的话没说,只一句:
“都过去了。”
【我不爱他了,可他死了,我也并没有很开心。】
皇后拍着她的后背,重复道:“我知道、我知道。”
“他曾是你真心爱过、付出过的人,不开心是从前那个深爱过的他,彻底离开了,与眼前这个他没关系。”
“八百遍无法干预的轮回,总算亲自报仇,不需要多开心,日后能够放下,释然就好。”
某种程度上,皇后与年世兰同病相怜,她们都曾深爱皇帝,所以这些话,皇后不只是说给她听。
也是说给自已听。
她和她都不后悔,无论是从前爱他,还是后来算计他。
国,不可一日无君。
皇帝膝下三子,三阿哥不成器、五阿哥身体弱,六阿哥虽然年幼,但是小小年纪多次跟着皇阿玛进出书房,甚至军机处。
去岁年中,更是直接封亲王之位。
是以弘昭虽未正式册立太子,百官早已认定他将继位大统。
皇帝驾崩的消息一经传出,年羹尧带兵护卫、怡亲王手持皇帝遗诏,恭迎新帝上位。
群臣无有不从。
枝头新绿,满城白幡,恭送大行皇帝。
“跪——”
“一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兴——”
先帝在时便已经考虑到弘昭年幼,继位不能立即亲政,除了定下怡亲王为首的几位辅政大臣,还留下密旨,效仿先祖——孝庄太后和孝端太后,定下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以期内外平衡。
新皇登基,分别封嫡母、生母为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追封纯元皇后为孝纯皇太后。
齐家辅助新帝有大功,端妃齐氏晋端贵妃,为端贵太妃。
敬妃冯氏晋敬太妃;曹嫔曹氏晋襄妃,为襄太妃;熹嫔钮祜禄氏晋熹妃,为熹太妃;丽妃费氏晋丽太妃。
莞嫔甄氏晋莞太嫔;惠贵人沈氏晋惠嫔,为惠太嫔;恬贵人安氏晋恬嫔,为恬太嫔;欣贵人吕氏晋欣嫔,为欣太嫔。
……
按照规矩,先帝的妃嫔一律挪去慈宁宫奉养,由于新帝年幼,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仍主原宫殿,待皇帝亲政,再一同挪去寿康宫。
三阿哥到底没有大错,新帝继位,他为郡王,在紫碧山房禁足的答应李氏,也得大赦,晋位李太嫔,与儿子一起住在郡王府。
而今的慈宁宫,太妃太嫔住在一起,热闹无比。
天气好时,一起在院中晒太阳闲聊古今,若逢阴雨,相约煮茶弈棋做女红。
重要的人,要么在身边、要么能见到,总之、都在。
有钱有闲有陪伴。
这大概就是平凡生活里,最美好的事。
或许人年纪越大,便越爱热闹。
慈宁宫毕竟不在东西六宫范围,规矩没有那么重,先帝驾崩不消几日,这宫院的氛围就变了。
看书刺绣得少了,围在一起打叶子牌、打马吊得多了。
淳儿位份低、月例少,难保口腹之欲,成日不是去这屋蹭吃、便是去那屋蹭喝,她女红不行、弈棋不通,日子无聊。
而今学了牌戏,成了慈宁宫香饽饽,就没有她填不上的三缺一。
年世兰也想去玩,可成日被宜修拘着,弘昭在时,她还要做出一副端正模样来。
实在腰疼。
第208章 两宫太后(大结局)
是日,景仁宫。
皇帝与两位母后说完学业,行礼告退,年世兰稍稍放松。
宜修看着奏折,她在旁边百无聊赖、有一下没一下研墨,道:
“我还以为新帝登基,你会抹掉纯元的痕迹,没想到你竟愿追封她为太后。”
这些年,宜修将许多事情都看透,什么都是假的,活着、权力在手,才是真的。
她随手翻了本奏折,“帝后合葬,他要与哀家死生不复相见,不追封她,日后你与先帝合葬?”
年世兰:“……”
【死后与他合葬,做鬼都要受气!还不如同你合葬,还能欺负你。】
宜修:“……”
年世兰有小心思,“前朝有你看着,我左右也闲着,听说慈宁宫近来乱得很,老登过世才几天啊,便这般不懂规矩,我瞧着天儿也热了,不如挪去圆明园,我看着她们,你觉得可好?”
宜修手下笔未停,“你看着她们?”
“倒也不全是为了她们。”
年世兰巴巴儿拿起团扇给她扇风,“你整日为朝政烦忧,这天热起来,我瞧你进食也差了,去圆明园,我日日、亲自给你盯着膳食、调理身子。”